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2章 一九三七年哪,小鬼子进了中原哪!,抗战之关山重重,老哲,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12章 一九三七年哪,小鬼子进了中原哪!</p>
商震他们终于离开西安了,不过并没有返回第七旅,他们却是和那个叫吕操的团长走在了一起,他们是应吕操的邀请去帮吕操训练士兵的。</p>
原来吕操也是来救郝正龙他们的。</p>
那却是郝正龙孙营长他们事先就找人传出信息,他们在这个巷子里需要救援,然后吕操就带人来了。</p>
可问题是他们彼此之间还没有见过面, 郝正龙他们搞不清吕超是谁,自然也没法吱声。</p>
而最终却是通过那个第四方东北军的到来,商震和吕操都让郝正龙他们躲起来才搞清楚,原来都是友军啊!</p>
至此商镇他们这一伙人在西安的事情也就结束了。</p>
而就在民国26年夏天的某个时刻,一位中央军的高级将领站在骊山之上的一个山体的裂缝处正在讲话:“你们看我给这个亭子起的名字不错吧?”</p>
“好啊好啊!这个名字起得好,方能体现咱们总统的浩然正气!”旁边便有别的军官附和。</p>
他们身旁是一道几米宽的山体的裂缝, 而就在这个山体裂缝的出口处, 现在已经多了一个亭子, 只是那个亭子上面的牌匾上赫然写了三个大字“正气亭”!</p>
皇帝老子上厕所不叫上厕所,那叫出恭,皇帝老子吃饭不叫吃饭那就用膳,皇帝老子别咕了不叫别咕,那叫驾崩。</p>
去年中华民国的那位老头子总统就是在这里被东北军抓到的。</p>
如果按照后世史书的写法,那个老头子听到外面的枪声,从卧室后窗户跳了出去,躲到了山上的这道山体裂缝里。</p>
当抓他的东北军士兵进入到他卧室里摸被窝时,被窝还是温乎的呢。</p>
可是那是从后世的角度看,现在从总统手下的将官的角度看,中华民国的大总统在这里被叛军抓到那是绝不可以这样描述的。</p>
在他们的描述里就是总统蒙难,躲入山中,见有叛乱士兵过来,从藏身之处出,大声斥之。</p>
而这才能体现出总统彪炳千秋的浩然正气嘛!而这就是这个所谓“正气亭”的由来。</p>
可是话说回来,亭子是正经的亭子,只是那“正气”是否正经,这个就没人知道了!</p>
就在过了些年之后,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这个亭子的写着“正气亭”的牌匾就已经不见了,被改成了“捉蒋亭”。</p>
可是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又过了若干年,为了缓和两岸关系的需要,“捉蒋亭”就又变成了“兵谏亭”。</p>
一个亭子名称的变迁,便也仿佛是一部浓缩的历史,这其中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p>
事物发展总是有一个过程的。</p>
南京的那个老头子忽视了东北军要求打回老家的愿望,甚至当他到西安督战的时候,已经准备用人选替代东北军的指挥了,这个就等于要剥夺那位张少帅的军权了。</p>
士可忍孰不可忍,于是他被那位张少帅扣押进行兵谏也就顺理成章了。</p>
同理,西安事变发生之后,随着中国各方政治势力的博弈,终究是会有一个结局的。</p>
当时很多人会以为中央军和东北军会大打出手,然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里的渔翁当然是指在东北四省的日本侵略者了。</p>
可是谁又曾想到这场事变的结果是, 竟然和平解决了!</p>
大总统承诺抗日不再打内战接着做中华民国的大总统,那个兵谏的张少帅被他软禁了起来。</p>
那么接下来呢?接下来就是东北军被“肢解”了。</p>
后人在吐槽抗日战争的时候,总是说中国军队有时不能做到令行禁止,这其实都是有原因的。</p>
说白了就是中央政府是大军阀,大军阀有大军阀的利益,各地方军阀又有各地方军阀的利益,谁都不想让自己的人在前面当炮灰。</p>
这里就以东北军为例。</p>
如果说那位张少帅不被关押起来的话,当时的南京中央政府想要指挥东北军到哪里作战那是必须通过张少帅的,说你中华民国的最高军事指挥者指挥下面杂牌军的某个军某个师到哪里作战那是不好使的。</p>
这个道理对其他地方军阀同样成立。</p>
南京政府想要指挥粤军、西北军、滇军、桂军,你不通过上面他们自己的那个头儿,就想支使下面的军队,那怎么可以?</p>
正因为派系林立政令不通,各有各的想法,所以整个中国军队的指挥系统无疑是低效率的。</p>
而在实际作战中嫡系的,非嫡系的,杂牌的,各种利益关系混杂在一起,虽然都想着抗日,可是却也都想让别的部队当炮灰,本就证明不同,再加上作战中各行其事,很多时候战场上出现溃败也就可想而知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