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的指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1、祭侄帖,民国周大郎,格格的指针,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老叔公端起茶盏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说道“这就是我见过最堪被称为国宝的一件古玩了。”
周山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道“老叔公,还有什么古玩价值高而且背后的历史也比较吸引人呢?”
老叔公眯着眼睛想了想,说道“我这一辈子经手的古玩数不胜数,但要论价值既高又有历史的古玩,却也不多。”他顿了顿,思索了一下,看了看周山,下定了决心“不过,我这正好有件东西符合你的要求,不过这件东西来的复杂,为了稳妥,你知道之后还是不要在外面说的好。
周山连忙点了点头,应是,心里十分好奇。
老叔公引着两人去了一间后罩房,这间后罩房里用布遮住了窗户,显得屋子里昏暗暗的,但并不潮湿,里面错落有致的堆放着很多樟木箱子。避光、干燥、防虫,周山在心中猜测到看来这件古玩应该属于字画之类的。
老叔公小心翼翼的打开一只樟木箱子,抱出一个用牛皮纸紧紧包裹住的盒子。盒子大约有80厘米长,30厘米宽,看上去并不是很大。三人抱着盒子去了旁边的另一间房,里面窗明几净,桌子上放着放大镜等工具,看来这是老叔公日常观赏品鉴古玩的地方。
把盒子打开之后,上面还放着一层油纸,老叔公轻轻的屏住了呼吸揭开油纸,凝神陶醉地看了半响之后,才让位请周山过来看,刘耕也凑了上去。
周山走到桌前,凝目一看,只感觉一股悲伤愤懑、哀悔的情感扑面而来。这是一份字稿,不长,字迹凌乱,甚至有多处涂抹改画的痕迹。
“这是一篇祭文,颜真卿写给自己侄子的祭文。”老叔公说道。
周山看向字稿的开头,此时的字迹还很工整,墨色饱满,开头上书着《颜鲁公书祭侄帖》。
老叔公苍老的声音还在继续述说,周山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下去,仿佛看到了一个五六十岁头发花白的老人,无限哀痛的拿着手中的笔,笔若游龙的书写着。
“颜真卿的侄子叫颜季明,少时就聪明伶俐,有如芝兰玉树,有皎皎明月之姿,家里的人都很是喜爱他。后来颜季明被封为第六等侯,做了刺史,家里人都期盼他能好好做官,报效国家。”周山看着字稿,前几行正是颜真卿描述自己的侄子,笔下一气呵成,可见一片拳拳爱心。
“谁知道不久之后安禄山犯上作乱,颜季明的父亲颜杲卿身为太守率兵抵抗,颜季明则率领轻骑在两军之间传递消息。当时已经有15个地方直接宣布不抵抗,安禄山一路高歌猛进,直到在颜家手中带败了一仗。但安禄山兵力精良,很快回过了神,颜杲卿派人去向上峰求救,但上峰害怕,据城不出。”
老叔公叹了口气,周山看到此时的笔迹已经凌乱不堪,墨色暗淡干枯,但颜真卿好像没有注意到依旧书写着,使人更能感受到他心中此时的愤恨和痛悔。
“最后父子俩人坚守城池浴血奋战三天,战败被俘,颜季明被找到时只剩下了头骨。而他的父亲因为至死不降,舌头被拔,□□致死,只找回了部分尸骨。”
老叔公悠悠的声音在房间里回荡,“父陷子死,巢倾卵复,这一战,颜氏一家被杀死了三十多个人。直到颜真卿两年之后,才把尸骨收敛回来。当给他们重新下葬的时候,面对颜季明仅剩的头骨,颜真卿悲从中来,提笔一气呵成的写下了这篇《祭侄帖》。”
看见最后的“抚念摧切,震悼心颜”被多次涂改,周山仿佛看见老人面对侄子的头骨,痛哭失声,任何文字都无法表示出内心的哀恸之意的场景。
看完这一篇字稿,周山竟然感觉背后出了一场大汗,刘耕也沉默不语。颜真卿乃是中国史上书法造诣最高的几人之一,《祭侄帖》更是他年老时,笔力大成,又在内心激愤之下书写,所思所想感情全被蕴含其中,在颜真卿一生的书法中排名前三。
周山很好奇如此珍贵之物怎么会在老叔公的手里,老叔公虽然说眼力高超,但是家财也就是小富之家,怎么能买到这样价值连城的字稿。
老叔公听到了了周山的疑问,忍不住得意的摸了摸自己的胡须,讲起了几年前的故事,原来自从1912年清国末代皇帝退位之后,宫里面人心惶惶,宫女太监纷纷都想给自己找条出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