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林校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14章 夹击赫连定,刘宋汉阙,三林校尉,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羊皮筏子?
谢晦一开始没反应过来,但他很快意识到刘义真在说什么。
“陛下的意思是革船?’
《后汉书》记载,护羌校尉在青海贵德领兵士渡黄河时,“缝革囊为船“。
这个知识点对于刘宋时期的读书人来说其实很是晦涩,若不是博览群书之人肯定不会知道这点的。
因为羊皮筏子,也就是“革船”,其实是在后世才在大河上游流行起来的。
因为在唐、宋以前,大河上游的水势平稳、航运极为发达,有船坐谁疯了去坐羊皮筏子?
所以,刘义真看谢晦居然知道“羊皮筏子”的存在也是眼睛一亮,练练点头应允。
“如今汉水水势凶猛,承舰艋很难过河,倒不如用羊皮筏子将士卒运过去,和定军山的守军相约共同夹击对岸的胡夏军队!‘
谢晦有些为难道:“陛下,这革船靠谱吗?”
对于谢晦来说,这种东西终归只是存在于典籍之上。
但对刘义真来说,他是真的见过羊皮筏子的好用。
明清时候,从兰州放下羊皮筏子,十几天就能完完整整的飘到包头去。
到了后来,更是有神人从广元放下羊皮筏子,在异常凶险的蜀地水道中把成吨的汽油运到山城重庆去。
连后世那种汹涌的水路都能征服,渡过一个小小的汉水自然是不在话下。
“放心!听朕的!”
“羊皮筏子不但能过激流,更重要的是极其隐蔽。若是天暗时行军,对岸的敌军很难发现!”
敲定主意,刘义真便回到略县,去教士卒制作羊皮筏子。
相比于床弩那种稍微有些技术含量的东西,羊皮筏子的制作那更是没有半点难度。
最大的羊皮筏子能用六百多只羊皮袋扎成,长二十多米,宽七米,载重可达二十到三十吨。
刘义真自然没想着造那么大,在几次实验后还是决定了用二十只羊皮扎成羊皮筏子为最佳。
一艘艘羊皮筏子被制作好后,刘义真又找来些熟悉水性的士卒学着驾驭这些船只。
羊皮筏子这东西,最难的不是制作,而是掌舵者。
因为其的存在就是为了在险恶的水道中渡河,所以自然不存在“桨”这种在平稳水系中帮助掌舵者掌握方向和速度的工具。
后世的艄公都是爬在羊皮袋上,一手抓袋,一手划水,靠着水浪把羊皮筏子“浪”到对岸。
这可是个技术活,一个不小心就是带着整船人去河里喂鱼,因此在训练了很多次后刘义真才得到不过二十名合格的艄公。
等训练好这些艄公,已是过去五天。
“也快到时间了!”
几天前,刘义真就派了斥候从汉水下游绕道去定军山联络裴方明、朱修之,轻装简行下,这些斥候也是抵达了定军山。
定军山上柴厚士卒的状况确实不太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