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子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九章 诗名满京华(下),越国权臣,鸭子泺,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b>整个宁西城,如今最热门的话题便是那首“宁西怀古”。

酒楼茶馆中,食客与茶客们在议论那首诗词。

乐坊中,精通音律的乐师们居然已经给“宁西怀古”谱写了新曲,只等客人来了,便要弹唱了。

青楼妓馆中,那些姐儿们毫不避讳的在热议着这“武忌”,究竟是翩翩浊世少年还是暮色苍苍的老翁,哪一天会不会成为她们的裙下之客,入幕之宾。

旅居在驿馆客栈中的学子们,互相交流着自己在诗词中的所悟所感,同时又感慨,与“武忌”如此绝世文采相比,吾辈路漫漫其修远兮。

大街小巷中游走的小商贩,虽不通文墨,但听得多了,便也能照葫芦画瓢背诵出几句。

那三三两两追逐嬉戏于街头巷尾的顽童稚子,一边跑一边把那诗词当作儿歌般的来诵唱。

国子监,刚刚散学的监生、贡生们也拿到了几张那诗词,此时正言词激烈在争论。

而身在尚书府邸中的李邦彦,望着桌案之上的那张粗纸,心中百思不得其解。

这诗文与昨日自己读到的别无二致,问题在于这份诗词,落款不合常理。

好像是书者故意要突出落款一般,让人一目了然。诗词名为“宁西怀古”,作者名字为“武忌”,时间是“元熙三十年秋”。

不对,李邦彦忽然发现,这落款与昨日在“博古斋”看到的原作之不同之处。

“武忌作于景园”,这不同之处在于,昨日自己看到的原作可没有“作于景园”四字啊!

“景园?”李邦彦口中念叨着这两字,心中漾起微澜。

“景园”是二皇子殿下府邸,这在宁西几乎人尽皆知。

这特别加上“作于景园”是何用意,又有何居心?

难道是为了给这武忌贴上二皇子的标贴?向世人宣示这位才华绝世的天纵之才,是和二皇子有着极为深厚的关系?

难道是二皇子授意人如此行事?可二皇子这么做又是什么目的呢?

突然想到一节,李邦彦心中一惊,“是了,是了,一定是了!”

这满京城的散播这首“宁西怀古”,分明是为了给这叫“武忌”之人大造声势。这“武忌”一定是今年秋闱会试的贡生,而且和二皇子殿下关系匪浅。

如此大费周章给“武忌”造势扬名,一旦武忌在会试之中受到不公平对待或遭人恶意黩落,那定会激发民间对朝廷的非议,朝廷很难堵得住悠悠众人之口。

一定是二皇子知道自己在朝堂上影响力微弱,对于“武忌”参加会试难有助力,所以才想出来这个办法来为“武忌”壮声势,先声夺人。

李邦彦越想越是心惊,这二皇子好手段啊,看来以前是自己小觑了他。

这可如何是好?定要想个万全之策,来阻止那叫“武忌”的贡生参加殿试。

其实李邦彦是关心则乱,未曾对此事往细处里想。

如果是二皇子想为“武忌”造势扬名,绝对会堂而皇之,光明正大的大肆宣扬。

怎么会如此暗中行事,既怕人家从使用的纸张查到出处,而只敢用最普通的粗纸。又怕人家从书写的笔迹看出端倪,只得隐去原来笔体,故意写得粗陋不堪。

礼部员外郎张博远此刻正悠闲的喝着茶,心里暗暗得意。

昨日李邦彦与邵尚书的对话,初时张博远没听懂。还认为李邦彦是惜才,为那可能会参加会试的“武忌”来“走门路”。

送走李邦彦,张博远一琢磨这事情不对啊!今年李邦彦家公子是可能进入殿试,进而问鼎三甲头名的最热门人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既然仙人那么多

灯下下

青师传人

司泽

记救赎黑莲的光辉岁月

山河长秋

风起代北

斩尽江南百万

明末凶兵

怒江山

娱乐圈探花[古穿今]

开云种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