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青囊书
公子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9、青囊书,七零之炮灰一家的幸福生活,公子葭,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里面赫然是几幅古色古香的画作,还有几卷古书。
乐宛颤巍巍展开画卷,落款的名字是一个极为熟悉的古代名画家,曾经一幅作品拍出九位数的天价。乐宛细细打量眼前这四幅画作,它们是一个系列,山水人物各有不同,又互相联系。画风大气,肆意洒脱。隔着几百年的岁月,乐宛也能感受到写意风流透出纸背。
认真细想,这位大家的传世作品中并没有这么一个系列,乐宛暗自揣测,只怕要么是画作被毁了,要么就是流出去被私人收藏了。
乐宛小心翼翼的把画作收起,这四幅画如果是真的,那说是国宝一点都不过分。
再把几卷古书打开,这下乐宛更说不出来话了,因为这竟然是《青囊书》和《永乐大典》!
乐宛一时之间甚至不敢伸手去翻,即使面前这一本《青囊书》并不是什么古本,甚至可以说是潦草的很,封面上的字迹还是简体,纸张也不怎么泛黄,怎么看也就二十多年的样子。
但乐宛依旧被震的心口发麻。《青囊书》据说是神医华佗所著,在中医学上的地位可见一斑,但是间隔太远,早早就失传了,到后来连那些说是有传承的中医世家都找不到这本书的只字片语。
面前这一本,不论真假,都是能引起整个中医行业甚至是世界医学震动的存在。
《永乐大典》只有三卷,比起《青囊书》,这三卷《永乐大典》就考据很多,纸张都泛黄掉落,其中两卷残损的很厉害,乐宛都不敢上手翻阅。
她呆坐在书桌前,反反复复搜寻着原主的记忆。
乐建山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这样珍贵的文物,他是从哪里弄来的?
终于,在久远的记忆中,乐宛找到了蛛丝马迹,在原主还小的时候,革委会曾经来过家里,好像说是乐建山的老师牵扯到什么事情里了,询问乐建山知不知道什么内情。虽然后来不了了之,但王桂花依旧悄悄抱怨了很久,说乐建山不知道迷了什么心窍,跟下牛棚的坏分子扯上关系。
那位老师乐建山短暂的提起过,说是无亲无故,听说他去世之后,乐建山还在家里悄悄给他烧了纸钱。
现在把线索连起来,乐宛拼凑出了大概。
乐建山只怕是受老师之托,把这些东西给收回自己家里。银元小黄鱼都是小节,乐建山应该之前在家计困难的时候,拿过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出去换过钱。就好比正屋那个缺了一条腿的桌子,应该是乐建山本来不想去动,但最后还是迫于生计,折了一条桌子腿的银元。
比起前些日子找出来的银元金条翡翠镯子,真正的大头应该是眼前这几样书画。
时至今日,乐宛就算不知道内情,也大概能猜的八九不离十。
画作难得,若是被付之一炬,难免令人扼腕叹息。古书更是珍贵无比,《青囊书》的重大意义,《永乐大典》这样的鸿篇巨制,都是珍宝。
当年,不知道乐建山的老师是从哪里弄来了这几样东西,又如何费尽心思的把这些留存了下来。但想来也是十分困难,这样的人,让人敬佩。
还有乐建山,能把这些东西一藏就是十几年,谁也不告诉,守着金条银元也没有胡花,在能力范围内把几个孩子都养大。现在想来当时他工作了之后就改屋顶,根本不是为了什么改善家境,而是想把东西更好的藏起来。
只是原本的故事里结局到底悲凉,他一去,几个孩子无所依靠,守不住家里的东西,这些宝物也不知道是流落到了哪里,又或者在书里没写到的部分,被人不当回事,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乐宛叹息一声。
现在想,被选中穿过来应该是她的宿命,想要保护这些东西,有什么比她的金手指更好用呢?
