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鸣如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84、第 84 章,[三国]兴汉,剑鸣如歌,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斥候已是探过了的,不会有什么风险。
众人入林。
正是太阳威力最足的时候,身上总算舒服了些,可凌寒心中的不详之感却是愈发深重。
今日上午,完全进入陈留以后,仍是一个百姓都没遇到。
正是过于寒冷的缘故,凌寒忽然意识到了另一种可能。
冬季出城的百姓原本就少,官府根本不需要禁城,只需给予一些鼓励政策,比方说,紧急征布,几日内上交多少匹布就有多少赏钱,原本打算出城的男人就很可能留在家中协助自己的妻子。
如果不是今日太过寒冷,连自己都不会想到这一点,前去侦查的斥候更不可能从这个角度打探消息。
凌寒心中猛地生出一股拔凉拔凉的感觉。
先前被自己否认掉的可能非但陡然复生,而且还大大地增加了。
穿越至今,凌寒心头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危机感。
尽管截至目前,他仍然想不通背后会是哪里有可能出现了变故。
但他心里已经有了决策:返程。
如今还在陈留地界,最坏的结果,是面临曹操刘表袁术的三方夹击。
再往前去,便连董卓与袁绍也有这种可能了,而眼下这两路诸侯才是最为强大的。
他立刻召集三位武将,宣布自己的最新决定。
为了以防万一,在归途上,还需做出一些伪装。
数十里之外,陈留郡城。
本应是陈留郡最高行政长官的张邈,此刻却显得极尽恭谨,甚至称得上几分卑躬屈膝了。
只因眼下身在郡城的几位,论职位,都属于他的上级。
曹操端坐于大堂的正前头,两侧立满他手底下的文臣武将。
满宠从外走来,抱拳道:“主公,那长沙王大约已经行至陈留西南了。”
曹操高声道:“再探。”
“是!”
程昱笑道:“长沙王终究还是有些嫩了。他只知道派出斥候四处侦察,却不知道,我们根本不需要靠近,只需远远地待在后方,根据他留下的马蹄印记,以及生火做饭所使用的炉坑,就能大抵估算出他的位置。”
右侧的一名青年反驳道:“并非是长沙王稚嫩,而是他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这场针对他的猎杀行动,早从一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兖州,冀州,司隶,荆州,豫州,天下大半土地,皆参与了这项计划。”
“莫说长沙王贵为皇子,只怕这个计划以外的任何一人,都不可能相信天下竟会有这等事。”
身为主公的心腹谋臣,陡然被一名年轻人驳了话,程昱却并没有生出怒气。
因为他早已见识过这名年轻人的厉害。
并且,对方身后的司马氏,乃是河内的世家领袖,拥有很强的号召力,是主公征战天下必须倚仗的势力。
若非从一开始,主公就关注着长沙王的动作。
得知长沙王在扬州采取的种种举动以后,又将其对世家的敌对之心夸张了数倍,并在治下大肆宣扬。
否则,司马氏及兖、青二州的许多世家,恐怕也早就收拾东西逃亡扬州去了。
程昱表现了退让,并不代表其他人对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没有意见。
同属早期便追随曹操的元老,武将于禁不满道:“司马懿!什么叫任何一人都想不到此事,你说这话未免也太抬举长沙王了。而且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是在指责谁吗!”
曹操冷喝一声打断道:“够了!”
“如今长沙王来到了陈留,便是一只脚踏进了鬼门关。但你们万不可因此小瞧了他,越在这种时刻,就越要谨慎,决不能让他发现端倪。”
“等到他抵达河南郡,各路兵马一齐而发,到那个时候,才是可以放松的时候。”
程昱抱拳笑道:“各路兵马齐聚河南,即便长沙王侥天之幸杀出重围,身旁的护卫也必定剩不下几个了。再面临三州之地提前布下的天罗地网,长沙王纵有通天之能,也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司马懿闻之亦冷冷一笑。
从心底来说,长沙王这等年少成名的皇子,兼具野心、才智、胸怀,正是他心目中理想的主君。
然而,当他细细打探过扬州的繁盛以后,很快就意识到:假如自己去辅佐这位理想中的主君,一旦对方问鼎天下,自己的家族非但不能因此更进一步,反而还可能失去现在的权柄。
汉室的两位皇子,一个怯懦无能,一个又有心想置世家于死地。
那么,他也着实没必要再去做一位汉臣了。
心中又一次忍不住感叹。
长沙王啊长沙王,你的确是少年英才,只可惜英才过了头,做了本不该现在做的事。
你所触动的,是除了这天底下最为贫贱的小民以外,全部人的利益。
哪怕再出色,再天命加身,也注定只能是死路一条。
念此,司马懿又望向了身侧的一名白面书生。
此人看起来与自己一般年纪,甚至也没有多少才气,可却是这次置长沙王于死地的关键人物。
董卓强行占有皇室的女人,又肆意欺压长沙王唯一的弟弟刘协。
一旦长沙王得势,饶了谁都不可能饶了他。
故而,在所有诸侯当中,董卓才是最畏惧长沙王的一个。
