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滟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10、第一百一十章,万里随波行,金波滟滟,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几天,滕琰也与周王见了几次,国破家亡,江山易主,周王再怎么也不会真的多高兴,但形势比人强,吴皇和燕王真要是想灭了他,是一点力气都不用费,就是想办法把他悄悄害死也容易得很,可是,如今的朝廷就是留了他的命,还给他封了侯,生活过得也好,比起他当蕃王时差不了多少,他心里也不是不感激的。今天,在众人的提点下,平素就老实的他摆出了恭恭敬敬的神情上前迎接燕王一行。
午时正,进了陵墓区,鸣钟、击鼓毕,燕王做为主祭带着郑先生、陆伯甫、滕琰和前燕国的周王现在的安乐侯四名陪祭进了燕国高祖皇帝的陵墓正殿,各分献官按原来的安排去了其余皇帝的陵墓大殿,就连被犬戎人杀了的前燕最后一位皇帝也谥了哀帝,去年就简单修好了陵墓。
乐队奏起了雅乐,雄浑浩荡,各执事官各司其事滕琰跟在燕王身后,先上香、行礼,再行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彻馔礼、送神礼,一套的祭拜下来,真不是轻松的活。
最后大家在乐声中,站在指定地点行望燎礼,表情凝重,一动不动地目视祝帛燎化过程。待所有祝帛化为灰烬后,整个祭孔典礼就此告成。
整个祭祀非常隆重,祭品丰厚,牛、羊、猪三牲为主外,牲畜家禽水产、五谷、蔬菜、水果均有。除祝帛烧掉外,其它供品皆被分掉。分配时,人人有份,按职位的高低来分配,滕琰也分了些祭品,自有下人送回家中,东西虽然不值什么,代表的含义却是不一般。
祭拜用了一个时辰,完毕后,依旧大张旗鼓地返回,进了王府,大家集中在一起,议论纷纷。
大典办得十分成功,从一早出燕王府开始,沿途路旁到处是围观的人,到了陵墓,更是人山人海,真是上至白发老人,下至垂髫小儿,男男女女,燕都一多半的人都去观看了这一盛况。传回来的风评也好得很,不外是吴皇仁德,燕王宽厚之类的,这样下去,用不上两年,百姓的日子过得比过去还要好,对新的朝廷就会更加接受,燕地的民心就会完全收复。
就是燕王,平时模式化的微笑也透了些真实,他大方地赏了所有参加的人员,然后难得的让大家回去休息了。
滕琰没有回家,她回了燕王府里她的院子,燕地平常的政务,都是先由她看,再整理分类好送到燕王处,再晚她也得看一遍公文,过些日子,她还接了不少的拜贴,也得看上一看,但这些都是借口,根本的原因是她不想回家。
回到家里,她要面对愁容满面的父亲,一心为王沂说话的王夫人,见了她不敢说话的弟妹们,还有各种劝慰、各种目光,现在的她只想自私而任性地独坐。
外面有人来报,“王沂求见。”
这么快就上门了,毕竟是表哥,滕琰肯定得见。
王沂的情况滕琰也了解,当年在路上一别,滕家折回来到了昌平,王家随着前皇帝到了平阳城。王老丞相精明地没有让所有的王家子弟进城,而是留下了嫡长一支和另外几支,分别到偏僻的县城和山区避难,结果,平阳城被破,前皇帝遇难,王老丞相殉难,王家上上下下死了上百人,但毕竟还是留下了几支血脉。
根据王老丞相生前安排,王沂越过他的父亲直接接任了族长,燕王收复燕都后,王沂带着一族人又回到了燕都,他们家祖籍就在燕都。
滕琰听说王沂安全无恙时,曾在燕王面前推荐他,王沂的才干是不错的,燕王也下了召令,让王沂夺情出仕。
王沂用一封文采斐然的上书拒绝了,他做为嫡长孙,一定要为祖父守孝三年。并答应过了孝期出仕,用王沂书中所言,到那时,“奔走驱使,敢不从命焉?”王沂的这封书信,给燕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滕琰可以想见,王沂孝满后,燕王一定会重用王沂。
王沂不仅上书写得漂亮,行为也无可挑剔,这两年,他闭门读书,贤名远播。滕琰暗自算算,现在离他孝满还有一段时间,王沂这样就出来求亲,多少有点与他辛辛苦苦建立的好名声不符。
但说起来,王沂对自己确实是挺上心的,尽管他的出发点不是爱情,也够得上欣赏了,滕琰不为所动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她现在受了这样的打击。细想想,答应王沂,与他平平淡淡地过上一辈子也没什么不好,至少滕琰可以确信,他会尊重自己、体贴自己,他们在一起会一心一意地经营好家庭、家族,就象王老丞相夫妻一样,男人身居庙堂高位,女人凤冠霞披,管理内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