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无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77、饲料,五零重生日常,海棠无眠,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涂强他们也都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这个季节正是农忙的时候,农机厂也同样很忙,只不过农机厂已经上了正轨,而实验农场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事务繁多。
几个人也不客气,等后勤组给他们盛了凉面,一个个端着碗就蹲在树下,搓了几个大蒜瓣丢在凉面上,大口大口吸溜起来。
到底是在山里,之前被太阳直射的田地里,热辣辣的仿佛要着火。可是转到边上的密林旁边时,却又能感觉到阵阵凉意从树林深处蔓延过来,偶尔有阵风吹过,所有人都会露出惬意的神色。
涂强看着周围的农场职工,虽然一个个都是汗流浃背,看起来累得不行,可是表情和眼神却都充满了斗志。这样的反应,他在自己厂里很多人身上都看见过,也明白这代表着什么。
他突然有一种感觉,觉得这个藏在深山中的实验农场,有一天会因为姚软枝,因为这些不畏辛劳的职工,而名扬天下。
……
正如姚软枝所言,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忙得不可开交,就连袁映真都听说了,用无线电发来消息,让她别把自己累坏了,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姚软枝嘴里答应,但是有些事情别人能够代劳,有些事情却只有她才能做到,她不忙也不行啊。
开荒和玉米播种的事情,对于柳培忠他们来说不算什么难事,但是苜蓿干燥加工,就必须姚软枝亲自在现场把关。还有发电机的修复,以及发电机安放位置的选择,也没人能替代姚软枝的作用。
加热窑已经提前修好了,割下来的苜蓿茎秆被捶扁后晒干,含水量到了百分之四十的时候,就可以送到加热窑中了。
但是怎么判断含水量呢?没有后来的那些精密的测量工具,只能用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用秤称!
每五十斤的苜蓿草扎成一捆,曝晒通风之后,再次称重,达到三十五斤,就算是符合要求,送往加热窑。
加热窑一头烧火,形成热风,将隔了一定距离的苜蓿草中的水分蒸发掉。
姚软枝也没有用过这种原始的办法,所以开始的时候用少量苜蓿做实验,不同的时间和温度情况下制成的苜蓿干草被一一摆在她面前。根据自己的经验,姚软枝挑选出其中质量最好的一组,调整加热窑的温度和加热时间。
这样用了一天时间,最终确定了合适的干燥工序和要求,才把所有的苜蓿草依次送进加热窑进行干燥。
苜蓿草总共种了一百二十亩,收割鲜草一万五千六百八十二斤,平均每亩地一百三十斤。扣掉各种消耗折损,最后加工出来的干草饲料只有两千二百一十八斤。
姚软枝看着数据,轻轻叹了口气。
……
一声长长的汽笛声响起,在挥舞着小旗的站台工作人员指引下,绿皮火车缓缓驶入了兴化县车站。
在兴化县下车的人不多,其中两个明显是外地人的男人分外引人注目。
他们穿着笔挺的白色的确良短袖衬衫,裤线挺直,脚上的皮凉鞋样式时髦,手里提着的手提包上印着几个白色小字“京城西城牛奶厂”,全身上下都散发着那种大城市人才有的骄傲。
“王科长,这里也太落后了。”西城牛奶厂采购科科员甘光荣看着简陋的站台和荒凉的景色,不由皱起了眉头。
采购科科长王志杰的肚子微微鼓起,鼻梁上架着金丝眼镜,不急不慢地说:“这就只是个小县城,当然不能和京城相比。”
“那咱们为什么要跟这么落后的小县城里的农场签订采购合同?”甘光荣对这个问题疑惑已久,这会儿终于有了机会,“京城周边也不是没有能够提供牧草饲料的单位,我们为什么要千里迢迢来这么一个犄角旮旯?”
“这里的人种粮食都不够吃吧,哪里懂得种植牧草?”甘光荣的眉毛几乎拧成了一团。
王志杰提了提自己的腰带:“哎呀,小甘,你不要看不起咱们的农民兄弟呀。”
“我没有那个意思。”
“反正合同已经签了,咱们呢,到现场检查货物质量是必须的。要是质量不过关,谁也不能让咱们收货嘛。”王志杰走在前方,不急不慢地出了站,甘光荣愣了楞,突然好像明白了什么,连忙追了上去。
这肯定是当初有什么不好推辞的关系给厂里打了招呼,所以厂里就跟这个小农场签了合同。但是要是这个小农场的饲料不过关,那他们拒收,就谁也没话好说了是不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