我的长枪依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01、流程安排,五代河山风月,我的长枪依在,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城北大营,外围高墙外的空地上外扎满营帐,只漏出中间板实的大道用于过往,这里的大营不同于行军大营,而是常驻大营。
所以主体建筑并非是临时的布幔、皮革等帐篷,大多都是永久性建筑。
外围是两丈左右的砖石墙体,隔一段有木质哨塔,里面的军营也全是整齐排列的瓦房,正中有木质点将台,以及几座更高大宽阔,给将领及其家属居住的院子,东面是有厨房,粮仓,马厩等。
整个大营南北有五里多长,东西超过六里,是大梁周围最大的常驻军营。
如今各营人马都陆续靠过来,在北大营外的各处要地扎下营帐。
之所以如此,最重要的是方便控制,制造声势。
有很多事并不是史从云一个人能做的,而且也不可能靠一个人做,比如发动全军,这需要他手下的众多将领以及众多中低层将领去做。
那么多军队一起拥护,一起发动,靠一两个人根本不可能,大量的中高层将领都是他的朋党,大量的底层士兵跟他打过仗,这是基础。
老赵说陈桥兵变前他喝醉睡着了什么都不知道,后人都不信;要他看来,他确实可以睡,但肯定不会不知道。
可以睡因为这不是他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是众多中低层,高层士兵和将领的功劳,历史的进程从来不是一个人推得动的,他睡不睡影响不大。
就如现在的史从云,他住在北大营中军的院子里,已经好多天没有出去,期间李谷、王仲、闾丘仲卿、符昭愿、邵季等人也每天陆续来见他,跟他说内外的安排。
事情早就由众多中高层将领逐一传达给士兵,将士们几乎全都知道,他们来北大营就是要拥护大帅史从云作皇帝的。
所以外面的士兵士气很高,一天到晚总能听到嘹亮军歌响彻四方。
而和他一起从蜀地回来的孟玄喆暂住大营,每天一起来就如跟屁虫一眼跑过来,他倒是脸皮厚,但嘴也利索,读书多,能说出很多趣味十足的故事,史从云不讨厌,就随他了。
闾丘仲卿已经好几次来,跟他说京城里装备妥当,将士们都人人争功,伐蜀的北路大军已经到了外围,随时可以动作。
但史从云还是让心急如焚的众人稍微等一下,他想再等两天,现在全国禁军尽在掌握,篡位并不是难事,难的是在这期间保持国家稳定,威慑外敌。
他向来谨慎,是在等北面的消息,等慕容延钊和李汉超的消息,北面没有消息,他不安心。
就好比赵匡胤兵变时候,功劳最大,奖赏最大的并非跟着他入京那几个,而是在河北领兵的几个心腹大将。
所谓从龙之功,有实的也有虚的,只要人心在,没那么重要,实实在在的军事控制才是实质。
关北不在手中,史从云并不安心,他不能全赌辽国和北汉没有胆子,历史上也有前车之鉴。
七年前官家郭荣才登基他们就联合大军南下,若非官家有胆,顶着压力打赢高平之战,很可能契丹又要南下中原了。
虽然他挫败契丹一阵,但契丹毕竟是大国,几十年前他们在阳城之战中被符彦卿等人大败,损失数万人,没几年又重整旗鼓,集结十万大军继续南下。
国家体量一旦大了,辅以中原的帝国制度,战争潜力和持久力就会被迅速发掘出来,这是辽国留给后来金国、蒙古等曾在他治下各部的政治遗产。
大国和小国区别非常大。
最简单的解释就像曾经的两个超级大国,看起来威风八面,其实一直挑着小国动手,体量稍大就是碰一鼻灰,连科技和经济都没法弥补,更何况是古代。
古代的灭国战除那些割据一方的小国,只要是体量大,几乎都是十几年,几十年,上百年的打。
更多的情况是打了几十年上百年,双方依旧谁都消灭不了对方,最后的胜负手多是自身内部矛盾。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能够整合众多势力,本身就已经非常了不得。
像辽国这样整合完毕,已经稳固下来的,第一个草原上的真正帝国(在此之前只算部落联盟,国家形态松散),想要彻底消灭很难,而且势必是漫长的拉锯,史从云对他们也始终抱着戒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