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5、暗涌(下),苦海有涯,云镜,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醒来时,孟时涯是在孟府他自己房中的床上。睁开眼的那一瞬间,好像回到了重生于世的那一刻,他下意识地要起床去找明见,奈何后背痛楚不堪,浑身瘫软无力,仅仅抬了个头就又倒了下去。
孟时涯想起来城西学堂的变故,愤恨不已——那三皇子和五皇子好狠的心!亲生兄弟为百姓奔走劳累,他们不知心疼也便罢了,竟想趁机暗害,将人活生生砸死在竹棚之下!
林长照何其无辜,差点儿就被牵连其中而送了命!
想到林长照受了惊吓,孟时涯就恼火。他耳中嗡嗡作响,十分难受,挣扎了一番,也只能作罢,抬手拨开帘帐,扯着干涩的喉咙喊人来。
近前的不是丫鬟,而是柳解语。大约一直坐在不远处等着他醒来,柳解语听到孟时涯低喊就走上前,拿了温水给他喝了两口,见他非要坐起来,就扶着他,将两个软枕垫在他背后。
“表哥,你可还头晕?”柳解语满面忧愁,轻声问道,“大夫就在偏院候着,我着人去请他过来。”
孟时涯摇了摇头,道:“无妨,晚些再说。我有话问你……”
柳解语将帘帐挂好,孟时涯这才听到雨打窗棂的声音,雨势似乎减了些,但并没有停下。
孟时涯顿时急了,挪着身子要下床。柳解语拦住他,知他着急什么,立即解释道:“表哥不用担心,六皇子安然无事,已经回宫了。林公子也平安,回了国子监。贺大人或许在忙救灾的事情,不知眼下在何处。不过城西灾民都已安顿好了,但凡旧宅低洼处的,也都迁居到别处。”
等孟时涯松了口气躺回去,她笑道:“府里也都安好。外面雨势不那么大了,想来再过一两日就会停。”
“淹水事小,疫情泛滥事大。邺安许多年不曾遭过这样的灾难了。”孟时涯皱眉道。
柳解语也是见过水灾的,知道疫情的厉害,闻言不由得叹息一声。她起身去门口,叫小厮把大夫请来给少爷看诊,再把赵嬷嬷寻来。小厮刚走,丫鬟琴瑟带着一身水气进了屋子,怕湿气过给孟时涯就没敢靠近,远远地说老爷这两日只怕都不能回府了,若少爷醒了就安心养着。
孟时涯问道:“父亲在忙什么事?”
琴瑟不知,只说老爷自少爷昏倒被送回来那一日就被召进宫,整整三天都是雨里来雨里去,忙得不可开交。
原来他竟昏昏睡睡三日了。外面天色昏黑,孟时涯以为是傍晚,谁知才过了午时。也不知林长照午膳吃了什么,邺安城连绵大雨不断,蔬菜瓜果都送不进城,国子监也没种着养着可吃的东西,这几日难不成都喝白粥吗?
没多会儿锦儿提着一个食盒进来,怕给淋湿了食盒上特意盖了张羊皮褥子。琴瑟跟锦儿抬着一张四方的小檀木桌子放在床上,把饭菜摆出来,比起往日确实寒酸不少,两个素菜配一条鱼,鱼也小得可怜。
锦儿怕他不喜欢,小声解释道:“邺安城卖菜的极少,便是有也抬到了天价。鸡鸭活禽难寻,又怕有疫症您吃了不好,赵嬷嬷就把纪管家养的鲤鱼给杀了一条。”
孟时涯闻言,想到纪管家平日如何宝贝他那几条鲤鱼,不免心酸。锦儿意识到自己大约说错了话,赶紧补充道:“嬷嬷说了,要看着少爷吃完……”
柳解语掩唇而笑,替她解了围,道:“鲤鱼多刺,表哥不好下口,喝了汤就是了。等会儿你们把鱼拿去分了吧,趁热吃,省得再烧火重热一遍。”
她替孟时涯把鱼汤盛出来,鱼则放到食盒里,让琴瑟和锦儿先下去,自己伺候孟时涯吃饭。孟时涯抬手都吃力,倒也不扭捏,就着白粥吃了些填饱肚子。
柳解语陪着他说话:“雨下个不停,往日贱价的干柴倒成了值钱的,府上干柴烧完了的,只能劈烂家具当柴烧。”又道:“我知表哥想问姑丈在忙什么。不过我在内院,听到的不多。纪管家交代下人的时候提了几句,好像说什么三皇子遇刺,侥幸只受了轻伤,刺客是个江湖人士,纪管家叫下人防着点儿,别放陌生人进来。”
孟时涯吃惊,皱眉道:“三皇子?不是六皇子么?”
“六皇子在城西遇刺是三天前在城西,凶犯当场就给砸死了,这几日都没听说六皇子要抓主谋。倒是三皇子前天在他自己的王府被刺客闯进屋子,差点儿丢了性命,这两天闹得满城不安宁,要抓那逃跑的刺客……”
“真有刺客?还是他故弄玄虚?”
“这倒不知了。姑丈一大早去了衙门,临走说起陛下好多了,听闻三皇子遇刺,大发雷霆,要大臣们上朝议政,或许正是为此事吧。”
孟时涯沉默不语,细细思量着他昏睡之时发生的事情。六皇子遇刺,主谋是谁不言而喻,六皇子本人也没想着一状告到皇帝那里去,否则竹棚里暗中弄断柱子试图砸死他的凶犯也不会因为他的授意而被活活砸死了。至于三皇子府上的刺客,若是三皇子自己编造的,那就是为了博取皇帝怜爱,洗清弑杀六皇子的嫌疑;若是真的有刺客,要么是五皇子,要么就是其他跟三皇子有仇的人。五皇子固然想致三皇子于死地,但他若真有那能耐,早就下手了。如此说来,凶手是旁人。
却不知是谁?
贺之照吗?为了给六皇子报仇而下手刺杀三皇子?但是他又怎知是三皇子而非五皇子要暗中谋害六皇子呢?更何况,贺之照不是那般鲁莽行事之人。
孟时涯是有些幸灾乐祸的。毕竟这位三皇子不仅仅是心机深沉而已,他残害朝中贤良不止一次,为拉拢官员而收敛钱财,其中大多是百姓的血汗钱,将士们的军饷抚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