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 32 章
微云烟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2、第 32 章,快穿之我真的不想努力了,微云烟波,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甄家盛产美人,教养女孩子也很有一套,这也给甄家带来了许多姻亲,贾家,史家,还有其他人家,所谓的老亲,就是靠着这样的联姻而成的。
对于甄家来说,只要结了亲,就是甄家的人了!以前的时候,甄家结亲的对象只能说是二流三流,但是如今,甄贵妃在后宫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圣上那里已经具备了很大的影响力,甄家就开始不满足于仅仅是跟一些二流三流的人家结亲了,他们得看准了更高档次的,毕竟,跟圣上做连襟不香吗?认圣上做姑父,做姨夫的机会可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
甄家在这方面是真的很有眼光,他们总能够找到合适的人,将自家的女儿安排过去。至于家里没有这么多合适的女孩子,呵呵,养女是干什么的?甄家的一些姑娘,说是旁支之女,实际上是甄家可以买来的养女,正常情况下,这些养女也就是拉拢一些中下层的官吏,但是若是养女的资质的确很强的话,那么,就会在族谱上记做是嫡支的女儿。横竖这年头,内宅的事情一般不会对外透露。因此,嫡支多几个女儿算不得什么麻烦。
甄家想要用来拉拢顾衡的其实就是甄家的一个养女,只是记在甄应嘉这一脉次子的名下,算是次子的嫡女。没办法,年龄合适,身份合适的已经定下来要入东宫了,其他的,身份年龄都不怎么合适。
结果甄贵妃才试探了一下,圣上就摇了摇头,说道:“爱妃,此事还是不要再提了,顾恒的婚事,朕自有打算!”
甄贵妃顿时不吭声了,顾衡就算是伯爵了,也就是一个正妻的位置而已,什么平妻两头大之类的,都是那些商人玩出来的花样。他们在外头经商,就在外头置一个外室,也称作是夫人,甚至还会搞个婚书出来,实际上这些都是不合法的,无非就是民不举官不究罢了。
甄家的女孩子可是比较宝贵的,给顾衡做妾显然很丢甄家的脸,甄贵妃一贯很能够把握圣上的心意,见圣上这般,顿时不再提起。心里头却是非常遗憾,毕竟,顾衡是有名的财主,有他一两句的指点,甄家起码能多捞个几十万两银子。
别看甄家如今在江南势头大,但是这势头,一方面靠着甄贵妃和奉圣夫人的名头,另一方面,就是靠着甄家撒钱了!光是一个名头有个屁用,奉圣夫人也就是给圣上做过几年的乳母,这点情分能用几次,至于甄贵妃,枕头风固然有用,但是对前朝的影响能有多大,没有实打实的利益在,谁会听甄家的。
也是因为甄应嘉如今掌握着织造府,织造府看着像是实权不如什么巡抚总督一流,但是织造府有钱啊!
理论上来讲,江南那边的织坊都属于江南织造的掌管范围,他说那家的能做贡品就能做贡品,那家的不行就不行!他要是想要整你,强行摊派你每年要缴纳多少多少的贡品,那么,你再大的作坊都得完蛋!
而江南的经济,一部分依赖于盐税,一部分依赖于织造,至于什么田税商税之类的反而是小头。毕竟,江南那边,绝大多数土地都被挂在那些士大夫名下,这些是不用交税的,至于商税,呵呵,这里头可以做的文章很多,所以,即便江南商业非常繁荣,但是商税什么的,一直也就是一般。或者说,这个时代,大家普遍对商税都不是很重视,对于朝廷来说,税收的重头戏都是田税还有人头税。资本稍微大一点的,都有各种偷税漏税的本事。
不过光是盐税和织造,每年已经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因此,朝廷对于其他的也便不怎么重视。
织造府就是典型的衙门不大,权势不小,江南这边,除了那些大盐商看起来不需要看甄应嘉的脸色,其他人或多或少,生活都会受到织造府的影响。借着织造府的便利,光是灰色收入,甄家每年都能搞到几十万两银子,这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一个非常夸张的数字了!
