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将如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七章 李自成的勿谓言之不预也,夺鼎1617,猛将如云,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前线的军报,就像是弘光元年的桃花雪一样,不停的飞进了梁国公、大将军李守汉的签押房内,让他一时有些目不暇接之感。
“唉!都说天下英雄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可是,我怎么只觉得是少年弟子江湖老呢?!”看着眼前各处送来的紧急军报,不由得咱们的梁国公吐槽了几句。
这些军报,大多数来自于江北战场。西线,在潼关一线进行血肉磨坊般争夺的顺清两军,因为罗虎一军的突然投入战场而生了急转直下的局面变化,陷入对峙的两军,迅变成了清军腹背受敌,顺军趁势杀出潼关起反击作战。
可怜咱们的和硕豫亲王,大将军多铎,也成功的cosp1ay了一把《三国演义》里曹操在潼关前辈马杀得割须弃袍望风逃走的情节。十余万清军队伍,他只率领着八旗本部和曹振彦等人的包衣兵杀出了顺军的围追堵截,狂奔数百里,过洛阳而不敢入,直奔开封方才停了下来。
在逃跑过程中,豫亲王多铎更是不小心被追兵追赶的从马背上坠落下来,如果不是他身边的巴牙喇兵眼疾手快,一把把他从地上拉起来,重新扶到马背上,只怕多铎不被马队暴风骤雨般的马蹄踩成肉泥一般,也会被狂奔的战马拖得血肉模糊。
北路军的十几万清军兵马,东路军的十几万兵马,旬月之间云消烟散,两路清军让大顺收容了将近十万兵丁,缴获粮草辎重火炮马匹无数。这两场战役,让李自成大顺军的兵威再度达到了一个高峰。
可是,自家事情自家知道。虽然说兵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是,李自成却小高兴不起来。原因很简单,战果比起损失来,得不偿失。
姜镶的北路军,把他和大顺军的老家陕北烧成了一片白地,杀成了一片血海。
多铎的东路军,将大顺军多年经营的河南地盘也祸害的不像样子,数十万军马的粮草给养供应,让河南从勉强可以温饱的状态,又一次到了饥寒交迫的状态。
关于下一步该如何去,大顺朝廷高层内部,陷入了争论之中。
以李岩为的河南籍将领官员主张,出潼关,在洛阳至开封一线重新恢复大顺的统治,与盘踞豫东的清军展开战斗,想法与山东的南粤军取得联系,东西夹击清军,这样,既可以恢复河南的部分地盘,又可以将清军赶出河南,至少可以把清军赶到黄河以北去。
可是,以李自成、刘宗敏等人为的大顺军老人,却主张逐步转移战略重点,把兵马开到湖广地面上去。一来那里没有敌情,兵马可以得到休整时间和空间。二来,也是因为没有敌情,湖广地面上粮草丰足,大军的军粮容易得到补充。这几年,湖广地区的粮食生产已经渐次得到了恢复,颇有几分当年“湖广熟天下足”的气象了。
第三条理由,李自成等人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大顺军高层都心知肚明。大军到了湖广地面,便可以依托长江航路,最大限度的缩短同南粤军的贸易路线,大顺军的火器弹药,军中所需药品、布匹等物,获取的时间便短了许多。不必像之前那样,需要从长江上岸之后穿过湖广山区,再进入陕西地面。
这两场战事打下来,虽然大顺军都获得了胜利,但是,军中储存的南中火药、炮子等物,特别是马尾手榴弹,几乎消耗殆尽。如果不是从清军大营当中缴获了不少,李自成都不敢保证,再有一次战事,军中是不是还能有炮火支持了!
所以,大顺军南下就粮、获得补充也就成了占据了优势地位的意见。
但是,作为河南籍官员将领的李岩,还想着能否通过努力,获得一定的折中道路,比如说大队人马南下湖广,别遣一支偏师到河南去,免得把河南大片土地拱手让给清军。
“陛下,如蒙恩准,臣愿意领数千人马往河南去,为陛下守住河南。”
李岩信心满满的向李自成请旨。
但是,他却不知道,在李自成表示容朕好好想想之后,他的两位河南同乡,曾经的乡试同年牛金星,还有曾经受过他的恩惠的江湖术士宋献策,却在当晚求见李自成。
“陛下,可是想让李岩丞相率兵马往河南去?”牛金星仍旧是一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的神情。
“林泉说的也有道理,河南之地,乃是天下腹心,不可以轻易放弃。若是以一部兵马扼守河南,牵制清军兵力,也可以令我大军在湖广能够得到一个较长时间的休整补充时期。”
“陛下,可曾记得,当日在伏牛山得胜寨时,微臣为陛下讲说经史时提到的唐肃宗灵武继位故事?”
说完这话,牛金星便闭口不言,只是手捻胡须,观察着李自成的反应。在一旁的宋献策,以久历江湖,惯于察言观色的一双眼睛敏锐的现,李自成此时的内心,已经是惊涛骇浪了。
没法不惊涛骇浪。牛金星的话,正正的刺中了李自成作为皇帝的内心最隐秘最薄弱的痛处。
安史之乱爆后,洛阳、长安失守,唐玄宗仓皇“幸蜀”。先是在马嵬坡前,六军不,御林军将领陈玄礼起兵变,逼着唐玄宗李隆基杀了杨国忠、杨玉环等杨氏家族。跟着,太子李亨又以民意为理由,带着自己的班底离开了南下入川的队伍,开了小差,跑到了他曾经担任过朔方节度大使的朔方地区,并且,在万民拥戴之下,哭哭啼啼不情不愿的宣布即位称帝。他称帝的理由在《旧唐书》卷十《肃宗本纪》详细记述了大臣裴冕、杜鸿渐等人给他总结了大体如下:“寇逆乱常,毒流函谷,主上倦勤大位,移幸蜀川。”国家生了叛乱,玄宗皇帝已经无法驾驭这种局面,跑到了蜀川避难,他的那把交椅就算让出来了,作为皇太子,在这个时候即位,替父皇分忧、为社稷排难,是顾全大局、理所当然的选择。
“江山阻险,奏请路绝,宗社神器,须有所归。”玄宗皇帝“幸蜀”后,因为交通不便,给请示汇报造成了困难,而且,他这一去,大唐江山、国家政权失去了凝聚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皇太子只有当了皇帝,成为社稷之主,才能放开手脚承担起平复叛乱、重整社稷的重任,这是时势使然、迫不得已的选择。
“万姓颙颙,思崇明圣,天意人事,不可固违。”在这国难时艰的时刻,老百姓都期望着、各种祥瑞也兆示着,能有一个明君,来拯救他们于水火,这个明君不是别人,就是您——太子李亨,这是百姓的意愿、上天的选择。
可是,拆穿了画皮,这都是满满的套路。马嵬驿分手,唐玄宗通过高力士,表达了自己对太子李亨所寄予的殷切厚望,说了一番话。其中“莫以吾为意”至少包涵两层意思:一是从父子感情角度,劝慰太子李亨不要担心;二是从君臣大义角度,提示太子李亨,在这特殊时期不必拘于常礼,一些关乎平叛的大政方针,不必常请示、常汇报,完全可以自行决断。玄宗对李亨绝对的信任,溢于言表。李亨即便不当皇帝,照样可以放开手脚承担起平复叛乱的重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