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证道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40章 本官徐晋,明王首辅,陈证道,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徐晋挂了,费宏下台回家种红薯了,严嵩终于如愿以偿了,不过他也很识趣,并没有对费宏穷追猛打,见好就收,毕竟费宏之所以下台,很大程度是替皇上“背锅”,所以根本不可能把费宏往死里整,他严嵩也没有这个能量。
由于费宏下台,内阁首辅由次辅金献民接任,吏部尚书廖纪被推举入阁,礼部尚书罗钦顺亦入阁,但继续兼任礼部尚书,但是,因为吏部是主管百官考核升迁的,权力太大,为了平衡,阁臣一般不允许兼任吏部尚书,所以吏部尚书廖纪入阁后,必须卸任吏部尚书一职,于是乎,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就空出来了。
另外,徐晋光荣“牺牲”了,兵部尚书的位置同样空缺,经过数轮廷推后,原吏部左侍郎方献夫接任吏部尚书,而当年参加过平定宁王之乱的伍文定接任兵部尚书一职。
本来有人提议由王守仁接任兵部尚书的,嘉靖对这个提议亦十分赞同,但老王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婉拒了,继续在京城东北边的蓟州镇统兵设防。
正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既然有人升上去了,自然就有位置空出来了,就那样挪来挪去,严嵩这货竟然摇身一变,从礼部郎中晋升为礼部右侍郎,秩正三品,相当于礼部的三把手。
板倒了首辅费宏后,严嵩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重回副部级高官之列,再加上这货善于拍马逢迎,对谁都是客客气气的,跟他的独眼儿子严世蕃一般,是个搞关系的高手,他左右逢源,在朝堂上混得如鱼得水,仕途可谓是一片光明。
隐患解除了,官也升了,严大人春风得意了,于是便精力充沛地投入到永福公主的婚礼筹备工作中去,誓言要把这场婚礼搞得有声有色,让皇上放心,让太后满意,让公主欢喜!
且不说严嵩如何卖力地筹备永福公主的婚礼,咱们把镜头转向浙江杭州。
话说现在的浙江杭州知府名字叫张经,这位在明史上可谓是鼎鼎有名的抗倭英雄,可惜现在没他什么事了,因为张大人还没来得及出场,大明东南沿海的倭患已经被徐晋这个穿越者扫平了。
张经表字廷彝,正德十二年的进士,福建福州人,徐晋前年在江浙一带横扫倭寇时,张经还在广西一处鸟不拉屎的穷县当通判,由于镇压地方少数民族造反有功,所以被擢升为杭州知府。
从一个穷乡僻壤的六品通判被调到杭州这种繁华大城任四品知府,简直就是祖坟冒青烟了,而且还是爆款的青烟,换了谁恐怕做梦都会笑出声,赶紧回家拜拜祖宗。
然而这位张知府却反应平静,接到调任文书后随便收拾收拾便上任报到去了,经过福建老家时也没回村里显摆显摆,而且,这位张大人还经常唉声叹气,惋惜自己到杭州晚了,原因竟是倭寇被徐子谦荡平了,害得他连倭寇的腿毛都没捞着一根。
很明显,文人出身的张经却热衷于带兵打仗,而且此人确实熟读兵书,估计也有两把刷子,在广西成功镇压地方暴动就是证明。
张知府虽然埋怨徐晋手脚麻利,三两下就把倭患解决了,但是他对素未谋面的徐大人还是相当崇拜的,这不,徐晋在东洋归国途中坠海身亡的消息传到杭州,张经便扼腕叹息,痛呼天妒英才。
另外,张经还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的悼文,约上几位好友,打算今日乘船出海祭奠徐大总督的英灵。
八月初五一早,张知府和约好的友人来到了杭州湾码头,正准备登船,结果远处的海面却出现了三艏大船,其中两艏还悬挂着明军舰队的旗帜。
张经和友人都不由吃了一惊,这是打哪来的明军战舰,出征东洋平叛的明军舰队早在十几天前于扬州府南通码头登陆了,监军徐鹏举现在估计已经到了南京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