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轰动的镇抚司(求订阅)
十万菜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零九章 轰动的镇抚司(求订阅),我在镇抚司探案那些年,十万菜团,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午门广场上,一时安静下来。
阳光下,一群人的影子交叉错落,有人低头思考,还在消化齐平所说。
分析,整理,整个事件的内在逻辑,越想,越是赞叹。
有的,则露出钦佩的神情,竖起大拇指。
服气。
虽然对齐平的种种手段,已然见识过数次,但,如这般的,还是第一次。
若非是齐平亲口所说,他们甚至都不敢相信。
在什么都没有的情况下,在案发后数日,现场任何实物都没看到……只凭借一份大家翻烂了的卷宗。
就在当日那短短不到半个时辰里,完成了这一系列推理,并且瞒过了所有人。
“怎么感觉,你从西北回来后,更变态了。”大嗓门校尉感慨。
齐平哭笑不得,心说,你这算夸奖吗?
他摇摇头,解释道
“其实没那么玄乎,这次能破案,真的很大程度依赖于运气。
事实上,在李千户发回密信前,我都根本没底,只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最后能撞上,大概的确是我‘大难不死,必后后福’了。”
裴少卿赞叹道
“即便如此,那也是神乎其神了,嘿,我现在只想回衙门,看下那帮人的嘴脸。”
提起这个,一群人都精神了。
说起来,这十天……尤其是最近三日,他们听到的流言蜚语实在不少。
虽说,大部分都是贬低齐平,可眼下,他们其实算是齐平的“属下”,被其余堂口贬损,大家都瘪了一股气。
只是,此前也实在没处发,而且齐平也拦着,如今,方扬眉吐气,恨不得立即回衙门,替他“平反”。
“你们至于吗……”齐平哭笑不得,他对这种事,真的看的不重。
众人异口同声“至于!”
“……”齐平摊手,行叭,你们开心就好。
……
……
与此同时,金銮殿上。
“……整个事情的经过,便是这般了。”杜元春的讲述,也到了尾声。
他叙述的版本要更简略些,没有太过提及破案细节,但大体上,并无差别。
同样隐去了与皇帝合谋演习的那段……
杜元春说完,将手中李桐写的折子递给旁边的宦官,由其转呈高台上。
而殿内,满朝文武,先是静默,旋即,交头议论起来,皆难掩惊讶,没人想到,这一切,竟是杜元春与那齐平合谋的一场戏。
前七日的“懈怠”,如今的反转,都在那名屡破奇案的年轻校尉算计之中。
而他们这些人,却都毫不知晓,踏入了这个局中。
“竟是这般……竟是这般……”
“我等,竟都被诓骗了么?”
“终究是我等小看了他……”
议论纷纷,神情各异。
相当一部分朝臣,回想起这段时间,自己的幸灾乐祸,不禁羞愧掩面,不敢与杜元春对视。
仿佛,杜元春的眼神里,藏着戏谑一般。
再想起不久前,大家在午门广场上,还等着看笑话,如今再想,原来他们自己才是笑话。
张谏之目露异彩。
黄镛眯着眼睛,不知在想什么。
至于垂头丧气,恐惧无比的左都御史……已经没人关注他了。
“好,好一手瞒天过海。”龙椅上,皇帝开怀大笑,心情颇为不错。
如今官银找回,虽损失了一些粮草和军卒,但不多,换来的,却是挖出了藏在都察院里的两条蛀虫。
从账面上,还是赚了的。
已然死去的陈万安……无疑是与不老林勾结的“罪魁祸首”,起码,目前只能是。
而在皇陵案中,已然查明,不老林身后大概率是蛮人。
如此,劫掠的目的也清晰明了——任何削弱凉国的行为,金帐王庭都没理由拒绝。
至于是畏罪自杀,还是被不老林灭口……其实已没那么重要,至此,案件已然清晰明白。
皇帝收敛笑容,略想了想,高声宣判
“都察院佥都御史陈万安勾结江湖组织不老林,串通运粮官吴合,劫掠赈灾钱粮,罪不容赦,依律严办,吴合即刻收押,由刑部审问,左都御史……接受调查。”
被坑了一道的都御史叹息垂首,没再争辩。
顿了顿,皇帝继续道
“镇抚司衙门破获此案,朕心甚慰,校尉齐平先于临城立功,又找回官银,擒获犯官,功劳甚大……赏黄金五百两,洗髓境适宜修行丹药一箱。散朝。”
群臣躬身垂首
“恭送陛下。”
……
午门广场上。
一群校尉也没敢走,一边低声闲聊,一边等司首回来。
只是每个人脸上,再没有了前几日的沉重,几乎各个面带笑容。
知道,此番衙门安然度过“劫难”。
“嘘,散朝了。”一人忽然说。
齐平抬头望去,就看到,远处大殿中,一群官员走出。
彼此三三两两聚集,小一百人的样子,算是比较多了。
毕竟不少人来看热闹的,结果没看成。
当百官望见广场上这一队锦衣时,皆是放慢了步速,神情复杂地望来,准确来说,视线是落在齐平身上。
倒不是都认识他,而是这支小队里,俨然以齐平为首,便很好认。
一见之下,不少官员暗暗吃惊,没料到,竟当真如传言中那般年少。
“大人。”忽而,杜元春迈步走来,身旁跟着惜字如金的李桐,齐平忙拱手。
“走吧。”杜元春嘴角微微翘起,保持着威严,往外走,齐平等马仔忙低头跟上。
这一行人,与百官泾渭分明。
官员队伍中,总是昏昏欲睡模样的老首辅黄镛眯着眼睛,静静凝望少年离去,不知在想些什么。
……
皇宫,皇帝下了早朝,心情愉悦地换了套常服,嘴角挂着笑意。
冯公公手持拂尘,跟在一旁,穿行于回廊间,笑道
“陛下心情格外好呢。”
皇帝笑道“总算有了个好消息,还不许朕乐一乐?”
冯公公忙道“陛下笑口常开才最好。”
皇帝摇头,说道“稍后赏赐修行丹药,你亲自去,挑些适合的,呵呵,正好还了他上次提出工赈之法情。”
因为是以私下身份提出的建议,故而,皇帝并未将其视作“功”,而是“人情”。
冯公公点头应下,心想,陛下是愈发看重那少年了。
……
宫门外。
杜元春乘上马车,对齐平道“进来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