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温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5、第四十五章 造龙窑(加龙窑图片欣赏),穿越之大明壶商,阳光温煦,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雪晴了,王硕一大早的就登门拜访,来看掇球的进度。
杨雅之眼珠一转,如今要造起这龙窑,还是需要王硕的帮忙的,他连忙奉了一杯茶,笑道,“公公,你来的正好,雅之正与时伯伯讨论一件重要的事呢!”
王硕眯着眼睛品了口茶,摇头晃脑的道,“都说阳羡雪芽好喝,可这红茶也万分甘香可口,余味绵长,宜兴山灵水秀,不愧是好山好水出好茶啊,这泉水,莫不是金沙泉吧?”
时大彬从内室走出来,呵呵笑道,“王公公,您这可料错了。这是皇上赐的趵突泉水。”
王硕愣了一下,他还没有喝过皇上钦赐的泉水……虽然这些年在外为皇上购置珍宝,但一向是在南直隶那一带活动,这趵突泉在山东,还真是没有喝过,他略有点尴尬,连忙转移话题,“呵呵,对了,刚刚雅之说有什么重要的事,且说来听听,若我能帮得上忙,就一定帮。”
时大彬就把要建造龙窑的事情提了一遍,王硕听完啧啧称赞,“大匠真乃玲珑剔透之人,智慧过人哪!没想到除了做壶出色,还会造龙窑。这龙窑若是在北京造起来,以后大匠就不用回宜兴了,可以安稳的呆在北京给皇上效劳。”
时大彬脸色一白,这京城风起云涌,实在不能久呆,自己习惯了宜兴清幽的生活,如何能呆的下去,想着便道,“王公公说的对,但做壶不比其他,宜兴有紫砂土,又有众匠们一起探讨,在那里能做出更多的好壶来呈给皇上。”
王硕也不过是顺口一说,见时大彬不乐意也没追问,只道,“造龙窑这事我能帮上什么忙吗?”
杨雅之将一张染上了密密麻麻墨迹的纸递给了王硕,他接过一看,上面写着:
统筹:时大彬,负责指导建造龙窑,并分配人员进行各项工作。
监工:徐友泉、李仲芳,负责指挥各人工作,并负责场地清理。
记账:杨雅之,负责劳工饮食购买,并记录造龙窑之支出,算清成本。
饮食:姚天霜,负责厨间事宜。
王硕放下纸,“咱家明白了,由咱家出钱,并找几个泥水匠和厨子来做工,只是大匠,这龙窑你打算建在哪里啊?”
“这事正要请公公定夺,依大彬之见,只能建在郊外,届时龙窑烧起,烟雾腾腾,郊外人烟稀少,正好不扰民居。”时大彬提议道。
“大匠所虑甚是。咱家这就去办。”王硕倒也是个说干就干的人,只是为银子心疼了许久,毕竟这件事是由他提议的,这银子也不能从官中出,只能从他自己私囊里出来,现在只希望时大彬和杨雅之能做出好壶来,自己也能跟着平步青云,话说要是能讨得了郑贵妃的喜那更是不错。
想着又问道,“既然可以造龙窑出来,雅之可否想一下,什么壶能讨那女子喜欢呢?”
“这……当然是线条优美、形体玲珑的壶能讨女子喜欢,而且也更能讨男子喜欢呢!”杨雅之想了一下回答。
“真的?”王硕的眼睛刷的亮了起来,“那雅之能否画个图样给大匠制作?”
杨雅之看了一眼时大彬,却见时大彬也是饶有兴趣的看着他,他只能点点头。
王硕心满意足的去了,时大彬笑道,“平时我也爱研究壶型,虽时常出新,但毕竟是一人之作,若有你在,花样就能大大翻新了。”
杨雅之苦笑着点点头。
三天后,王硕将龙窑之址放在了郊外野地,正好那里人烟稀少,却有几间空置的民宅,时大彬便带着友泉仲芳雅之将平日所需日常用品搬到了那里,开始筹建龙窑来。
龙窑的结构很简单,分为: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但其中奥妙却不少。
窑头前方必须要留下一个深坑,就是龙窑窑头的燃烧室,称为火膛,这里以煤为燃料,掌控烧窑的预热阶段。深坑下还需要有一个水塘,这个水塘的用处是来承接紫砂陶器烧制时蒸发的水分。窑床便是置入茶壶陶器的主体,窑床的背上有许多规则分布的孔洞,这就是塞进燃料的孔洞,俗称鳞眼洞。这里所用的燃料是松柴,是因松柴发热量高、火焰长和灰分杂质少。最后要在整个龙窑顶上设置一个覆雨棚,这样在下雨下雪的天气里也可以安然烧窑。
剩下便是选址建窑,因为这个龙窑很小,所以需要的地方倒是不大,就是一定要找一个斜坡建造,可以依着山势的斜坡用砖砌筑成直焰式筒状的穹状隧道。依斜坡而建,符合火焰自然上升的原理,可以充分利用余热。离民宅不远的地方正好有一处斜坡,可见王硕真是费了心了。
友泉仲芳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杨雅之心中更是激动万分。在前世,杨雅之只有在丁山的前墅看见过仅存的一座龙窑,那座前墅龙窑是明代传承下来的,当时摸着那龙窑上已经存在六百年的青砖瓦砾时曾激动万分,可这次,他要亲自参与建造龙窑了!他怎能不激动?同时也为时大彬的大胆设想而感到万分佩服,时大彬不愧为紫砂壶界的宗师级人物,有气魄极了!
因为并不需要大规模的龙窑,人手也有限,所以只造了一个长十五米、宽两米的精巧小龙窑。三个年轻人在时大彬的带领下终于明白了这龙窑的构造与各种设置的用途,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建造,他们快速的成长起来,尤其是友泉和仲芳,从而对整个烧窑过程更为熟悉,也方便他们摸索泥料的窑温等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