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4、第一百二十四章,穿进男频搞基建,封玖,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废除休妻制后, 相应的婚姻法也要做出调整。</p>

大盛的律法民刑不分,统一规定于《大盛律例》中,关于婚姻家庭的律法, 都包含在“户律”这部分。</p>

楼喻仔细研究《大盛律例》之后, 决定重修法典。</p>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 大盛的律法已经呈现滞后的趋势,当前的律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p>

新兴事物在律法上寻不到可靠的依据, 衙门办案时经常深感头痛。</p>

楼喻召集群臣在勤政殿开会。</p>

七年过去, 他整个人愈加风华内敛, 威势收放自如。</p>

“近来朕常常看到一些奏疏, 说咱们大盛现在的衙门办案困难,郎爱卿,段爱卿, 你二人掌管全国礼、法, 都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p>

《大盛律例》离不开礼、法二字,原则上是“出礼入刑”。</p>

礼制在律例中的存在感非常高,基本都是用来规定人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p>

若是百姓的行为超出礼制范围,便会被纳入刑罚体系。</p>

可谓是德主刑辅,礼法并用。</p>

但如今,旧的礼法体系已经无法为社会提供合适的依据, 新事物的诞生,对礼法是一种巨大的冲击。</p>

郎平率先道:“回禀陛下, 废除休妻制后,户律势必要做出改动。还有,工商业发展繁荣的过程中,也出现不少律法难以判定的案子, 同样需要进行重新修订。”</p>

段衡接着道:“民间出现不少新型犯罪方式,刑律也需要作出补充。”</p>

“既然如此,朕倒是有个想法。”</p>

楼喻说着,吩咐冯二笔将方案分发给众人。</p>

“不论是民法还是刑律,对于当前的大盛来说,已经过于单薄和零碎,不如这样,咱们编纂出更加详细具体的《民法典》以及《刑法典》,诸位以为如何?”</p>

范玉笙道:“陛下思虑周全,微臣觉得如此甚好。”</p>

其余人当然跟着附和。</p>

“诸位先看了方案再说。”</p>

大家便都低头阅览。</p>

楼喻在方案里写得很清楚,《民法典》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各方面的纠纷问题,内容包括总则、物权、契约、人格权、婚姻家庭、侵权责任等。</p>

《刑法典》同样细致具体,不仅涉及刑名和量刑,还包括司法程序在内,也就是说,实体法和程序法都被纳入其中。</p>

这两部法典历史上从未有过,一旦问世,那就是一次可以载入史册的创举!</p>

众人瞬间心潮澎湃起来。</p>

若是能参与编纂这两部法典,说不定自己也能青史留名呢!</p>

楼喻是皇帝,只需要交代任务,不需要亲自参与编纂法典。</p>

朝廷养这么多人,不是用来吃白饭的。</p>

杨广怀问:“陛下,法典编纂后,若是又出现新的问题,该如何?”</p>

楼喻心道:还有司法解释呀。</p>

他佯装思考片刻,说道:“若出现新问题,可由朝廷出台新的条例,作为法典的补充说明,其法律效力与法典等同。”</p>

“陛下圣明。”</p>

编纂法典的工程量还是相当大的,不过大家热情都很高涨,在范玉笙等人的带领下,不少精通律法的官员都参与其中。</p>

七年的时间,整个大盛仿佛完全变了个样。</p>

自庆州工业区和京城工业区全国闻名之后,不少富裕州府都根据自身优势,开始建厂招工。</p>

尤其是湖州。</p>

楼喻还是东安王时,湖州在他的治理下便踏上正轨,如今已成了远近闻名的丝绸之乡。</p>

为了保持这种发展优势,湖州开厂招揽工人,培养出一大批擅长丝织的女工以及绣艺精湛的绣娘。</p>

湖州的丝织品和绣品深受全国百姓欢迎,其中最为顶级的云光锦已成为皇室的贡品。</p>

湖州从贫穷落后的州府,变成如今华美富裕的丝绸之乡,离不开楼喻当年的用心。</p>

湖州丝商们共筹钱款,为楼喻建庙塑金身,日夜祈祷楼喻寿与天齐。</p>

除工商业外,农业发展同样令人欣慰。</p>

在农部的努力和政策的扶持下,全国各地因地制宜,选择性地耕种小麦、稻米、棉花、土豆、甘薯、大豆等,粮食产量每年都会大幅度增长,全国粮仓的储备量已经达到一个极为庞大的数字。</p>

