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野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5、第 125 章,如何捕捉野生卧龙,麦野凉,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桃花源的村长是个德高望重的老渔夫,划着船带他们在村里环游,侃侃而谈。
这是上古时代的石器,镇山之宝,非地震难以撼动。
那是春秋战国种下的树,今已亭亭如盖……
他们坐在船上,目光追随着村长所指的方向,一一看过去。
分别是千年玄武化石,百年枇杷树……
哇哦。
原生态,上等武器的制造原料,亦是绝佳的入味药材。要是拖出山外,送到拍卖行里去,大概能卖出天价。
但吟游诗人一贯是爱才不爱财的。他们都只是寻常地打量着,随意地感慨几句,就收回了目光,继续和村长有说有笑。
诸葛亮忍不住喊了声:“等等。”
船停了下来,村长问:“可是有何不妥?”
他没来得及回答,提起衣摆跳下船,绕着那化石的庞大身躯转了一圈,面露沉思。
“这位小友,”村长捻着胡须微笑,“你要是喜欢,我们可以给你砍一角带回去做纪念。不过这玩意质地坚硬,过了这么多年也没被打磨掉棱角,我得多喊几个人来帮忙——”
诸葛亮摇摇头,拍了拍那长长的蛇脑袋,指尖触碰到一片冰冷死物,不禁微微一缩。
他回头询问村长:“这是从哪里挖出来的?”
村长回忆道:“大约是两百年前地动山摇,山谷深处裂开一道口子,便出现了这巨大的玄武尊像……”
“这不是雕像,是化石。”诸葛亮说。
村长听了,不由微微惊奇:“都说玄武乃北方之神,怎么会跑到我们这里来?哎呀,如果是玄武本尊,那可不该随意放在此处。”
这村口虽然收拾得挺干净,但到底承受了多年日晒雨淋,对曾经庇护百姓的一方之神来说,略显寒碜。
村长顿时羞惭汗颜,拿出手帕不断擦汗。
桃花村一日游结束得十分仓促。
村长招呼来几位年轻小哥,一起把玄武抬回去,又叫了另一位向导,带诸葛亮他们去山谷裂口处一探究竟。
“传说玄武之躯能养育万物。”路上,诸葛亮向几人解释自己的思路,“它所在的地方,必定聚集了许多奇珍异兽。”
陶渊明恍然大悟道:“对了,你的扇子要升级骨架,就只差几样材料了吧?”
诸葛亮点头。
飞牛角和野猪牙都迟迟没有下落。
赤眼飞牛是稀有妖兽,38级的小型隐藏boss,已经有开荒团队去挑战过了,虽说战斗力并没有过分彪悍,但能飞能跑,神出鬼没,几次副本cd下来,能撞见一次已经算运气很好了。
野猪倒是方圆百里随意可见的野外怪物,死后刷新速度快,春风吹又生。但野猪牙却不是这么计算的,拔完就没了,而许多玩家嫌野猪皮糙肉厚,给的经验奖励又太少,性,杀猪太费刀口,性价比极低。
他们舍不得浪费自己高级武器的耐久度,总是逮住一只拔完牙就把猪放跑。以至于现在,漫山遍野到处跑的野猪都是缺了獠牙的,曾经常见的野猪牙则成为市场上的稀缺的高价交易品。
那桃花村里土生土长的向导听了,也不禁叹息:“唉,造孽啊。”
他又回忆了一下:“这么说来,当时我们从地里挖出那化石时,也注意到周边似乎有些动静,但他们并不主动露面,也不靠近我们。村长怕我们招惹麻烦,便叫我们远远避开。后来,那群野兽绕着村子转了几圈,渐渐地就再没看到踪影了,或许已经顺着山洞里的通道离开……”
到了谷底裂口,向导站在山坡上,给他们指了化石出土的具体位置。
一个黑黝黝的大洞,四周都是翻倒的巨石与泥块,还有不少野兽的爪痕和脚印。
诸葛亮在洞口边蹲下,仔细观察,反复对比痕迹,最后朝他们摇了摇头。
“这些石头上的痕迹已经有些年代了,肯定不是最近才留下的。”他不免遗憾,“至少有一群野猪呢,还有这片刮痕,应该是飞牛翅膀留下来的。要是我们早点来——”
“那也不可能早生两百年。”陶渊明也叹气,“那时候盛世还没开服。”
向导抬头看了看天色,催促他们回去。
诸葛亮从石坑旁边站起,见李白站在远处望着空气发呆,只得让杜甫和陶渊明将他拽上去。
“噢我想起来了。”李白终于回神,锤了下手心道,“我之前抓过一只长翅膀的怪物,可惜它抵抗得十分厉害,和它搏斗的时候我不小心把它头顶的角拔下来了……听你们描述,那不会就是赤眼飞牛吧?”
“……”
杜甫肃然起敬:“居然一个人就能单挑38级隐藏boss吗,不愧是太白兄!”
“等等,”诸葛亮按了按额头,“你和怪物搏斗的时候,难道从来没有注意到它头顶的名称吗?”
陶渊明也怀疑地望过来。
李白望天:“可能那时候我多喝了点……你知道的,我醒来以后基本上就记不清什么事情了。”
“……那飞牛角呢?”诸葛亮问。
“应该是被我收在家园仓库里了。”李白不太确定地说。
两人对视一眼,他又悄悄挪开了眼睛,轻咳:“那个……我不喜欢把东西都带在身上,主城仓库办理手续又太麻烦,所以理论上,在家园的可能性最大。嗯,一定是这样!”
*
除夕夜过后,诸葛亮告别了邹衍,在杜甫和陶渊明的目送下上了船。
李白直接从船夫手里买下了那条小船,熟练地摇着船桨,一用力便推动船身飘出去十几丈的距离。
诸葛亮刚刚站稳,回过头来,岸边的几人已经看不清面容了。
陶渊明朝他们挥了挥手,回过头来小声问杜甫:“这样没问题吗,总觉得这位大诗仙疯疯癫癫的,不太靠谱。”
杜甫沉思:“太白他一贯如此。再说了,他们回家那叫过年,我们跟着去,不是很奇怪么?”
陶渊明想想也是。
从见家长到带回家过年,进展还真是神速啊,叫人羡慕。
在路上,李白一边划船,一边紧张地跟诸葛亮做足了各种心理准备。
比如,他一喜欢在外漂泊的感觉,鲜少回去,住都没住过几日,吃喝都是在路上找行脚商买的。
更没有像诸葛亮这般精心打理家园,可能会显得有些凌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