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寒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3章 都是鲁圣人告诉朕的,晚明之我若为皇,行者寒寒,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只是仅仅这样好像还不够,万一哪个不开眼的还是引发了火灾,大明的科研岂不是要中断?
“宋老,你要设立几个重点项目,第一个自然是火器线膛技术,第二个是水泥,第三个是玻璃,第四个是良种培育,第五个是炼钢技术。”崇祯皇帝皱眉道。
“水泥?何为水泥?”宋应星也皱起眉头,线膛技术他如今正在研究,玻璃他也听说过,据说相比琉璃更加透明清澈,以前西洋人曾带入大明一些小的玻璃镜子。
“具体说来,就是一种建筑材料,加水搅拌后成浆体,能在空气中硬化,并能把砂、石等材料牢固地胶结在一起,不仅放火还很坚固,据说可用石灰和火山灰混合制成,但具体配比还需你们多做试验。”崇祯皇帝道。
他现在很后悔后世上学时没将化学学好,不止是化学,物理、数学都很重要,少了哪个都不行。
“至于良种培育,这可是个比较复杂的学科,目的有两个,一是产量更高,二是适应性更强,也可去搜寻和推广新的农作物,譬如土豆、番薯、玉米,这些作物产量很高,如今应该已经传至大明,可着人去江南沿海一带地区搜寻。”
“还有炼钢技术,大明虽有钢,但技术还不够成熟,钢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产量也小,朕需要你研发出一套完备的可大量生产的炼钢技术,据朕所知,可架设高炉、以焦炭为媒介来试验。”崇祯皇帝边走边说个不停,宋应星跟在后头恨不得拿个小本本记下来。
宋应星震惊之余,心里还不断的冒出一个个问号,最终实在是忍不住了,便问道
“敢问陛下是从哪里知道这些的?”
《天工开物》的事儿虽然离奇,还可称之为巧合,可陛下一向呆在宫里,怎么能知道这么多神器的东西,譬如遂发式火铳、线膛技术,还知道水泥、玻璃和土豆,这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咳咳——是位姓鲁的圣人跟朕说的,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赶紧给朕弄出来,这些都是朕急用,不说别的,就土豆和番薯,这玩意儿亩产至少有两千斤,还不占好地,山旮旯野坡随便都能种,大明有了它,以后再不会有饿死的穷人,那是多大的贡献你可知道?”崇祯皇帝当然不会说实话,只能拿树人先生来挡枪。
这时候虽然也有土豆番薯,但产量肯定没有后世培育出来的良种高,但两千斤还是有的,而且这些作物适应性贼好,特别适合山陕这类相对缺水的地方耕种。
“两千斤!!还不占好地??这怎么可能!!”不止是宋应星,连毕懋康的眼睛都直了。
当下大明耕作的主要作物是小麦和水稻,北方良田,一年两季夏麦秋粟合起来亩产不过两石多点的产量,折合三百多斤,南方水田虽然产量比北方高,一年亩产也不过五百多斤。
这劳什子土豆番薯,竟能亩产两千斤,若是有了这玩意儿,北方何至于陷入如此严重的饥荒?
“为什么不可能,那鲁圣人还说了,只要学会培育良种,这土豆和番薯亩产还可至少提高一千斤。”崇祯皇帝大言不惭道。
后世土豆亩产基本在三千到五千斤,而番薯则轻松可达六千斤,高产栽培可达万斤以上,崇祯皇帝可一点没夸张。
宋应星本来还想问鲁圣人是哪位圣人,但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面前这位可是陛下,刚才之问已经十分无理,总之做好本分之事就对了。
从玉泉山回去的路上,崇祯皇帝踌躇满志,他交代的事儿虽然不多,但每一项都不容易,接下来一年可有得宋大爷忙了。
唉,眼瞅着要过年了,也不知山陕那边情况如何了,崇祯皇帝心道。
……
<sript><sript>
<sript><sript>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