事实上,作为江南的地头蛇,即便是那些盐商,也得去织造府拜一拜码头,织造府不仅管着江南的织坊,还承担着一定的监察江南的职责。江南这边作为龙兴之地,权贵数量并不比京城少多少,这些人万一搞出什么乱子来,对于朝廷来说,就是个很大的麻烦。尤其,作为朝廷的经济中心,江南这边的安定关系到了朝政的稳定,没有心腹在这里看着是不行的。
甄家如今承担着这样的职责,又有密折上奏之权,江南这边有头有脸的人物,谁不担心得罪了甄家,结果甄应嘉拿着笔在奏折上稍微添加几个字,然后就将自个坑进去?
圣上将甄家放在江南,虽说不至于是让甄家做孤臣,但是甄家好歹也得做忠臣,可惜的是,甄家素来的作风就是和光同尘,也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咱们有共同的利益,那么,大家完全可以一起愉快的玩耍。
甄家借助于手里的钱财,又借着织造府的便利,短短时间已经在江南初步编织出了一个牢固的利益网络。在这个过程中,花钱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甄家自个要保证自家的排场,还得花费足够的钱财供甄家子弟跟其他官宦子弟打好关系,再通过各种利益交换将江南那些权贵都拉到自个的船上,可以说是流水的银子往外花,甄家就算是再多的钱也不够用的。
而顾衡呢,不提他那么多的主意,光是这么多年下来,他在内务府生意里头所得到的分红,就是个非常夸张的数字,哪怕这里头的钱财,有一部分投入到了进一步的实验之中,但是按照甄贵妃的旁敲侧击,她怀疑顾衡手里头起码有上百万两可以随时拿出手的活钱,而不像是寻常的高门大族一般,大多数的资产都是庄子铺子,真正要说库藏的金银,数量不会特别多,毕竟,这等家族,花销的地方很多。别说什么勤俭持家之类的话,就像是后世那些明星,就算是借贷,都得将自个弄得光鲜亮丽一样。这年头的高门大族,就算是有些落魄了,该有的排场也得摆出来,要不然被人窥出了虚实,就有许多人想要来侵占你的利益。
开国功臣之中,他们库里的金银,其实大半都是开国那会儿打仗的时候弄到的,一方面是战后的缴获,还有打了胜仗之后的赏赐,等到开国之后,人口繁衍,加上生活也开始变得奢侈,还得再扶持族人甚至还有当年跟随自家的亲卫,每年就算是有些盈余,比起之前也只是小头。像是那等公侯门第还好,他们手里头掌握着大量的资本,像是那等原本爵位不高的,家里的各种资产也有限,有的人家现在就有些入不敷出!
不仅如此,甄贵妃敢相信,只要顾衡对外说几句话,不知道多少人愿意捧着银子求上门,可惜的是,圣上居然将顾衡看得这般紧,便是甄家,也没这个资格染指。
圣上没有怀疑甄贵妃的用心,毕竟顾衡这个年纪,本来也到了成婚的时候了,甄贵妃家里正好有年龄合适的人选,不惦记着这样一个乘龙快婿才叫奇怪!
甄贵妃遭遇了这次小挫折之后,便不再在顾衡这件事上纠缠,她如今就等着自家侄女进了东宫,姑侄联手,让侄女先给太子生下长子,说不得,下下任皇帝就有甄家的血脉了!
而东南那边,穆家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此时的东平郡王名叫穆莳,这位看起来温文尔雅,还善于诗书,在江南那边读书人口中口碑很是不错,实际上,这位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穆莳当年继任东平郡王的时候不过是个少年,原本皇家都打算趁着这个机会夺去穆家的兵权了,穆莳却是亲自上阵,打了几个漂亮仗,将前朝隐藏在海岛上打着海盗旗号的余孽给清理了一番,又干掉了几伙真的海盗,显露了一下自己的肌肉。
朝廷也明白穆家的意思,若是没有穆家镇守,说不得这东南这边又要冒出几伙海盗出来骚扰沿海了。穆莳先是在朝廷那里弄了个不好惹的标签,之后呢,却是的确将东南沿海把守得滴水不漏,甚至还促成了几个海外藩国对朝廷的臣服,如此,东平郡王这一脉算是固若金汤。
只是,这一次接到圣上的赐婚旨意,也叫穆莳有些头疼。倒不是他不愿意让女儿做太子妃,主要是他担心这其中有诈。会不会是朝廷想要许出一个太子妃的位置,然后借此机会夺了东平郡王一脉的权柄呢?