在大学的培养下,不少学子对农科和工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的对格物学和造化学进行深入研究,全国各科专业人才呈现出井喷趋势。</p>

楼喻坚信,只要有更多的时间,只要某个行业出现一两个杰出的天才,大盛的未来一定更加灿烂辉煌。</p>

他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铺路人,他只是用现代的理念和浅薄的知识引导人们自发地探索求真,他为大盛的未来垫下一块砖,剩余的高楼大厦将由后辈志士一点一滴去搭建。</p>

社会的快速发展,自然会滋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p>

楼喻的日常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p>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他亲自解决。</p>

朝廷的官员大多还是有真才实学的,有些小问题官员们完全可以自己解决,没必要惊扰到他。</p>

但今日朝堂上,有些问题让群臣深感无措。</p>

楼荃道:“陛下当初在八州设立物流体系,并且可以异地寄钱取钱,后来全国上下皆以八州为例,建立寄存点用来存取钱财。这种模式的确方便百姓,但我大盛这些年越发繁荣,各地寄存点每日光是清点铜钱都耗费极大的工夫,存取钱财的效率越来越低。若遇上钱财数量庞大的客户,清点过程中极易发生失误,有损官府威信。”</p>

殿中陷入沉思,可还没等大家思考出对策来,户部魏思又出列禀报。</p>

“启禀陛下,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不少商户,有些已成气候,但更多的却很快湮灭。臣仔细调查过,发现这些小商户大多是被大商户吞并抑或打压,很多地区的商业都由大商户把控,其余小商户很难继续生存。大商户为了攫取利益,时常抬高价码,给寻常百姓造成不小的负担。”</p>

楼喻心道:这不就是垄断嘛。</p>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那些小商户自己无能,没了也就没了,朝廷还能管他们死活?魏尚书何必在朝堂上说这个事儿?”有人质问。</p>

魏思面色不改,回道:“我不是为了小商户的存亡,我只是认为,大商户肆意操纵物价,会危及百姓利益。”</p>

“官府有市价标准,只要他们没有违反市价,何来危及百姓利益?”有的人就是不理解其中的门道。</p>

魏思皱眉道:“大商户有大商户的好,小商户有小商户的好,这两者都是百姓所需求的。譬如,同样是卖糕点的,大商户面向的顾客或许是达官贵人,他们追求最顶级的食材和口感,定价肯定高昂,寻常百姓买不起。小商户面对的是寻常百姓,他们的要求不高,只图吃个新鲜或送礼,即便如此,对于寻常农民来说,一年恐怕都吃不到一回。”</p>

其中的门道当然没有这么简单,但魏思的意思很明显,垄断势必会造成弊端。</p>

财政部和户部的问题,让只读圣贤书的朝臣们无所适从。</p>

楼喻饶有兴味地看着众人的神色,笑眯眯地问:“诸位爱卿可有良策?”</p>

众人:“……”</p>

陛下,您要是有良策您就说吧!</p>

“陛下,不仅是寄存点清点铜板容易出问题,其实寻常交易时,同样不方便。”楼荃继续开口。</p>

楼喻正色问:“怎么说?”</p>

“我大盛流通的货币以铜钱为主,若碰上大宗交易,还得用车拉钱,过程中极易发生损耗,而且清点款数同样耗费工夫,大大降低了交易效率。”</p>

“确实如此。”</p>

“还有,民间的交易量逐年增长,朝廷铸造发行的铜钱数量,已无法满足民间交易所需,可若是继续铸造钱币,对朝廷而言,亦是一个负担。”</p>

楼喻颔首:“所以说,咱们既要解决异地存取困难的问题,也要解决大宗交易的问题,还要解决大商户垄断、小商户难以生存的问题。诸位爱卿对此有无建议?”</p>

众人:“……”</p>

解决一个就已经够难了,同时解决三个,简直难上加难。</p>

有人便道:“既然是楼尚书和魏尚书提出来的,不如先听听他二人的意见?”</p>

众人皆附和。</p>

楼喻问楼荃:“财政部可有想出什么法子?”</p>

“陛下,臣以为,若是除去清点铜钱的麻烦,存取钱一事便可顺利解决。”楼荃坚定道,“追溯历史,百姓用于交易的货币并非一成不变,货币一直在根据交易的需求进行变更,既然如此,咱们也可以更改货币的形式。”</p>

