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诗书万点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68、,明末钢铁大亨,漫卷诗书万点花,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凡腰上围着围裙,站在一口大锅旁边,正在面案上拉面。
没错,就是在做兰州拉面。
今天是小娘皮过生日,杨凡决定给她做碗面。
刚刚收到生日礼物的小娘皮笑颜如花,美滋滋的等着夫君给她下寿面。林月如和梅香在一旁一脸的羡慕。
她俩是妾,就是过生日,老爷给下厨,按照大明的规矩也是不合适的。
林月如、梅香和侍女们围在一边,正学习杨凡的拉面技术。
兰州拉面是兰州的特色美食,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799年),系东乡族马六七从河南省怀庆府清化陈维精处学成带入兰州的。
大明这个时候,只有粗糙的拉面技术。相传拉面是唐朝发明的,但是不论是配料,还是浇头都很粗糙。远不能和兰州拉面相比。
明末的时候,朱舜水东渡扶桑。把拉面技术传到了东瀛。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东瀛拉面。
“你们看好了,这种东西诀窍就在和面上,面里边要加上蓬灰。才能拉出来不断。一碗好拉面讲究很多,甘南的牦牛永登的面,皋兰的蓬灰甘谷的线(辣椒)。可惜这些都没有,就凑合做吧。”
杨凡叹了口气,打来了大明再也没有吃过可口的正宗兰州拉面了。
以前工地旁边有一家。因为便宜,好多工友吃腻了工地的猪食,就会几个人相约去改善一下伙食。
一碗地道的兰州拉面,来几十个肉串,加上冰镇的燕京啤酒。在太阳落山后,十几个工友,吃着毛豆、煮花生。那可真是人生难得的享受。
这种活计,杨凡只会在特殊的情况下,才会露一手。平时他是不会下厨弄的。
所以侍女们都眼巴巴的瞅着,生怕错过了哪一个步骤。
老爷做吃的可是一绝,就是能观摩的机会太少了。
只有夫人们过寿、或者老爷心情特别好,亦或者老爷馋嘴了,才会撸起袖子亲自下厨,做一些大家谁也没有见过,但是超级好吃的美食。
这个年代的人,对于手艺,那是非常的看重。
有一门手艺,就能养活一家老小。所以对于肯传授手艺的师傅,那是非常的敬重。
师傅把手艺传给你,那就是养活了你一家老小。
这个年代,每个行业都是壁垒森严,连说话都是行话儿,圈子外的人连听都听不懂。
师傅要是不想教你,你就是把头磕出血来,都不管用。师傅就是一句话,不是我不收,是祖师爷不赏你这口饭吃。
十三四岁,入门先要做学徒。
劈柴、烧火、跳水,干杂活。先干个十年八年的。起早贪晚,等到师傅认为你的性子磨砺的平静了,能静下心来了。才会一点点的传授你手艺。
而且当学徒都是,几乎像是签了卖身契一样。
给师娘倒夜壶,伺候师傅洗脚,和佣人没什么区别。
还成天挨打挨骂。投师契约写的明白,受不了虐待打骂,投河溺井上吊,一概与师傅无关。
所以,有人学艺不精,就会被人调侃。当初没跟着师傅好好学,净是忙着伺候师娘了。
现在,在老爷这里,不但吃的好,穿的好,还有月钱。
几位夫人也善待下人,还能学些本事,这简直就是打着灯笼都找不来的好事。还能不珍惜。
等自己年纪大了,不在当侍女了,嫁人了。
或者夫人给指婚给家里的其他奴才。
这些手艺除了在府里当差,也能让没能在府里某上差事的子女,有一份谋生的本事。
杨凡捞出面条,他煮的比较多。一碗面不值当他忙乎一回。足足下了几十碗,让大家一人一碗,给夫人祝寿。
“你们看着,一碗好的牛肉拉面,讲究“一清(汤)二白(箩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这五种颜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