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老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三十五章 西域,宣德大帝,半老夫子,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敢!督师有何疑问都可垂询,下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那好!听说你们将亦力把里汗也先不花抓住了,可有此事?”
“确实是下官的属下抓住的,因为其身份特殊,下官不知该如何处置,便将其关了起来。”
“暂时先关着,这人还有大用,亦力把里竟然敢挑战大明,这个国家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现在我们该商议一下如何管理亦力把里。”
“王督师!西北地广人稀,气候干旱,大多数百姓都是逐水而居,如果没有水源灌溉,这里很难生存,想要控制西北,就要控制河流,只要大明在各条重要的河流绿洲建立城池,移民百姓,就能将西域的土地牢牢地控制在我们的手中。”
王骥摇摇头道“理论上这样可以,实际上却做不到,赵老将军多少在西北戍边肯定对中原不是了解,如今大明虽然人口不断增长,可是却依然是人力匮乏。
宣德二十年大明人口普查,全国不包括海外人口已经超过了一万万二千万人,这样规模的人口,历朝历代都没有达到过。
听起来是一个骄人的成绩,然而这些人口中有不到一半是妇人,若是按照成丁人口来计算,这青壮年劳动力只有两千多万。
其中有一千多万在从事农业生产,还有五百万左右的工商业从业人员。这点儿人力根本就不能满足大明日益增长的劳动力需求。
然而大明的传统思想,女人是不能抛头露面做事的,在农业生产中,女人的劣势地位还不明显,男耕女织分工明确。
可是在工商业生产中,是需要人力高度的集中,可是大明没有这么多的劳动力供给工商业发展,现在大明东部沿海的地方,常年处在用工荒的状态。
工厂主为了留住工人只能不断的提高工钱,使得我们的产品价格越来越高,如今海外的藩属国也已经建立起了一些低端棉布生产,虽然说他们的布匹质量无法与大明相提并论,但是价格却比我们低上很多。
长此以往,我们的产品将会在市场上失去竞争力,若是我们的产品失去了竞争力,将会造成大量的工厂倒闭,造成大量的失业,直接引发大明的经济危机。
朝廷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方面推广蒸汽机等机械代替人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开始宣传男女平权,让女人走出家门承担更多的生产任务,目前这一项几乎没有多大的进展,除了纺织业大量使用女工的地方,其他工厂还是很难看到女人的身影,大部分家庭宁愿日子过得艰苦一谢,也不愿意让女人抛头露面去挣钱。”
赵安虽然是武将,对政治的敏感度不高,但是王骥的话他还是听明白了,那就是朝廷暂时根本就没有人力支援西域。
就算有多余的人力,也会优先弥补东部沿海地区的用工不足问题,他不是很理解朝廷的这种思想,难道说挣钱比安全还重要吗?
“没有人力,我们怎么控制这么大的地方,难道我们任由另一个势力在这些地方发展起来,继续威胁我们的边疆吗?下官也不敢有过多的要求,每年朝廷能给下官拨一万户到西域,下官就有信心将整个西域牢牢地掌握在大明的手中。”
“别说一万户了,就是一千户都没可能,朝廷只能给你发配一些囚犯过来定居,这些囚犯是我们唯一的人口补充来源。
本督来西域之前,皇帝陛下就交给了本督一个任务,那就是尽量的将这些部落兵留在这里,让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安家落户。
这些部落兵都是天生牧民,他们比我们更有优势,只要我们能够在思想上让他们认同我大明,一两代人的时间我们就能将他们同化,当然这里必须要安插我们汉人百姓。并且在未来汉人必须要占据主体优势地位。”
赵安算是明白了,敢情朝廷这是打上这批部落兵的主意了,不过要想让这些部落兵留下来,成家就成了关键,可是这女人从哪里找?
“王督师!要想留下这些部落兵,就需要大量的年轻女子,我们去哪里弄这么多的女人过来。总不能强抢民女吧。”
“女人的问题倒是有解决的办法,在将钦察汗国打疼之后,我们就会与他们进行谈判,这向钦察汗国购买年轻女子就是其中的一个谈判要求。
至于这女人钦察汗国从哪里弄过来那就是他们的事了,我们只负责出钱购买。”
买女人官配,这确实是一个高效率的办法,可是赵安可是跟钦察汗国没少打交道,他们的士兵已经完全没有了蒙古人的样子,买他们的女生下的孩子会与大明各族百姓完全不同,这哪里是让这些部落兵融入大明,分明是要告诉他们,你们根本就不是大明人。
“下官反对,这钦察汗国虽然自诩金帐汗国,以铁木真的子孙自居,可是他们的臣民大都是高鼻深目,眼珠碧蓝,而且头发不部分都不是黑色的。
这些异族女人非常有辨识度,他们与大明百姓的相貌迥异,少数几个还不显眼,若是大量的官配,就会造成种族分离,大明百姓从心里就不会接受他们是自己人。
我大明可以接受蒙古人、女真人、藏人、苗人为大明百姓,那是因为我们除了生活习性有所区别,其他的比如相貌,祖先认同这方面都能有共同的思想,大家没有本质的不同。
可是这些夷人女子则不同,他们信仰极端,都是一神教的信仰者,无论是信仰哪个教派,都不允许再信仰其他教派,这与我们的文化有着本质的冲突,长久看来,这是取祸之道,我们不能给后世子孙埋下祸根。”
赵安的一番话让王骥刮目相看,若是一个满腹经纶书生有这番见解还不足为奇,可是这赵安是个土官,他是藏人出身,却能说出如此振聋发聩之话。
王骥不得不感叹皇帝的识人之明,难怪陛下这么信任这个土人大将。就凭这他这一番华夷之辩的话,他就值得大明所有百姓的尊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