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拉夫大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8章 一步楼梯,重生之大建筑师,比拉夫大王,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下周三你应该没其他安排吧?前一阵儿日本那边打过来电话,说黑川纪章先生接受了我们的邀请,要来清华做学术交流,到时候你跟我去机场接下他吧!”临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吴委员对林楼说道。
“谢谢老师,到时候我去您楼下等着。”林楼知道,吴委员这是在给自己创造机会,像这样能和大师亲密接触的机会可不多。
黑川纪章的日本第二代建筑师,先后就读于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六十年代开始独立执业,设计了琦玉现代美术馆、名古屋美术馆、广岛现代美术馆以及六本木王子饭店等诸多经典作品,和安藤忠雄、矶崎新并称日本建筑三杰。
在设计六本木王子饭店的时候,黑川纪章将西方的建筑元素和日本江户时代的传统色彩融合在一起;在造型上,黑川纪章主要运用水平线条,形成强烈的韵律感,建筑为合院式布置,客房为单廊式,环绕中庭的游泳池由内凹双凸曲线构成,形成自由变化而又有对称的室内空间,建筑的室内设计也以条纹布置,形成饶有趣味的情调。
刚一落成变成了东京新一处地标,在日本经济腾飞的八十年代,和男朋友一起去王子饭店吃一顿高级晚餐也成了许多日本姑娘的梦想;这座建筑也多次出现在日本的影视动漫作品中,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说起来,黑川先生能这么快答应,其实和你也有关系,估计是矶崎新回日本后和黑川先生提起过你,所以在电话里,他特别要求,想和你交流交流!那有没有看过黑川先生的作品?要是没有的话,回去多准备准备,免得到时候说不上话。”吴委员叮嘱道。
“看过一些,回去我再找找看吧!”林楼在后世倒是专门研究过他的作品,只是在他的代表作里,现在建成的只有琦玉现代美术馆而已,其它的要么还没开始设计,要么还没有完工,还真得再研究研究。
不过对他的建筑理念,林楼还是很熟悉的:他反对理性普遍主义和欧洲中心主义,认为每一种文化都应当培植自身的技术体系来创造特有的生活方式,探求共同的平衡点,将当代文化的发展归结为从机器时代向生命时代的发展,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发展。
同时喜欢用最新的材料、最先进的技术表达传统的思想、哲学、美学、信仰和生活方式,将不同的文化的同一性和当代建筑结合起来,而且这种表达能够被世人所理解。
六本木王子饭店就是这种建筑理念的成果,尽管这座饭店的客人以外国人居多,他还是在设计的时候融入了大量日本元素。
不知道他到了中国,看到中国如今的样子,又会是什么想法呢?林楼好奇地琢磨着,因为黑川纪章当年在读书的时候可是京都大学马叔思想研究小组的积极分子,只是在1958年前去苏联访问之后,受苏联现状的冲击,改变了自己的思想。
从后世的他设计了中日青年交流中心,并且接受清华的邀请担任客座教授来看,他对中国的印象应该还不错吧!
一转眼,时间就到了,林楼提前来到吴委员的办公楼下等候,然后乘坐学校的汽车一起去机场准备迎接,同行的还有刚刚从美国哈佛交流访问回来的关肇邺先生,这位可是未来的院士,同一辆车里坐了两位院士,林楼有些激动。
关院士出身不俗,他的父亲关赓麟不仅是中国铁路运输业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颇有影响的词学家和诗人,在解放后应伍豪同志的邀请担任中国文史馆馆员。
关赓麟先生1905年随出国五大臣之一的戴鸿慈出使欧美九国考察,带回来了近百本装帧精美的欧美城市建筑图册,画册中的都市风光、宫室建筑大大引发了关院士对城市建筑的兴趣,也开阔了他的眼界。
另外,他们家所住的四合院也不是一座普通的四合院,而是在传统院落基础上,由当时着名的工程师、留法归来的华南圭先生按欧洲式的“实用”标准改造过的。
前院的一处九间“勾连搭”房中的两排柱子取消,换了大跨结构,成为一个无阻碍的大厅;生活常用的后院的一圈游廊安上了玻璃隔断,使冬天不必出户而来往于正房厢房之间,并且安装了两套新式的卫生间。
这些在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是很少见的,让年幼的关院士切身体会到了建筑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引发了他对建筑的热爱,19岁进入清华大学建筑系跟随梁思成学习,26岁便担负起清华园中的上万平方米11层教学主体楼群的设计,这在建筑师行业里绝对算得上是年轻有为。
吴委员在车上也说起了这事儿,“当年你二十六岁就负责清华教学楼群的设计,我还以为很难在看到比你更早成名的建筑师了,没想到小楼十八岁就开始做项目,不到二十就拿了国际大奖,这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
“小楼算是赶上好时候了!你现在的机会比我们当时可多多了!”关院士也很欣赏林楼,“最近咱们学校的图书馆新馆设计打算交给我来做,你要不要过来帮我的忙?”
“能跟您学东西,那我肯定乐意啊!”而且这还是为母校出力,林楼自然不会拒绝,甚至他还琢磨着是不是要用林桥的名义为母校捐点钱,好让图书馆的经费更宽裕一些。
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位于清华大学核心区,大礼堂之东北,分两期建成。1919年首期由美国建筑师享利-墨菲设计,1931年由杨廷宝先生设计了第二期,这第图书馆又是关院士主持设计,一个学校的图书馆容纳了前后两位院士的心血,这可不多见。
“那就这么说定了,等黑川先生的活动结束之后,你就来找我,咱们几个好好商量商量,该如何做这个项目,你那个林州大学图书馆的方案就很有趣,下次把所有图纸都一起带过来,看看能不能找到灵感。”
到了机场,稍微等了一会儿,黑川纪章乘坐的航班准点降落,然后戴着椭圆眼睛的黑川纪章挽着一位和他差不多年纪,衣着靓丽、气质不俗的女士出来了。
“黑川先生,您好,我是清华建筑系的吴良镛。”吴委员迎了上去,在翻译的帮助下和黑川纪章握手交流,顺便给他介绍了关院士和林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