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卿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37章 崭新的一年,原始文明成长记,羽卿书,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关注公众号,关注即送现金、点币!
随着春季的到来,各地的百姓也开始了繁重的春耕劳作,不过和往年不同的时,今年北方许多的百姓都用上了插秧机,这样堪比旱地耧车一样的新农具,大大降低了插秧时的劳作强度。
自汉部落种植水稻的这十年以来,百姓们终于能站着把禾苗插到地里了,再也不用弯腰了,这就是巨大的进步。
相比于各地的水稻田,浏阳郡那里的机耕试验田显然要更加先进,他们不仅不用弯腰,甚至坐着就能耕种更多的土地。
二十辆拖拉机,六十名驾驶员,现在全都按照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日夜不停的在地里播种,除了吃饭上厕所,给拖拉机加水加煤之外,其余全部的时间都在工作。
多出来的那一辆验证型号的原车现在就成了保姆车,用拖拉机拉着一车的煤炭和水,专门给那二十辆车做燃料补给。
这样的工作强度自然是很高的,但也不用维持太长的时间,因为两万亩玉米全部耕种完毕也只需不到四天的时间,再累也就累四天而已,过了这几天他们完全可以放假休息。
而在新钢郡那边,十四月中旬的时候那些研究院和工人就已经休假结束,回去工作了。
罗冲给他们交代的任务也很简单,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收割机研发定型,然后开始批量生产,为第一季度玉米的收割做好准备。
不过由于初代的玉米收割机并不具备脱粒功能,所以还要另外开发一种玉米脱粒机才行,而且最好还是便携的,不然又要占据太多的资源。
根据这种要求,动力研究所那边也提出了一种针对性的设计方案,他们计划使用柱塞泵作为机械动力源来制造玉米脱粒机,使用时只需要将一台拖拉机弄过去提供原动力就可以,把液压管道直接连在脱粒机上,就可以让它工作,这样就能不再占用其他的蒸气机了。
不过罗冲并没有同意这个方案,玉米脱粒机这个东西和拖拉机不一样,拖拉机不可能在汉部落快速全面普及,但玉米脱粒机不一样,这东西在汉部落各个郡县的粮仓都能用的上,然而他们还没有液压动力,你让他们怎么使用?
因此最后罗冲的方案就是弄个空压机来提供动力,各地都有机井房,也都有蒸气机,到时候直接附带个空压机过去,那脱粒机他们也就都可以使用了。
不过脱粒机什么的还不是最重要的,现在还是要以收割机优先,先把玉米收获了再说,至于脱粒什么的,先把玉米棒子放进了仓库,什么时候脱粒不可以,反正又不会坏。
因此在罗冲的催促和指导下,收割机的研发进展也非常迅速,从元年十四月下旬开始复工,二年一月的中旬就出了成品,这也多亏了之前的研究,本来这个项目也都快出成果了,要不是为了赶着过年还有拖拉机的订单,估计收割机早就弄出来了。
罗冲收到消息后亲自前往验收样品,经过几天的测试后,正式给玉米收割机定型,并宣布先试生产十辆的生产任务。
至于为什么只生产十辆,是因为不需要太多,这个和播种的时候不同,播种需要赶时间,错过了农时可能就种不上了,但是收割则不同。
因为暂时缺少肥料的问题,机耕田虽然有六万亩之多,但实际上只用了两万亩,采取的是休耕种植模式,下一季的玉米就要换一块地播种了,所以现在这块地上的玉米并不着急收,十辆收割机完全可以慢慢收获,不过再慢有个天也肯定干完了,现在根本没必要给研究所那么大的压力,有那个时间还不如趁早把挖掘机和压路机弄出来定型,南方的各项工程也是很需要这些机械的。
与此同时的极北之地,去病也带着主力军回到了汉部落掌控的河谷大营中,他要派兵看押那些奴隶登船,尽快把这批奴隶送回去,罗冲可不止一次催促他要奴隶的,现在汉部落有很多的工程需要劳动力,虽然这些人什么技术也不会,但弄回去搬砖也是很好的啊。
为了防止人数众多的奴隶在船上闹事,去病还让那些船员把所有的奴隶都用手铐铐在船舱内栏杆和把手上,每个人铐一只手,防止他们乱跑,留出一只手的活动范围,让他们可以自己吃东西。
当然,食物肯定也不会很多,吃得少就没有力气闹事,而且也会减少排便次数,方便船员们的管理。
除此之外,去病还专门征调了一千民兵放到各个船上,负责押送这些俘虏,等送过去之后他们还是要跟着船回来的。
而那些北方的百姓们听说要征召一千民兵南下去汉部落,也都兴奋不已,所有人都踊跃报名,抢着想要上船,哪怕明知道这来回一趟要三四个月,路上也绝不轻松,可他们就是想去看看。
这些被游野从各处拉拢过来的遗族,虽然知道自己现在属于汉部落,汉部落也是一个超级强大的部落,十分先进的文明,但加入汉部落也有三四年的时间了,除了见过从南方过来的帆船,还有去病带来的军队,但真正的汉部落到底长什么样子,他们并不知道,所以大家都想过去看看。
===========================================
剩下的稍后修改,不会重复收费
=====================================
随着春季的到来,各地的百姓也开始了繁重的春耕劳作,不过和往年不同的时,今年北方许多的百姓都用上了插秧机,这样堪比旱地耧车一样的新农具,大大降低了插秧时的劳作强度。
自汉部落种植水稻的这十年以来,百姓们终于能站着把禾苗插到地里了,再也不用弯腰了,这就是巨大的进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