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七十七章 白衫青辞,四海烽烟录,水台,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流传甚广,被冠以边塞第一诗的《古城决》出自三百年前的大诗人王昌和之手,王昌和早年投军,在熙宋边境横川山脉率领三千西凉毒狼军挡住了宋国三万兵马,一战成名。
当援军抵达的时候,整个战场满是尸体血污,空气中充满了血腥的硝烟味。
回到边塞楼兰城,王昌和顾不得脱下身上沾满鲜血的盔甲,直接用受伤的手沾着血渍在城楼旁的黄土墙上,写下了冠绝古今的《古城决》;而《古城决》中这句最为出名。
冬天的戈壁上,北风呼啸,疾风怒号,阴寒的天气加上被卷起的风沙让夜晚的西凉鬼魅恐怖,就连巡逻的西凉战士也都裹得严严实实,稍不注意一块石头就会砸到脸上。
胡天八月即飞雪,北风卷地白草折。
这首诗用来形容此刻的楼兰城最为恰当。
西凉紧挨宋国,边境上战事不断,边境从北到南绵延三百里,虽不如北州信阳三千里那么夸张,但是对于沙漠戈壁来说,三百里的土地上不知道躺下了多少戍边将士。
北部康山城,南部楼兰城,两座城池一南一北就像两颗铁钉扎根在边境之上,保护者身后的千万百姓。
西凉军队以铁骑著称,除了五百年前跟着王昌和一战成名的毒狼军外,还有着虎啸军,赤峰铁甲军共计十万人;这些都是宋国常年东进,南入中原之地的最大阻力,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西凉军。
“嘭。”一群身着重装铁甲的将士毅力在校场上,寒风呼啸,空气中弥漫的石块土粒撞在他们的盔甲上发出阵阵铿锵声,重甲傍身,手握大朴刀,面带铁罩,只有眼睛露出来,但是这些露出来的眼神无一不是充满着肃杀之气。
只有战场鲜血才能磨练出来的肃杀之气,远比江湖的杀戮戾气更让人感到威严。
为首的将军身着黑金流光甲,手握青龙刀,站在铁甲大军正前方,看着眼前的大军,冷冷说道,“大熙西凉军。”
“在。”群山震撼,声若滔天。
“你们是从西凉十万大军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悍将猛士,今日张太守来边境慰问将士,你们要把张太守保护好了,决不能有一丝闪失,都听明白了吗?”为首的将军大喊道。
“听明白了。”三千将士大喊道。
别以为一个太守来访就动辄三千人是在摆架子,要知道这里可是楼兰城,城外十里之地就是边境乱葬岗,哪里本是一处低洼之地,几百年来因为熙宋边境战争不断,哪里变成了一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生厮杀修罗战场。
久而久之,就连地面的土都布满了血渍,寸草不生,遍地枯木,十里之外就能听到乌鸦鸣啼,听者不寒而栗,因此就有了乱葬岗的称呼。
每年西凉郡守都要带人前往乱葬岗祭奠大熙阵亡将士,已经流传了百年,就像一种传承,不可断绝,要让牺牲的将士们知道,大熙一直记得你们。
但是乱葬岗毕竟是边境,不属于熙宋任何一个国家,每年趁着太守祭奠这个时间,宋国边境的军队就会来趁火打劫,大熙已经有不下十位太守死于乱葬岗之行了了,所以西凉军队才会如此重视。
整装待发,三千将士手握长枪,腰间别剑,异常勇武。
北部硝烟是看得见的战场,而西凉的博弈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对抗。
。。。
楼兰城,边关重镇,驻扎着五万西凉将士,有着西凉毒狼军驻守的楼兰一直都是宋国的心头大患,城外烽烟四起,黄沙满地,古老的城墙上站满了黑甲毒狼军。
城内商贩林立,因为地处边境,一些寻常的货物要比中原各郡要贵上一些,就像丝绸布匹什么的,更是贵的不像话。
即便如此,依旧是供不应求,城内熙熙攘攘的人群走来走去,欢声笑语,因为他知道有毒狼军在,他们就是安全的。
一间客栈中,一书生打扮的年轻人正在那里悠闲的喝着小酒,吃着肉片,嘴里还哼着小调,很是惬意。
旁边的小二也是机灵,看到公子出手阔绰,衣着华丽,就凑上去笑着说道,“公子,您这打扮不像是我们楼兰本地人啊,是外地来的吧?”
书生打扮的男子看了看小二,微微颔首,“眼睛挺尖的啊。”
“嘿嘿。”小二笑了笑,站在一旁,“公子看您的打扮就是来这里游厉的,我们楼兰别的不说,就历年来游历才子那是数不胜数,就连临湘七子中的熊起尧都在我们楼兰提过笔。”
公子一听,倒是有些好奇的看了看小二,“都说临湘七子各个才华出众,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不知道可是真的?”
“公子,您别逗我啊,临湘七子那还用说吗?当年广陵武冷言叛乱,对七人那是威逼利诱,七人硬是不为所动,最后留下一首藏头诗淡然离去,这种风骨,这种气势,谁人不知啊。”小二越说越起劲,仿佛当时自己就在场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