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帝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1章、《黎曼猜想》专题研讨会,仰望之脑域科技树,中帝人,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月4日,蓝星大学2号报告厅,迎来了全球许多国家的数学家们。可容纳5000人阶梯型大厅,几乎座无虚席。国外参会的人数居然达到了2000余人,国内也有2000余人,其中包括蓝星大学的老师和部分报名的学生。
仅就人数而言,超过了8年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23届国际数学家大会”3348人,作为一个尚未经过全世界权威认证的专题,而召开的非官方组织的研讨会,算是罕见的盛会。
第一天上午,马由阐述对《黎曼猜想》的论证全部过程。
他深入浅出,逻辑清晰、严谨地讲述了各个证明的步骤,尽显数学功底深厚扎实。开始绝大多数参会者还能跟进马由的思维,不过,到了中后期,尽管马由有意识将语速放缓,尽量详尽,但渐渐地大多数人已跟不上他的思维。再以后,大多数数学家也深感吃力,只能囫囵吞枣,先记下来,以后再消化。再最后,整个会场只有聊聊十数位数学大拿,勉强能够领会马由的阐述了。
不过,到了这个阶段,众人对马由已完成解题,已没有多少疑问了。
诸多数学家们,这时基本上确认,那超过一千条的以黎曼猜想或其推广形式的成立为前提而做出的数学命题,刚刚公布为千禧7大难题之一,在众人还在热议时,已被马由这个5年前的数学天才,光速破解。
就今天上午的阐述内容,实在找不到明显的瑕疵,马由的论证结论,是黎曼教授的猜想是成立。若这个论证得到数学界广泛认同,将荣升为定理。
这将是数学界极具震撼、革命性的成果。
如果黎曼猜想成立的话,大于7的奇数可以表示成三个素数之和这一推论就能直接成立,而对数论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这其实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弱形式。
而前世直到2013年,这一弱形式才被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研究员哈洛德·赫尔夫戈特教授用对圆周上的函数进行傅里叶分析的方法完成了证明,分两篇论文发表在了四大顶刊之一《数学发明》上。
而这仅仅只是黎曼猜想的威力之一。
整个二十世纪几乎二分之一的解析数论领域的研究成果,都是同时建立在黎曼猜想成立和黎曼猜想不成立这两个假设上的。
包括数论领域的核心理论素数定理,如果黎曼猜想成立的话,π(x)=li(x)+o(xe{-1/15√lnx})这条公式将可以被推广成π(x)=li(x)+o(√xlnx)这种简洁明了、且更加的精确。
而这一成果,是科赫于101年,在基于黎曼猜想成立的乐观情况下做出来的,并且也仅仅只是黎曼猜想的丰硕战果之一。
类似的东西,还有很多……。
由此可见,在黎曼zeta函数恐怖的延拓性面前,哪怕仅仅是一个“猜想正确”的肯定回答,对于整个数学界的影响都是核弹级的。
甚至于,哪怕抛开那上千条因为黎曼猜想而荣升为数学定理的命题,这句话同样成立。原因无他,黎曼猜想就像一座索道,在它的两侧分别是代数与几何这两座大山。
证明了它,就有希望将这两座大山连接在一起,而统一代数与几何。
这几乎是数学这门学科诞生以来,最接近核心的一个终极命题,就好像物理的大统一理论一样。
虽然数学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到今天为止数学的分支也越来越多,但数十个世纪以来的学者们却从来没有真正放弃过对那些古老命题的研究。
研讨会主办方给参会数学家们预留了会议第一天下午、晚上和第二天上午自主研讨、思考及消化时间。
下午、晚上及第二天上午,来自全世界的数学家们,有些自由组合,讨论各自见解、相互促进消化。极少数的大拿则是在宾馆房间里,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