一般等价物出现之前,人们都是以物易物,后来货币出现,民间还常用布帛、粮食作为交易的筹码。</p>

也就是说,从流通功能和支付功能来说,铜钱并非必须的。</p>

“如何更改?”有人不解,“不用铜钱用什么?”</p>

楼荃:“不知诸位大人可知寄存点的凭证?”</p>

范玉笙脑子转得快,几乎立刻洞彻了她的想法。</p>

“楼尚书的意思是,既然寄存点可以用凭证进行存取钱财,不如直接用类似的凭证代替铜板?”</p>

楼荃笑着拱拱手,“范相大才,下官佩服。”</p>

范玉笙:“……”</p>

有朝臣道:“那凭证不过是一张纸,哪里能用来交易?恕下官无法想象。”</p>

不少人都觉得不靠谱。</p>

用纸代替货币?太荒谬了吧!</p>

杨广怀开口:“我倒是觉得这样挺轻便的,若是一车铜板能用几张纸代替,应该会节省不少工夫,也会减少清点的失误。”</p>

“可是杨相,纸张易得,若是用纸张代替铜板,岂非人人都能发财?”</p>

杨广怀笑了笑,“那就得问楼尚书了。”</p>

众人便都看向楼荃。</p>

楼荃解释道:“朝廷可以用特殊的技法进行防伪,记得几年前梅花笺大热,不少造纸坊都试图制出梅花笺,但所造梅花笺,皆比不上庆州梅花笺。想必经过这些年,庆州造纸坊的造纸技艺更加高明。除此之外,发行纸币时,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防伪。”</p>

朝臣也不尽是不知变通之人,若真能用纸币代替铜板进行交易,确实会大大方便百姓的生活。</p>

他们自己也是百姓中的一员嘛。</p>

楼喻道:“此事朝会之后再议。”</p>

朝会之后,相关官员齐聚勤政殿开会。</p>

楼喻开门见山道:“楼尚书的问题和魏尚书的问题,或许可以合并解决。”</p>

魏思不由目露崇拜,陛下又有好点子了!</p>

其余人都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了。</p>

小商户的存亡和推行纸币有半文钱关系吗!</p>

楼喻道:“朕打算设立银行。”</p>

“银行……”范玉笙仔细咀嚼这两个字,蹙眉问,“这个银行与寄存点的区别是?”</p>

“范爱卿问到点子上了。”楼喻环顾众人,问道,“诸位应该知晓寄存点的各项业务罢?”</p>

“知道,可以进行异地存取钱,还可以寄送物件。”魏思答。</p>

“好,之前将这两个功能结合在一处,是因为当时寄存范围只囿于八州,且业务算不上频繁,寄存点可以承担,但现在不同了。”</p>

“朕打算在京城建立中央银行,其余州府的寄存点都作为分行,而寄送物件的业务从寄存点分离出去,另起炉灶。”</p>

“银行可以进行存取钱财的业务,也可以向民间放贷,还可以发行纸币。老百姓到时候可以用手中的铜板去银行兑换纸币。”</p>

“陛下,如何让百姓使用纸币?相比于纸币,还是铜钱更让他们觉得踏实吧?”杨广怀问。</p>

楼喻反问:“如果将钱存入银行可以获得利钱呢?如果银行的贷款利钱低于民间私人质库呢?”</p>

质库又叫典当行,其中有一项业务就是放高利贷。</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这该死的第二异能

凭栏梦梵

黑莲花是我的

程渊

对入朝堂

一个十三

满级大佬穿回真千金[娱乐圈]

九妗

电竞魔王集结营

青梅酱

皇恩

笑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