她相信,不论是乐建山的老师还是乐建山,护着这些东西的目的都不是为了钱财。自家也不指望靠这些古董来发家致富。
只是看样子,乐建山虽然在尽全力保护这些书画,但藏在屋顶这些年,书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画作上有的地方早就出现了一些斑驳,几卷古籍更是残破的不像样子。
乐宛仔细考量了一下,自己不是专业人员,这些书画放在自己手里,一是可能给自家带来祸患,二是自己根本不能保证几年之后这些书画的质量还能像现在这样。若是因为保存不当而失去价值,那她可能就真的是罪人了。
乐宛将东西收起来,接下来自己要好好想想怎样处理这些东西。
推开门,几个弟妹都战战兢兢的站在门口。不用乐宛交代,都很自觉的封了口。
乐宛安慰了他们几句,并且保证说自己一定会尽快把东西放到合适的地方去,让他们安心。
怎么安心?几个孩子纷纷表示要把家里从上到下,从头到尾再好好的翻上一遍。
乐宛却觉得应该是没有了,大佬六除了屋顶上不去,别的地方应该早就翻的差不多。再说乐建山并没有把房子整个推倒重建,只是整修了屋顶,所以要藏也就是屋顶和家里各处。
但看着他们那副惊弓之鸟的样子,乐宛就点头同意,查一下也好,把家里过一遍,后头他们可能就没有那么紧张了。
第二天,魏大山和方敬就结束了为期一周的培训,也基本掌握了推销的要诀,乐宛让他们自己选,方敬顺理成章挑了县城,魏大山就借了方敬的自行车跑公社。
各自拿了几套常规的模板,又印了一些宣传单,两个人就分开各自去跑业务了。
乐宛也慢慢的把校对的活交给许小慧,脱开手来。
她不想把目光一直停留在单纯的印刷上,报社和出版社才是大头。
趁着还没有开始,乐宛先准备把手里的这些古书古画给处理了。
挑了一个晴好的天气借口跑外勤,乐宛偷摸回家,确定了屋里屋外都没有人,就抱起几个匣子按了胎记。
这几天乐宛也考虑了很多。
她想将这些东西进行捐赠,因为不论是《青囊书》还是《永乐大典》,对自己来说都没有太大的用处,但是对于相关的行业却是非常珍贵的宝物。而且东西只有在专业人员手里,才能得到妥善的安置。
做好了捐赠的准备之后,她开始了思索。
首先,她不能捐赠给公立博物馆,正常的捐赠程序她根本走不下来。她没有户口身份,连手机都没有,想要匿名捐赠连个快递都寄不成。要是直接上门就说要捐,丢下东西就跑,这样也太冒险。
私立的也不行,自己什么都没有,东西被人骗走了怎么办?
想明白这点之后,乐宛就开始考虑一个事。
按理说她往来于四十年后也有一段时间了,之前都是拿现金结账,为了避免被人怀疑,她还老是换着城市晃荡。依照目前的情况看,这样的生活自己还要过上几年。乐宛有心固定下来,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不是个事啊。
所以这次她想借着捐赠文物的时机,给自己弄个固定的转换地点和手机。身份证就不想了,自己怎么也不可能弄到的。
但手机真的太重要了,有了手机,很多时候她就可以网购,要知道她每次买东西都提心吊胆的,生怕买回来的东西不是这个时候该有的。要是有了手机,自己就能在网上买一些有年代感的东西,像是布料啊玩具啊,拿出来也不会很惹人注目。
所以,把东西转交给个人,再借由这个人上交国家,对自己来说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只是对她来说人选需要十分注意,得是正直可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可以给自己打圆场,最好还是能跟大的博物馆说上话的那种。
乐宛想破脑袋,终于想起来原书中的一个人。
这个人叫万青山,在书中曾经短暂的描写过,本来是个知青,后来成了第一批大学生。父亲是考古学的教授,动荡之前就因病去世。
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也学了考古,乐宛看书的时候只看到一半,也就是九十年代。那时候万青山已经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了,更难得的是,他把父亲的收藏全部无偿捐出,在九十年代造成了很大的轰动。
乐宛想,就是你了。
摸着胎记集中精神,这个传送有个极为便捷的地方,那就是你可以转移到指定人员相关的地点。就比如现在,乐宛想的就是万青山所在的地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