结果穆莳还在纠结的时候,就听说除了自家女儿被选做太子妃之外,还有甄家的女儿被选做了太子良娣。这也罢了,做了太子妃,谁也不会指望着太子只有一个正妻,要不然,东宫之中后院那些编制是哪儿来的。但是甄家欺人太甚,居然想要让甄家女抢在太子妃之前嫁过去。
这算怎么回事!回头甄家女抢在太子妃之前生了儿子,那自家女儿岂不是吃了大亏!
穆莳在京中消息还算是比较灵通的,在这种事情上,一般人都不会帮着甄家背锅。以前的时候,穆莳只知道甄贵妃很受宠,如今算是明白了甄贵妃受宠的程度。
只是,甄贵妃再受宠,也不该将东平郡王府当做是踏脚石!说句难听一点的,甄家就是皇家的家奴出身,不过就是仗着女人幸进而已,他们也配!
穆莳暂时手伸不到宫里,何况,只要甄贵妃还在,就算是在宫里暂时吃了亏,后来还能找补回来。可是甄家就不一样了,甄家虽说在江南是地头蛇,但是,他再能,还能强得过穆家不成!
穆家前朝的时候就在江南经营,乃是前朝江南水师将军,正是因为穆家带着江南水师投降了□□,才有了如今的异姓王之位。穆家当年在江南做土皇帝的时候,甄家还在做泥腿子呢!
穆家这边一个不爽,甄应嘉就感觉到了吃力。穆莳毕竟掌握着东南这边的一部分水师,就算是其他那些名义上并非他掌管的水师,里头的将领多半也跟穆家有些香火情分。
水师的一个职责就是打击走私,而江南这边,繁荣的商贸有一部分就是依赖于海贸,真正有钱的,往往是那些海商。海贸太挣钱了,像是在南洋那边,如今生活着的除了很少一部分前朝的时候逃到南洋的遗民之外,大多数都是一些土著,他们还是原始的部落制度,那边气候湿热,一年四季都有各种果实产出,因此,他们根本很少种地,但是那边却有着非常丰富的特产。别的不说,光是那些动辄就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巨木就是极好的买卖。
中原这边,好木头永远不够用,房梁,柱子,最好都得用那种整块的木料,江南这边嫁女儿,有点钱财身份的人家,都得给女儿准备一副厚厚的嫁妆,其中各色家具就是一项大头。普通百姓,生了女儿,门前屋后种几棵香樟树也就行了,但是有些家资的人家就得从女儿出生时候开始就积攒好木料,等到订了亲,男方送来了屋子的尺寸,就得找能工巧匠来打造各式家具。最上等的便是千工床,又叫做拔步床,一个就相当于一个套间,从开始打造到最后彻底成型,都得两三年时间。
木料之中,自然是以各种红木为贵。问题是,中原的这等名贵红木,经过多年的开采和使用,都已经不多了,以至于前朝修建皇宫的时候,找不到足够的好木料,居然有人去动皇陵的歪主意。
中原好木头有价无市,但是海外,如南洋那边,这些简直是到处都是,还有各种宝石香料,弄一些民窑的陶瓷器就能换一大堆,要是能有一些普通的丝绸,更是能弄到许多。
陶瓷器虽说在海贸之中也是硬通货,但是海上风大浪急,一个不注意,遇上了风浪,说不定带着的那些瓷器就磕碰碎了,而丝绸就不一样了,只要保存得好,不要沾了风雨,那么,到岸就能卖个好价钱。那等土著里头的首脑,为了一匹丝绸,恨不得将部落都卖掉半个,若是遇上那等西洋来的海商,那些更是识货的,用来购买丝绸的就是正儿八经的金币银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