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堂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章 心思,我的八零年代,磨刀堂主,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八九十年代里,并不是每个人都心怀大志的,全中国十多亿人口里,不乏有理想有抱负之辈,但这些人毕竟是少数,最多的还是按部就班,按照早已经恒定的生活轨迹一成不变的生活,种地的继续种地,上班的继续上班,当小混混的继续当自己的小混混,就连市场上卖了几十年烧饼的老人,在开放之后,继续自己卖烧饼的行当。
在这个时代里,大部分外出的人员,都是在家里实在混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出来找口饭吃,真正在家里过的很安逸的一批人,是很少愿意出远门的,只有一些心思一直不安分的一批人,才会真正的来到社会上闯一闯。
但有的人闯出了名堂,有的人在挣了点钱之后,便已经心满意足,不思进取了。
在关晓军的记忆当中,云泽市里的有一个卖盗版磁带的人,在九十年代发了一笔不大不小的横财,可是到了两千年的时候,他还在卖盗版的磁带,顺便卖一些随身听等东西,到了一零年的时候,跟他一起卖国磁带的人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地方上的头面人物,而此人依旧在守着自己的小店。
倒不是说有钱就一定是好事,但单纯的就挣钱来说,这位卖盗版磁带的哥们,因为小富即安,缺少了前进的动力,所以最终被时代抛弃,成为庸碌之辈。
可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是这种小富即安的心理,农村很多人挣了第一笔钱之后,都会拿着钱兴高采烈的回家盖新房、买拖拉机,然后回家继续种地,他们对土地的难以割舍的感情,已经融入了血脉基因之中。
只有从心理上摆脱了对土地感情的农民,才会真正的接受新世界新规则的变化,然后才有彻底改变自己命运的想法与方向,但大多数人还不能适应这个变化的世界,他们的理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
就像何永生,虽然他如今也就刚刚二十岁,可是毕竟是穷苦惯了的人,眼皮子一直都有点浅,当初关晓军把云泽市的游戏厅给了他,能把他兴奋的几天都睡不好觉,后来挣的钱越来越多,可是何永生一直都把游戏厅当成了自己的“家”,当成一个最后的可以遮风挡雨落脚之地。
因为这个“家”有他的亲人,还有他熟悉的朋友。
何永生虽然也在道上厮混,还被人称之为“生哥”,但其实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野心,能在云泽地区吃得开,而且还能守得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就是他最大的愿望与乐趣了。
一个小混混能有多大的眼界与心胸?如果小混混都有飞天成龙的理想,那这些小混混也不会成为小混混了,相对而言,何永生已经算是比较好的了。
他几乎算是被关晓军逼着来到了申城,然后近乎赤手空拳的在这里进行打拼,如今虽然钱挣得越来越多,可是也并不怎么高兴,他依旧很想回家,回到云泽市里,继续看守自己的游戏厅,然后与一群狐朋狗友们喝酒打屁,最后帮妹妹何永琴找一个如意郎君,他这一生也算是圆满了。
但他这个理想在关晓军面前无论如何不敢说,即便是他见识不够,但也知道如今的关晓军正在铺设一个很大很大的摊子,似乎是先巩固云泽,再占领河东,同时在申城落子,为以后做打算。
而何永生就是关晓军放在申城的一枚相当重要的棋子,他这个棋子在云泽地区的时候,应该算的上是象棋中的“马”或者“车”,被关晓军操纵前行,而到了申城之后,就成了“卒”,只能前进不能回头的卒子,否则除非关晓军重新布局,他只能在外面披荆斩棘当关晓军口中的“先锋官”,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个过河卒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