袁术原本也是诸侯势力中的强大一员,谁成想,与长沙王正式交手之后,不出半年,便沦落到要向袁绍求援的地步,甚至愿意成为袁绍的附属。
求援信送到袁绍手里之后,袁绍大感震惊。
要知道,他这个弟弟,一向自视甚高,心底里是根本看不起自己的。
于是,袁绍不但立刻将长沙王视为最大的威胁,同时还将这封求援信送到了其他诸侯的手上。
而主公曹操,则是从更早的时候起,就意识到了长沙王的不凡。
至于荆州,刘表已经病重不能主事,主持此次绞杀长沙王计划的乃是刘表的心腹蔡瑁。
岘山一战,黄祖死于长沙王之手,自那以后,蔡瑁便是刘表的唯一心腹。
与此同时,蔡氏一族还是荆州最大的世家,与扬州毗邻,蔡瑁比其他人更能感受到长沙王对世家的敌视。
蔡帽不知道扬州的世家为什么会选择臣服,自愿地接受了长沙王的削弱,但他决不愿意眼睁睁看着蔡氏一族最终会与贱民们平起平坐。
五方势力,全都有着对长沙王出兵的强烈动机。
但是,尽管如此,这次的绞杀行动仍是令人难以置信。
要知道,当初十八路诸侯一齐讨伐董卓,都没能成事。
这一次远比上次艰难无数倍。
董卓声名狼藉,强进京城失了大义,各路诸侯可以名正言顺地讨伐;长沙王却是汉室皇长子,年少成名,气宇轩昂,是无数人心目中的大汉希望。即使在世家当中,明知道长沙王有削弱世家之心,倾心于他的士人也不在少数。
如主公曹操,此次劫杀行动,就并未携带他最看重的荀氏兄弟,以及徐晃等将领,而是留他们镇守都城。
讨伐董卓时,众人会盟于酸枣县。酸枣县在此之前不属于任何一路诸侯,因此各路诸侯都可以放心前来。
可这一次劫杀长沙王,却是需要多路诸侯带兵前往其他诸侯的治下,这显然会给双方都带来一股危机。
如何暂时放下恩怨,如何相互信任,如何携手合作,狙杀长沙王。
全赖这位白面书生巧妙周旋其中。
他就好似战国时的苏秦,身担多路使者,最终促使各路诸侯戮力同心。
徐扬二州,兵力强盛,粮草充足,军民上下一心。
正面攻打长沙王太过艰难。即便能够成功,也必定耗时良久。
长沙王深得天下民心,且不会是坐以待毙之人,这中间极有可能发生变故。
故而最好的方法便是,引他出来,猎杀他于别处。
董卓自甘受伤,袁绍自损粮仓,双方举数万大军,只为做一场戏给长沙王看。
足可谓是千古未有。
兖州、豫州、荆州,同样耗费了大力气,联起手来,暗中在东面布下了天罗地网。
确保长沙王绝对不可能逃回徐州。
无论是东面还是西面,都是足以致命的死局。
而双管齐下,则是为了让长沙王绝无可能有任何的生机!
不过……司马懿眯了眯眼。
想出这等毒计的白面书生,看似真正效忠的是主公曹操。
可在他看来,此人对长沙王的恨意,倒是更大一些。
一个皇宫里的太监,却有着寻常士人远不可及的眼光,三寸不烂的舌头,深得董卓看重。
偏偏对方看不上董卓,卖了董卓来给自己的主公送好处。
又与长沙王有着不知怎样的深仇大恨。
司马懿嘴角笑意更深,这可真是越来越有意思了。
而在曹操等待凌寒自投罗网的同时。
凌寒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先前犯下的一个错误:马蹄印记与烧饭的痕迹。
是的,三千铁骑,行过的路上不可能没有踪迹。
自己只顾着派斥候四处查探,却忽略了这一点。
凌寒面色发白,这实在是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
之所以如此。
本质上还是因为,凌寒从心底里难以相信,这整件事会是各路诸侯联手设下的局。
派出的斥候,很大程度上只是起心里安慰的作用。
因为潜意识里已经认定了不可能,即使他不断提醒自己,事实上也并没有仔细思索其中的问题所在。
袁绍四世三公,不管手段如何不堪,总还是要脸面的。
而曹操,历史上固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可直到死亡都未真正称帝。
他们又怎么可能会抛开一切脸面,联合西凉贼首董卓,只为了置自己于死地呢?
为了增加自己孤军前往长安的可能,董卓与袁绍甚至发动了一场战争。
作为历史系的学生,凌寒还从未在史家的记载上见过这等离奇的事情。
直到目前,凌寒其实仍然不能完全确定,至少有董卓袁绍曹操参与的诸侯联军,对自己设下了这个圈套。
但从他发现自己的错误以后,经过种种探测,这个推断已经变得愈发可信。
这种情况,接应刘协是不可能的了。
凌寒必须按照这种最坏的结果,立刻进行补救。
一切似乎还没有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对方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发现了这件事,为了避免这一点,他们会继续根据马蹄印记与烧饭痕迹来判断自己的踪迹。
既然董卓参与了这场计划,那么他们理想中的行动地点,一定在司隶的边界,也就是尚在数十里之外的河南郡!
凌寒暗暗告诫自己,这种时候决不能慌,必须要冷静下来。
在这片方圆无数里的土地上,一定仍旧潜藏着生机。
作者有话要说: 白面书生究竟是什么身份,为什么看起来逼格好像还挺高却又非常憎恨凌寒?
后面都会有解释,跟第一章有一丢丢的关系,可以说是天意弄人?总之作者自认为还是符合逻辑滴。
接下来的剧情应该算得上是全文的一个高潮了吧,有人要领盒饭,有人的感情要升温,有悲伤也会有大收获,总之都是刺激的情节。没错,是这种刺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