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布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二章 刘仁景的决定,神都锦绣,钟山布衣,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兄长,请借给弟一些人手和马匹,弟欲前往‘卫岗乡’一趟。”
刘仁景淡淡地一句话却令刘仁实大吃一惊!
“因何现在前往?这天气赶路,太危险了,愚兄不能答应。”
刘仁景道“风雪已有减弱的苗头,况且有些事情,不弄清楚弟恐寝食难安,还请兄弟不要拦阻。”
“仁景啊,愚兄都不知道怎么说是好,唉——也罢,你且稍候,愚兄马上命人安排。”刘仁实说完起身离开书房。
没过多久,刘仁实带着一名亲兵回到书房,随后道“仁景,愚兄给你准备了四名亲兵,马匹和携带的物品已经准备妥当,你还是吃过午饭再走吧。”
刘仁景起身道“兄长好意弟心领了,少吃一点无妨,还是即刻动身好。”
刘仁实拗不过他,只能亲自将其送到门口,并告诉刘仁景“放心去吧,陛下那里,愚兄会上书说明,不会有事的。”
“有劳兄长费心了。”刘仁景躬身行了一礼后,这才上马扬鞭,策马而行。
寒潮加上暴风雪,在北方大地肆虐了整整三天,这三天里,谢岩几乎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和他预料的极其相似,“洛阳”城里许多无家可归的人,在暴风雪来临之际,纷纷四处找地方避寒,初始,只有十来个人跑进“卫岗乡”范围,王决按照事先预案,将这些人拦截在和“洛阳”搭界的地方,并召来常远的人,连夜搭建了简易防寒棚,又领来一些煤炉,开始安置事宜。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许是“洛阳”城里的人得到了消息,自次日起,大批无家可归的人,成群结队地向“卫岗乡”进发,短短一日之内,有近两千人来到,这么多人大大超出了谢岩的预料,他实在弄不懂,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来?直到城里来了一百名衙役,押运着大批粮食出现时,谢岩明白了,一定是城里出了什么状况。
果然,有胥吏捎来高长史口信,说“城里预先收留的地方,被大雪给压踏了,不得已,只能将人送过来。”
谢岩的脑袋一下就大了,他知道,那可不是两千人的事,搞不好还有更多的人。
幸好乡里囤积的建筑材料够多,即使是有缺口,谢岩也能让人从各区工地上借调物资,这才勉勉强强搭建了足够多的防寒棚。
百姓们有一样好,只要够吃,又有地方防寒,他们就很安心,服从性也非常好,基本上可以做到“有序”二字,让维持秩序的巡逻队省心不少。
其实,对于王决他们来说,“武平堡”实施的各种管理办法,他们一直都在用,种种内容几乎已经印在他们的脑子里,因此,几乎不用谢岩太操心,就把那个像“难民营”一样的地方,弄得井然有序,干干净净。
至第三天时,营地里面收留的人,已经达到近四千人,好在增加的趋势已经没有了,用前来看望灾民的官员话说就是“能来的都来了,来不了的,永远也来不了了。”
当晚,高长史亲自踏雪前来,当他目睹了营地一切井然有序的样子后,对跟随一起来到的官员和胥吏道“给尔等一天时间,务必学会应对灾民之法,学不会的,留下来学会为止!”
当时谢岩并不在,他去了学堂工地,给仍然在日夜施工的人送去粮食和物资,在他的心里,学堂是重中之重,无论如何也要保证物资供应。
第四天,风雪渐止,阳光普照大地,气温也有少许回升。
从雪停的那一刻开始,除了还在工地施工的人以外,乡里所有的人,包括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每人分到一样工具,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扫雪打通道路的活计……
如果可以从天上看的话,当可以看到数十条长龙,在“卫岗乡”境内游动,全乡,不论远近各村,凡是能动的,不论男女老幼,几乎全部上路扫雪,如此高效的、有组织的行动,让高长史等官吏极为震惊,因为他们都知道,灾难来临的时候,最可怕的并不是灾难本身,而是人心浮动之下的慌乱与躁动。
本来打算回城里的高长史临时改了主意,他打算多逗留一些时日,好好研究一下,究竟怎样才能做好灾害出现后的应对之策。
于是,十余名“洛阳”来的官员,在谢岩和冯宝两个人的陪同下,分别去了码头、营地和几个近点的村子,然后又坐下来一起讨论,今后如何面对灾害?
谢岩提出“应当根据最容易出现的灾害情况,提前做好应对方法,并为之付诸于文书,发给府内各地各级官员,以便在灾害出现时,下级官员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反应,而不用等到上级官员的指令,这样可以争取到时间;同时,城里应当设有专门存放救灾物资的仓库,下辖各州县,也应当设有类似的小型仓库,只有方法和物资同时具备的时候,才可以做到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对比,官员们深以为然,无不表示赞同,他们又花了三天时间,共同制定了几个灾害的详细预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就在高长史等一众官员准备满意而归之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突然来了。
<scrpt>();</scrpt>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