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开局一个碗,从南打到北
孤单心碎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七章 开局一个碗,从南打到北,视频剪辑:开局盘点十大帝王,孤单心碎李,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由于朱元璋此人太过特殊,接下来将播放他的番外小视频。】
不同朝代的帝王看到这里,也没有退出。
他们到想要看看这位布衣皇帝,是如何一步步崛起,最终成为大明开国皇帝的。
视频继续播放
朱元璋,在家中排第四,家族兄弟排第八,故又名朱重八。
一个骨瘦如材,身着粗麻布衣的小孩出现在众人面前。
家中贫穷,住的是茅草屋,睡的是土坯坑。
屋里潮湿闷热,肮脏无比,臭气冲天。
由于家穷,书都没能读几天。
整天不是干农活,就是放牛。
小小的年纪穿得破破烂烂,牵着大黄牛,赤脚走在野田中。
肚子饿得难受,只好拿稻草编织的绳子紧紧地勒住肚子,让自己好受一点。
穷归穷,却至少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希望。
但至正四年发生的一切,让这童真的少年彻底改变。
蝗虫漫天,瘟疫蔓延,首先遭殃的便是普通百姓。
朱元璋的爹娘,大哥先后离世,只剩下他的二哥。
家中实在太穷,埋葬亲人的土地都没有,最后还是用破旧的衣物包裹亲人的遗体,就这样简单安葬。
为了活命,不得不到处流亡。
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行童。
朱元璋在寺里每日扫地、上香、打钟击鼓、烧饭洗衣。
时不时还会受到老和尚的斥责。
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
这样,年仅十七岁的朱元璋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了无依靠,只有一个碗,边流亡边乞讨,几年来辗转多地,于至正八年回到皇觉寺。
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
这段流亡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
也是同时,朱元璋的心中,一颗为了解救天下苍生的种子悄然萌芽。
天灾无情,蒙元统治下的昏庸,天下大乱,各地揭竿而起,朱元璋也投奔了起义军。
朱元璋入伍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起义军头领的赏识,于是把朱元璋调到帅府当差,任命为亲兵九夫长。
朱元璋精明能干,处事得当,打仗时身先士卒,不畏艰险。
不久,他的名声在起义军中传播开来。
不仅如此,朱元璋重申军纪,严禁掳掠,有个别兵士犯禁,立即处死,因此,它的起义军还受到了百姓的拥护。
而后征讨江南,于陈友凉大战,以二十万大军战胜六十五万大军,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并留下了杀气极重的诗词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山僧不识英雄汉,只恁哓哓问姓名。
灭陈友凉后,又杀张士诚,攻下应天府,一统江南。
不久之后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真正的从南打到北。
蒙古在中原的统治被朱元璋结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丢失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除了北伐,还陆续平定各个地区,恢复华夏族对中原大地的统治权。
华夏大地每逢乱世时,便是群雄逐鹿中原争夺天下的时候。
但每次混战到最后,则又必定会回落到各家归一、天下一统的局面。
朱元璋最后的胜利是无可指责的,他既非继承,也非窃取,而是全凭自己诚实的奋斗夺得这谁都可以奋力抢夺的天下的。
事实上,历代开国皇帝中,朱元璋得国之正是罕有对手可比的。
视频戛然而止。
与此同时,天地之间充斥着血色。
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肃杀之气席卷开来。
如同一座大山,朝着众人压来。
那些真正胸襟开阔,见识远大,一身浩然正气的帝王自然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而反观那些胆小懦弱、昏庸无能的帝王,在这股肃杀之气的影响下,站都站不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