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影莹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051 【千年田换八百主】,大明女伯爵,莺影莹盈,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诏诰以古赋来写,章表则四六骈文,均参用古体。这可不是能死记硬背就可以过关的,所以对邬阑来说,又是一场巨大的考验,真能死记硬背还算好的。
除非……作弊?
在学校时间长,她每日都会在馔堂用两餐,现如今国子监的馔食改善了不少,至少口味是提了上去,至于食材,基本也没啥改变。毕竟饮食的目的只在填饱肚子,而不是讲究营养。
其实也不难猜原因,假如排除典簿有贪弊行为,那就是钱粮开支确实紧张。监生每月都有月俸米,历事监生每月一石,而在校的监生不足一石,若是有家小则还有补贴,无家小的监生,如邬阑这样的就只有三斗米。这月俸算是国家补贴,伙食也是国家给承担,住宿也是国家给分房,想想也明白条件自然不比家里。
就在邬阑心烦如何应付考试时,修路的具体方案已出,这是邬琮海同工部有关部门联合商定下的方案,当然也包括利益如何分配。
具体的预算还没出来,还要等将这条南北路线重新规划一道,以原有的驿路为基础,包括驿站、急递铺是否需要恢复建制等,都需要通盘考虑。尽管预算还没出来,资金却已经到位了。
就像邬阑说的,聪明的资金总是嗅觉灵敏,总会找到机会。那日邬琮海匆匆进宫,就是为了钱的事。连他也没想到的是,头一天还在担心钱问题,第二天,钱就自己找来了,而且金额巨大,大到已超出了他的想象。
这笔巨额资金他自己没法拿主意,所以只有恭请圣裁。然后皇帝出面,让邬琮海暂时借用内府的脏罚库来放置白银,这笔实物白银有九百万两之多。
内府的脏罚库在太液池畔内校场西侧,内承运库的甲乙丙丁、广惠等库的东面,豹房北面,尽管在皇墙内,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加强了近期京城内外的治安巡逻,尤其西城和北城兵马司。
九百万两白银,是什么概念?又是怎么能一夜之间就凑齐了呢?
这不是神话,也并非变戏法,
其实去年京城就已经有过一次因流动性紧张而造成的物价波动,尽管它只是短期,但对于大宗的商品的买卖还是造成了影响,比如地产房产。邬阑就是在那时买下了京城的两栋宅子,后来还因此扯上了官司。
当时正是陆运改革方案才刚刚提出的时候,那时的资本,就像闻到血腥的鲨鱼,一下全都涌到京城来,他们大都携带巨额会票、庄票,而非直接解运白银,到了京城之后再兑换成白银,所以当时京畿之内的大多数票号、钱庄、乃至当铺,基本都是现银吃紧。
现如今民间的金融往来,尤其涉及大额支付的,基本都走会票庄票形式,而非自身携带实物白银。也只有官方还在一直沿用实物白银的方式,诸如南方的金花银,及各省起运的白银赋税,都需派专人解运至京或者户部指定仓库,所以才会出现这一奇特的而壮观的现象。
后来也因为改革方案横生波折,流动性吃紧才渐渐平息,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本的状态。然而,商帮的资金调动并没因方案暂时搁浅而停止下来,一直犹如暗流涌动一般,直至开春以后,这种资金的调动又渐渐频繁起来。
其实就算商帮能大规模的调动资金,也无法实现短期就能凑齐如此巨额的白银。事实上商帮的资本并非只来自商帮本身,诸如庙宇、道观、书院、祠堂、善堂等地方公产亦或私产,会将自身获得的银两投放于钱庄或者典当行进行放贷,年利按一分到一分二厘向钱庄收取。
数数光北京城郊的寺院都有五六百所,只要是一座寺院,多少都有些背景,而且必然会以寺院为中心向外侵占大量土地,所以,这部分资金不可小觑,亦相当可观。
甚至还有一些官方背景的「炉房」,同样也会将自身拥有的资金拿出来放贷,尽管他们本身也是具有类似金融机构的特性。好比‘过账银’亦称‘炉银’,就是将百姓或者商人手上成色不一的银两送炉房熔铸,再根据熔铸银两的情况开具‘收据’,此收据实为‘虚银两’,可在市面上等同现银进行交易,因为有炉房做担保,又使用方便,自然大受欢迎。而炉银的本质就是一种信用工具。
所以由此看来,商帮能很短时间内凑齐九百万两白银,其实并非神话,其核心就是社会融资,再加上商帮自己的实力。
而今京城几大钱庄票号,当属曹家的「恒昌号」规模最大,布局最多,遍及京畿和晋陕两地,远至辽东以东,以北。其次是两淮总商江家的「聚合庄」,旗下既有钱庄也有典当行。典当行相对于票号钱庄来讲,其规模小得多,但优势在于分布广,农村一般是本金一千两左右的小当铺,城市之中多为二千两至一万两本金规模的中当。但京城内的中当多为三万两至五万两的本金规模。更大的则是本金在八万两以上的大当。
京城在时隔一年之后,再一次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性吃紧,随着方案的推进,这种流动性吃紧渐渐开始波及日常消费,大宗商品的买卖,虽然暂时还未影响到米价菜价布价等,不过,还是引起了某些人的警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