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座·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七回 游龙出渊(中),三国求生记,水瓶座·杰,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以上有些是瓶子的个人推断,各位可别当真!)
到了陆仁这里,陆仁当然不会傻傻的去取原样用军籍制。以前的章节里曾说过,陆仁是取消了军籍的,手上的军兵多以招慕为主,招慕来的兵士也都有年龄与服役的年限。年龄上规定是二十至四十岁,年限则为五年。这五年当中,兵士就是专门打仗与治安的,日常的训练很严,但是相应的待遇也比较好。而且五年的年限一满,可以得到土地耕种,或是选择进入专门的手工艺学校进修,修业完成之后就会是手工艺者什么的,不愁没出路混饭吃。
说起来这也和陆仁的国力状况有关。诸候们采用役兵制,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实力不过关,养不起过多的专属兵士,而且兵士们年纪一大,打仗派不上什么用场,后期的安置也是个问题。可对陆仁来说却没有这种问题,陆仁有钱、有粮、有土地、有产业,完全养得起、安置得了,且不说汉末时期人口锐减,陆仁开发的又是当时人们眼中的“蛮荒之地”,土地要多少有多少,就算是大陆的土地不够用了,陆仁还可以趁机大举移民。把人口往海外塞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陆仁还巴不得多一些曾经在当过兵,有着严明军纪习惯的退伍老兵加入到农工商等产业中来。因为陆仁手下的兵除了军训等务之外,还被强制性的参于过文化学习,相对来说素质比较高。各行各业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而陆仁手下早期退伍下来地兵,现在很多都是夷泉各行业中的一流人才。
正是由于这种做法,使得陆仁境内的发展十分稳定,连荀这样的王佐之才投奔陆仁,了解到陆仁的做法之后都曾经大大地感慨过一番,称陆仁能“尽人所能之利”,因而对陆仁这种以兵利国,国富养兵的做法佩服得五体投地。当然荀也仔细的考较过,知道这种全力养兵的方法是要以足够的国力为前题。而曹操、刘备、孙权这些人,还不具备这样做的条件。
好像扯远了,就此打住。简单点说,陆仁的兵就是兵。在服役期间除了打仗,什么事都不用去管,反正陆仁养得起。换句话来说。陆仁的兵制到与诸候大将们的私兵相近。而在那个时期时,战斗力最强地兵往往就是那些肯花钱粮让私兵们吃好穿好的大将的私兵。三国中最能打的几位,如蜀地关羽、魏延是,吴的甘宁都是一样的“善养士卒”,然后便“士卒愿为之用命”。这些人地钱粮俸禄很多吗?这样做能养得起地兵数当然不会多。陆仁所做的,无非就是凭着充实的国力,把这个面扩大了很多倍而已。人数少的时候或许不怎么样。但是这样的兵一多。那就很可怕了。
还有一些如整训、军纪、劝导方面的事,这里不一一细说。总之在陆仁的夷泉,这十多年来人们已经形成一种心态,就是当一个好兵是一种荣耀。而一个退伍下来去工坊商行等地方求职地老兵,也是各行业里地抢手货,如果是有战功的退伍老兵那更是不得了。另外年限将满,年纪又不大,且没有犯过大错并有功在身地老兵,还可以请求进入军校深造数年,出来一般便会是中层的军官。兵士们这样周而复始,再连上夷泉先进的武器装备,陆仁手下夷泉军兵的战斗力之强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赵云在夷泉呆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所知的细节当然不多,大致的向张燕解释完,张燕惊呀得下巴都合不上:“天!我听说陆夷州手下总共大概有二十五万左右的兵力,他这样完全养兵竟然能养得起!?而且好像还越养越强,不会有黩武穷兵之忧。”
赵云摊摊双手道:“陆夷州那个三年境内丰的名号,并非浪得虚名。云这一生敬重之人并不是很多,但陆夷州绝对值得云敬重。”
切!他们哪里知道陆仁这是凭着早年看过的书得来的知识,后来又经过蔡琰、刘晔、徐庶等人的一步步完善?真正基本成形,还是荀到了陆仁身边之后统筹补充的,补完一些缺点之后才像个样子。要换作早年的陆仁,可能只知道“以人为本”,多从民间思想上去考虑一下。
一路上谈论着这些,数日之后三万大军便占据了空城蓟郡。接下来张燕要做些安定军兵、修补城池之类的工作,赵云则按荀攸的策略,先派出了少数斥候去蓟北侦察,等斥候回报无恙之后,六千精锐别动队就要从蓟北出发,迂回去易北山道。
只是才一日过去,派出的斥候便匆忙回报,说是在蓟北的山后有一支约有万余人的胡虏游骑部队驻扎,但是看这支部队的情况不像是司马懿近日从北平派出的军队。因为这支部队的军容比较散漫,大营周边甚至连相应的警戒措施都松散得不像话,完全就是在山间水草较丰盛的地方放马牧羊一般。稍迟一些有几个精明点的斥候绑了几个胡虏回来,赵云与荀攸急忙拉过来问讯,从这几个胡虏的口中得知,这支胡虏部队是先前司马懿从蓟郡败退的时候没有随司马懿退回北平,而是直接向北想逃回关外的部队,主体上是以匈奴、乌桓部族为主。本来已经逃出了关外,近日天暖,但关外适合放牧的草地还不多,因此就进到蓟郡的周边来放牧。连带着他们还洗劫过几个蓟郡逃难居民临时建起来的村庄。
别的还好,赵云一听说这些个胡虏洗劫了蓟郡百姓的村庄,掳去不少汉室子民在营中为奴,当即大怒。喝命军士将这几个倒霉的胡虏斩首悬门之后,马上就与荀攸商议,想点起兵马前去讨伐这支万余人的胡虏部队。
荀攸稍稍的劝阻赵云,认为这支胡虏部队打相然要打,但要打就不能放跑一个。因为赵云的别动队主要的目的是在司马懿查觉之前要赶到易北山区,抢到利于坚守的位置,这样才能为之后的游斗提供保障。如果赵云冒然出兵,这支胡虏部队肯定有能够逃去北平报信的人,别动队的意图一但暴露,那会是很危险的事。
计较了一番之后,荀攸的建议是蓟郡先留下一万人驻防,然后赵云邀张燕一同出兵,整军两万有余,务求一口气就将这支胡虏部队解决掉。而在战术上,荀攸只是冷冷的吐出了两个字:
“夜战!”
两天后,赵云与张燕的两万人趁着夜色,悄悄的来到了防备松懈不堪的胡虏营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