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若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六十章 合适的人选,穿越宋朝当太子,烟花若殇,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监察院成立容易,实施也容易,但当挑选官员组建之时,就得仔细琢磨一下才行了。
明朝言官选拔的条件,一是“必国而忘家,忠而忘身”;二是必须正派刚直,介直敢言;三是学识突出,既通晓朝廷各方政务,又能博涉古今。除此之外,还须具备一定的仕途经历,历练稳重;甚至对年龄、出身以及文章、词辩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具体的要求。
赵昕又加上了一条,那就是必需懂大宋律例。
唐介的为人虽然久名远扬,弹劾文彦博一事,也让其名传四海,但在赵昕看来,其实就是一个楞头青而已,当一个提举司还凑合,要当院长还是差远了。
包拯是合适的人选之一,但赵昕留给他的位置是刑部尚书。
“庆历四谏官!”
赵昕自言自语道。
庆历四谏官指的是庆历年间,四个大名鼎鼎的谏官,即余靖、欧阳修、蔡襄、王素。
欧阳修就算了,还是暂且当他的大学士好了,蔡襄,此时还在福建路当转运使,蔡襄虽然为庆历四谏官之一,但赵昕在心里权衡利弊后,还是决定不打算用他。
庆历四年,新政受挫,范仲淹、富弼,相继被贬出京,紧接着欧阳修又被贬出了京城,欧阳修是谏院的言官啊,蔡襄和孙甫这两位台谏官对当时的宰相晏殊,那是越看越不顺眼,都以为是晏殊在背后捣鬼,因为欧阳修当谏官时,晏殊曾经当面斥责过几次欧阳修。
可事实是晏殊对新政的几人都是提携关照有加,更何况晏殊还是富弼的岳父。
范仲淹等人离开,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的仁宗皇帝迫于舆论的压力,不得不将范仲淹等新政大臣贬出京去,然而蔡襄不知道。
所以这两人费尽心思,才找了一点晏殊的黑材料,最终将晏殊成功的轰走。
晏殊离京后,仁宗想要立陈执中为宰相,因为当年宋真宗重病在身之时,却仍然硬挺着不肯立储,满朝大臣们也没有一人敢言立储之事,唯独刚入仕途的陈执中仗义执言,上书请求立储,最终宋真宗采纳了他的建议,立皇六子赵祯为储君。
所以宋仁宗欠陈执中一个人情,但这却遭到了蔡襄、孙甫两位谏官的反对,起初,晏殊被轰走之初,蔡襄提议让富弼回来补缺,赶走了富弼的岳父,又想让富弼本人回京担任宰相,不得不说蔡襄的脑回路也是清奇的很啊!而眼下又急力反对对陈执中的任命,宋仁宗便觉得先前蔡襄弹劾晏殊一事,只怕也不是那么单纯。
最重要的一点是蔡襄犯了为臣的忌讳,蔡襄是言官,隶属于台谏官,而宋朝行政和台谏是分属于不同的系统,互不隶属、互不举荐。
蔡襄做言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然懂这个道理,但却揣着明白装糊涂,公然举荐行政系统的一把手。
赵昕想要的监察院是独立于朝政之外的,也就是说身为监察院的官员,做好本职工作,反腐倡廉就行,至于朝政怎么运行,跟你们无关,所以蔡襄这个好管闲事的人,不在他的选择范围之内。
至于庆历四谏官之首的余靖,抚民治吏,三使契丹,两平蛮寇,光辉业绩彪炳青史,动人风采流芳百世,宋朝中期缺武将,所以赵昕一早就把他拐到军队当中去了,更何况这样的人才放在监察院真的太屈才了,适合他的位置是军机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