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给老朱上一课
张六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7章 给老朱上一课,大明:我真的只是普通人,张六阳,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恪开口反问,朱标顿了一下,倒是把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不得不说,能自己印钞果然一点儿都不心疼,只为与一个宫女偷情,竟拿出了将近九千余两。
搞清楚了情况,陈恪沉思片刻才终于给出了结果。
“第一,先去达定妃那里问问,看看潭王是否给达定妃也留下了假钞,若是有的话,立马没收过来,千万不能再让更多的假钞流通于市面上了,流通的越多,坑害的百姓越多,宝钞的信用值也将会越低。”
宫女那里都能留下九千余两,老娘这里不也得留些出来。
“第二,还需定律法,禁止民间使用假钞,谁若明知假钞仍旧使用,可罚没假钞同等数额的真钞作为处罚,另外鼓励百姓上交同等数额的真钞,朝廷不可以同等数额的兑换,但可略微给予些真钞作为奖励,当然也要鼓励百姓告发制造以及使用假钞者。”
想要假钞在民间流通不下来,只能与百姓互动起来。
所以百姓集体抵制假钞,才能杜绝造假钞之人,不然即便有律法在那摆着,也会有人铤而走险的。
就如那潭王,若非造假得来的宝钞,他舍得拿出九千多两给个宫女吗?
“第三,从潭王那里开始查起,看看究竟弄了多少,自上而下把流通在外面的假钞都回收上来,与从民间回收双管齐下下把流通在外的宝钞及早回收回来,早些把市面上的假钞处理干净了,这些假钞弄出来,要及时集中销毁,以避免再次流通到市面上,坑害百姓。”
禁止百姓使用假钞,但朝廷也要努力不让假钞流通。
若是朝廷任由假钞流通,律法再严苛,百姓也会偷偷摸摸使用的,实在严苛了,百姓宁愿以以物易物方式交换,连真钞的购买力也不会认可的。
陈恪开口后,老朱脸上的怒容宽松了许多,道“你的意思是,从民间开始抵制假钞?”
老朱谋略什么的是不容小觑,但在经济问题方面着实有些不行。
若但凡有居安思危的顾虑,都不会把好好的大明宝钞变成手纸。
“是,律法中只规定私造者斩,但巨大的利益面前,难免会有人顶风作案,只有让百姓知晓收了假钞有可能是花不去,如此方可让假钞失去流通能力,不然的话,随之假钞加入,宝钞贬值速度会愈发快的。”
宝钞滥发情况本就颇重,加之私造的,可不就贬值的越来越厉害了吗?
“贬值是?”朱标问道。
陈恪这才想起,贬值放于现在着实是一个新名词。
问题是朱标问的,但老朱也是一脸的好奇。
瞧着朱家父子好奇宝宝那般,陈恪不得不继续解释,道“贬值的意思通俗一点儿说就是现在一文钱能买三个馒头,贬值之后也就三个馒头就需要三十文甚至是一百文了。”
比方打的倒是挺贴切,老朱当即回道“那不就是奸商在哄抬物价吗?”
已经解释到这步田地了,陈恪也不能半途而废,只能道“哄抬物价是馒头本身不值那么多钱,是许多奸商估计把多数馒头藏匿,只在市面上留上少量的,需要馒头的人多,但馒头少,这馒头的价钱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总之一句话,哄抬物价,是指物少需求量大,也就是说人多馒头少,而臣说的那个情况,其原因乃是馒头足够,宝钞太多所导致的。”
老朱反问道“宝钞多不好吗?”
看来想与老朱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还得多花些时间。
陈恪耐下性子,道“宝钞过多并非好事,比如说整个市面只有十个馒头,而却有十万两宝钞,那这馒头还能再卖到一文吗?你一文买,别人就会出十文一百文甚至上万两,那拥有馒头者肯定会卖给拿钱多的人,慢慢就会形成定律,这就是所谓的贬值。”
这个比方打的颇为贴切。
朱标与老朱相视一眼后,便脱口问道“怎么解决?”
现在的宝钞信用值足够,之所有过快贬值,是因为朝廷发行速度太快。
陈恪笑了笑,回道“增加馒头肯定是办不到,毕竟生产力,也就是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通俗点说就是人们产出馒头的能力,馒头的产出是要结合多方位因素的,这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减缓宝钞的发行,换句话说,宝钞的发行要与馒头产出能力持平。
馒头多,宝钞少,这会造成通货紧缩,也就是馒头摆在那里,人们却没钱购买,最后的结果是,百姓穷困潦倒甚至饿殍遍野,而馒头却在那里发霉发臭。
宝钞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宝钞过少,会导致通货紧缩,不管哪种方法都不利于经济发展,百姓和国家共同富裕,不管是通货紧缩还是通货膨胀,要不是人们吃不起饭商贾东西卖不出去,要不就是彻底摒弃宝钞,继续转过头来使用金银。”
现在金银的购买力还在,宝钞不好用了,人们自然会彻底改用金银。
现在虽禁止民间使用金银,但仍旧还有人悄悄在使用。
发展到后期,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朝廷也没办法再管,到了后来,朝廷只能干脆自己废止宝钞的使用。
<sript><sript>
<sript><sript>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