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朱元璋的制衡之术【求月票,求打赏】
自知自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八十四章:朱元璋的制衡之术【求月票,求打赏】,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自知自明,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b>听到这话,李善长虽面色不动,可心中却在暗暗的思索起来。
皇上携太子北巡,那一驾龙辇就成了朝廷中心。
漫漫长途,却由刘伯温与皇上朝夕相处,莫非他会取代自己,成为朝廷首辅嘛?
如今授封未启,即便是李善长,对于自己的地位也不敢说百分百自信。
第二日,礼贤馆。
一名大臣走在礼贤馆当中,与身边的一名学士争论着。
“这馆匾不能换呐!你们非要这么做,那就是害了恩师呀。”
“不行,馆匾一定要换!”
“不能这么干!”
“别拉着我!”
就在这时,刘伯温缓缓从门外走了进来,听着院中争论的二人,不由的问道“杨宪,吕平,你们吵什么呢?”
听到这话后,那吕平当即说道“请中丞大人公断,皇上特意下了旨意,将礼贤馆改为翰林院,由中丞大人您掌管,所以下官到工部取来了新的牌匾要挂到门上,可这杨宪却死活不让,非要拦着。”
闻言,刘伯温不由的看向了面前的杨宪,问道“杨宪,这并不干你的事,为何不准啊?”
杨宪急忙道“恩师,礼贤馆金匾是皇上亲笔题写的,如果恩师刚刚执掌翰林院就更换门匾,学生担心会引发流言蜚语。特别是昨天在朝会上,皇上刚刚痛斥过流言二字啊。”
见杨宪提起昨日的朝会,刘伯温叹口气道“不是痛斥,是斥痛了流言。”
刘伯温性格如此,即便是平常交谈,也是咬文嚼字,追求更高的形容。
“那照你看,我们该怎么办?难道翰林院的门上永远挂着礼贤馆的门匾嘛?”
可杨宪却随口说道“学生以为好办,礼贤馆金匾不动,翰林院的门匾置于其下,如此即可。”
就在这时,刘伯温身后的儿子,刘涟立马笑道“这像什么话,一座门楼上挂两只门匾,这岂不是,岂不是怪诞嘛?”
听到这“怪诞”二字,刘伯温顿时皱着眉头看向了身边后的儿子。
见此,刘涟也立马意识到自己说错话,闭嘴不言。
而杨宪则说道“这叫天恩在上,有主有从,学生认为皇上看了绝无半点怪诞。当年铸礼贤馆,其意是聚贤,如今朝廷开翰林院,仍然是聚贤呐。”
刘伯温点点头,道“杨宪,就照你说的办吧。”
杨宪大喜“好。”
说完,便招呼身后的抬匾之人朝门口走去。
而留在原地的刘伯温,看了眼走出去的杨宪等人,随后便对着身边的刘涟说道“涟儿,怪诞二字怎么能从你嘴里说出?你看杨宪就比你聪明。”
刘涟也马上歉意的说道“是,我刚说完那句话,就后悔失言了。”
不过,刘伯温也从这件事上意识到自己儿子的短板,说道“这样吧,让杨宪收拾一下行装,过几天随我去扬州。”
“是。”
第二天。
金陵城外。
朱元璋一身龙袍走在百官送行的队列当中。
与身边的李善长说道“善长啊,咱原本是想带你一起去的,可后来一想,这不行呐,你走了之后这朝廷该怎么办啊,咱还是放心不下,所以啊,你还是留下来,主持朝政吧。”
李善长面对朱元璋自然是不敢表现任何的不悦,忙说道“北巡幸苦,皇上定要保重,臣留守京城绝不辜负皇上重托。”
朱元璋见李善长这个态度,忙笑着说道“嗯,那就好。”
或许是李善长这个态度让朱元璋比较满意,在瞧见一侧与百官们挤在一起送行的胡惟庸时,缓缓停住了脚步,淡淡的说道“胡惟庸。”
听到朱元璋的声音,胡惟庸一惊。
已经过去多久了。
自从之前他给朱元璋办了那件事后,朱元璋便再也没有理会过他。
今天,还是这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
他忙上前两步,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瞧着胡惟庸,朱元璋询问道“你的官服呢?”
胡惟庸道“禀皇上,奉天殿完工后属下无官无职。”
朱元璋点点头“那你现在在做些什么?”
胡惟庸道“暂在中书省行走,读书,打杂,收发呈文。”
朱元璋道“读书?读书好哇,多读点书,对你好处。”
朱元璋这话,满满都是深意。
也不知胡惟庸领会了几层,但那眼眸中的光彩已然不同了。
而随着朱元璋继续向前走,在来到刘伯温的身边时,朱元璋瞧着他身后的杨宪,问道“这人,咱咋没见过呢?”
刘伯温忙说道“禀皇上,这是翰林院学士杨宪,臣准备带他随行。”
杨宪也急忙说道“臣杨宪,叩祝圣安。”
朱元璋之前刚刚与胡惟庸说了两句,仿佛为了均衡,如今便又说道“嗯,看得出来,名师出高徒啊。”
说完,便转身看向了身后,说道“好了,甭送了,都回去吧。”
听到朱元璋这话的第一时间,李善长便率先拱手对着朱元璋喊道“皇上保重!”
随着朱元璋的北巡队伍离去。
李善长与胡惟庸一同朝着城中返回。
返回的途中,路过一小桥,胡惟庸也不知是因为刚刚朱元璋对他说的那句话,还是什么,心情显然是不错,高兴的对李善长说道“皇上仍然将摄政大权委托给您了。”
可李善长却道“那又怎样,管家可并不是主子呀。”
但胡惟庸却说道“这起码证明中书省丞相之职非李公莫属啊。”
听到胡惟庸的话,李善长却意兴阑珊道“再看吧。”
“倒是你,这次可是皇上主动找你对话了。”
但胡惟庸却说道“李公你也看到了,皇上虽然找我对话,可态度却异常冷淡,还是当着众臣的面。”
李善长道“送行的官员那么多,皇上谁都没问,单独跟你说话,这也是一份关切嘛。”
可胡惟庸却立马说道“不,皇上还跟一个人说过话。”
李善长一愣“谁呀?”
胡惟庸道“翰林院学士杨宪,皇上的原话是名师出高徒。”
可李善长却不以为意道“他呀,刘伯温的一个跟班罢了,想开些,哦,对了,今天晚上到我府上去喝寿酒。”
胡惟庸又是一阵糊涂,
李善长的寿辰,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绝不是今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