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4章:以退为进,弟高一筹,大隋第三世,碧海思云,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启奏圣上,晋王殿下在宫外求见。”李建成带着册封窦轨的圣旨走后一个多时辰,殿外传来了宦官的声音。
“谁?”有些失神的李渊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圣上,是晋王殿下求见。”拟好圣旨尚未离开的内史侍郎封德彝在一边提示。
“嗯!”李渊眉头一皱,他认为李世民擅自撤军,致使朱阳关大乱,给了薛万均破关的机会,也认为张士贵之败是李世民改了他的部署而致,对他相当恼恨。不过李世民认错的态度好,这让李渊心中的九分杀意恨意减弱为八分;而且李世民是他的嫡子,让儿子掌控军队有利于对军中关陇势力的压制,杀意恨意又减了一分;而关陇权贵集体威胁自己,让李渊意识亲情的重要,这又减了三分,他叹了口气,道:“让他进来吧。”
封德彝连忙躬身行一礼,“圣上,臣就回避。”
李渊满意道:“去吧!”
“臣告退。”
封德彝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慢慢退下,出了御书房,他快步走到武德殿外,在台阶前遇到匆匆而来的李世民,急忙行礼道:“殿下,微臣提个醒。”
李世民对封德彝的感观相当不好,此人当虞世基的麾下很多年,把虞世基揣摩人心那一套学得淋漓尽致,以前讨好杨广,后来讨好李翟让密,见到李密发展势头不好,又跑到大唐这边现讨好李渊,他虽然来大唐不久,却靠那套心术成了李渊的心腹,使李渊对他的信任超过了裴寂。
不过李世民虽然对他没好感,却知道此人不仅是父皇心腹,还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不能得罪,也得罪不起,便拱手回了一礼,问道:“封公有何指教?世民洗耳恭听。”
封德彝见四下无人,低声道:“关陇权贵担心战火烧到巴蜀,损害到他们的利益,便集体上疏,要求圣上在荆襄与隋军决一死战,圣上震怒至极。殿下千万不能触怒圣上。”
“多谢封公提醒,世民铭记在心!”
李世民恭敬道谢,事实上,封德彝说的这件事他听说了,他承认大哥所订的战略是大唐目前最好的出路,但父皇对关陇权贵的试探却是糊涂至极的昏招,现在人心惶惶,父皇这么泼冷水,全力支持李唐的关陇权贵能不寒心吗?其实大哥‘只做不说’的方法是最高明的处理方式,但父皇偏偏不听。为何?父皇怕了,他对杨侗畏之如虎,恨不得立即离开襄阳,跑去成都享受安稳的生活,因此一听李建成迁都之议后,就迫不及待的想要执行下去。现在弄得人尽皆知,以后如何收场?
他就是得到这个消息才急着进宫面见父皇的,一方面人要向父皇提出局势的严峻,必须行动起来,在隋军收拢萧铣势力之前,于南方打开新的出路,若是杨侗尽收萧铣的地盘,那么他们就处于隋军三面包抄的险境;另一方面是请父皇出面,化解他和李建成的矛盾,李唐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应该以大局为重,兄弟联手、一致对外,反正父皇正值壮年,他们兄弟以后谁来坐江山,完全可以等天下统一再说,现在最关键的是保住大唐江山,否则的话,别说太子,就是当上皇帝也是亡国之君,那又有什么意思?
迅速了解到父皇对关陇权贵的处理方式,李世民大大的松了口气,告别从封德彝后,便快步来到御书房门口,略微定下心神,这才步入房内,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
#送888现金红包#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李渊眼神复杂地看着这个长得最像亡妻的儿子,语气也变得柔和了起来,“皇儿起来吧!”
“谢父皇!”李世民起身,慢慢走到父皇面前垂手而立。
“关陇权贵之事,皇儿也该听说了吧!”
“回父皇,儿臣正是为此事而来。”
“你认为朕应该如何处理?”
虽然李世民已经从封德彝那里了解到了处理的方式,但他生怕父皇头脑一发热,出尔反尔,那就完了,但他也不能开门见山的说,转而反问道:“父皇可知李密在江南的处境?”
“听说发展不顺,怎么了?”李渊不解地问
“儿臣以为李密的不顺,一点都不奇怪。”
“为何?”李渊更加不解了。
“父皇,李密源自瓦岗军,他的根基在中原、在徐州,但他却放弃中原转战南方,所以哪怕在军事上取得了逼降李子通、歼灭沈法兴的辉煌大胜,也得不到江南名门望族的支持,原因是他属于外来者、入侵者,他如飘萍一般,又怎么会进展胜利?而我大唐得到关陇权贵的支持,才轻松稳坐关中。”
李渊明白了,眼光不自觉的看了那一堆奏疏,好不容易压下去的火气喷涌而出,语若刀锋的问道:“杨侗呢,他有谁支持?你又怎么说?”
“均田制、摊丁入亩制、乡县郡国四学、科举制、军功制堪称是杨侗五把无坚不摧的神剑,此五把神剑,让天下寒士、普通百姓无所不从。”
“朕都知道!”李渊只感到心中一阵发苦:“但你少说了最关键的一点。”
“儿臣不懂,请父皇明示。”见父皇没有再生气,李世民终于松了一口气。
“杨侗是杨广的孙子!”
“这?”
“还不懂?”李渊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苦笑道:“杨侗和杨广是一个路子的,因此杨广在背后大力支持,强横的帮他拦去了冀州的几大望族,当杨广无能驾驭天下的时候,已经无人动摇得了杨侗在燕赵大地的地位。越到后期杨侗的路就越顺。”
李世民沉思一下道:“父皇,正因为我们没有均田制,百姓才比杨侗治下的,更为渴望土地,如果我们推广均田制和军功制,儿臣觉得效果显著。”
李渊闻言无语,好半晌才说道:“朕早就想了!但根本不可能,首先、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被关陇权贵大量占有,剩余的也多是巴蜀豪强的,属于朝廷的少之又少,朕手中无田,你让朕怎么搞均田?杨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有老百姓支持,谁反对谁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敌人,他轻松就能把反对者杀个精光,最后田地全是他的了,然后他再分给百姓,视田地比命还重的百姓能不支持他吗?能不为了好不容易得到的田地去为杨侗卖命吗?其次、我军将士主要是各个世家的奴仆、佃农,和世家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他们的亲人大都生活在世家的庄园内,很难摆脱世家的控制,朕一旦分田给将士们,他们就会成为自由人,而这却触犯到世家最根本利益,所以不说没有田地,就算有,也不能施行均田制,至于摊丁入亩制、乡县郡国四学、科举制想都别想。”
“我大唐虽然因为关陇权贵的支持,初期发展迅猛,但越到后期,受到的掣肘越多,便是推行一道政令,都要权衡利弊再三,远不像现在的杨侗那般,只要政令一下,立刻就能在各地有效的被执行,有时候,朕真的挺羡慕杨侗的。”
李世民默默无语,他这些年一直带兵,对朝廷政务很少过问,并不知道父皇和大哥所面临的天大难题,直到父皇这么透彻一说,才知道什么叫成了萧何败也萧何。李唐靠关陇权贵起家,但关陇权贵对土地和人口的大量占有,又成了李唐王朝稳固统治、发展壮大的最大障碍。
听了这么多,李世民也知道父皇不会头脑发热去对付关陇权贵,于是说道:“父皇,儿臣其实有两件事要面呈父皇。”
“说吧!”
“父皇,第一件事是儿臣恳请收回天枢大将军之职、授武官和开府之权,儿臣对皇兄多有冒犯之处,愿向大哥真诚道歉。”
李世民这个决定大出李渊的意料,他明白李世民言外之意是不再谋求东宫之位,放弃内斗、一致对外。
其实李渊也已意识到让兄弟内斗过早了,这也是造成大唐屡屡失败原因之一,他也希望两个儿子齐心协力一致对外,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他想补救也已来不及了;
李世民如今的表态让李渊大感宽慰,因关陇权贵而引发的不快也烟消云散,而对李世民杀意恨意早在对话之时就没有了,他大笑道:“皇儿这话,是为父这几年最欣慰的事情,朕相信我们父子携手同心,一定能够度过危难。”
“儿臣绝不辜负父皇期望。”
李渊欣喜的问道:“你说的第二件事又是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