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各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卷渔家傲 第一百零三章将军白发征夫泪(七),崇祯大明,春秋各半,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随即不动声色的瞧了这人一眼,点了点头,示意继续说下去。
权谋斗争,崇祯是弱项,多听一点别人的想法,也是有好处的。
“前段时间,皮岛大捷,说明建奴在镇江那一块地方是有军队的,若是袁崇焕有什么暗中的交易的话,这一支军队完全可灭掉皮岛的有生力量,然后等着有人前去接洽。”
小参谋一口气说道这里,不用再说下去,崇祯心里就明白了。
袁崇焕之所以没有单枪匹马的前往,怕是一位自己的行动,招致自己的怀疑,若是自己强硬的要求换人,那么随之而来袁崇焕的权利就会瞬间崩塌。
他应该是怕了,才铤而走险,在自己的身上绑上更多的人。
而这些人,最好大部分都是朝中的重臣。
毕竟原本的那些大臣现在已经是满清的大臣了,而最后好不容易联系上,坑了他一把的韩爌他们,到现在还在修路。
只是崇祯没有顺藤摸瓜的继续追查下去,才没有逼得全天下四处烽火狼烟。
“皮岛一般情况下,是和那个地方的联系最紧密?”
崇祯思索了一下问道,皮岛他暂时是没办法拿下了,可断根他的手段还是有的,本来就想着再准备半年,就可以向其他地方推行他的主张。
现在似乎可以提前了,就是自己手中的士兵并不足够,能用于治理国家的官员,也还没有培养起来。
“齐鲁之地的登州和莱州。”
这次没等到小参谋回答,李长庚就立刻说了出来。
李长庚扫视了一眼那些参谋们,在以前他总觉得从镇弄出的这玩意,是在瞎胡闹,聪明人就是聪明人,哪能让一群蠢货给比下去。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那不过是《三国演义》出来之后,一些无聊的人自吹自擂罢了。
可现在的成果就是,真让这些小参谋,做到了查漏补缺。
就是刚刚那种紧密的,用皇上的话说,逻辑分析,就让他眼前一亮。
心中暗道或许以后真的可以实现傻瓜执政,傻瓜军事了,再也不会有不可或缺这种事情发生。
当然那种封候拜将的事情,也只会存在于历史当中了。
只是不知为何心中一阵酸楚,仿佛这样的事情将来会越来越多,从而让儒生们再也找不到一条可以风光的出路。
然而回头看看似乎能用上聪明人的地方,似乎只有道院的那些人了。
也只有道院的那些大学士们,才是真正的无可替代。
“就是种棉花特别多的那个山东?”
崇祯可是一直惦记着他的棉花的,现在火枪继续升级,已经有了他上辈子那种枪械的性能了。
只要继续发展下去,周边的那些国家,好像都可以纳入自己的版图之中,当然前提是路要修好。
“就是那个山东。”
李长庚已经知道,皇上要干什么了,虽然现在还不是时候。
“这样啊,吩咐先去,要是有关于山东的消息,立刻给我呈上来,现在咱们就等着看看辽东建奴们,到底要怎么做。”
莽古尔泰带着他的正蓝旗,已经出发了。
甭管皇太极的晚宴,到底有多么简陋,可这种做法很符合他们这之间的交流。
而且正是这衣服忆往昔少年时。
再次凝聚了人心。
快到九月的辽东,正是草长莺飞的时候。
很奇怪的气候,一年到头也就这么几天,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也是他们满人打仗的时候,战斗力最低的时候。
习惯了苦寒。
突然遇到炎热的天气,总是会有各种不适应,在太阳底下若是行军时间久了,还很容易中暑,造成意外的非战斗减员。
可他现在也没有办法,袁崇焕挑的这个时间点,真的让他们难受。
在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总觉得曹操发布的口令“鸡肋”是个很无聊的东西。
然而他现在正在品尝这个鸡肋,弃之可惜,食之很可能无肉,但也有可能会吃撑。
“怎么这次出兵看起来是卡了大明一个好时机,可天时地利都不在咱们,很可能要吃大亏。”
通行的多尔衮,年岁还小,却已经粗通军事,看问题的角度,也是和大明的一些将军们一个样子。
经过了一些夫子们了教导,懂了识字,更看的懂了书籍。
也就对战争的看法,有了自己的清晰认识。
“怎么吃亏?大明的锦州现在兵力空虚,也就袁崇焕留了一些士兵守着大凌河堡,若是咱把锦州无兵的消息,传播出去,你觉得大凌河堡的守兵会怎样?”
说话的是多铎。
同样差不多大小的少年,更是从此小长大的玩伴,有句话说物以群分,人以类聚。
多尔衮聪明,多铎也是不逞多让。
每个人对于行军打仗的理解都不同,然而最后达到的目标都是一样的。
其实许多兵书上面写得也是自相矛盾,然而就是这种自相矛盾,才是那些用兵如神的兵家先贤,最厉害的手段。
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
所以历史上的军神总是少之又少,毕竟太吃天赋了。
“你要知道,袁崇焕就是感觉到了大明皇帝的猜忌,才想着跳出宁锦防线的,要不然他怎么舍得扔下这么一大片地方。”
多尔衮说着自己的想法。
“你是说有了大明皇帝的猜忌,所以才能时刻监视着这里,咱们要是大意了,说不得就会进入大明军队的圈套?”
多铎顺着这个思路,不断的往下想,只是越想,自己就感觉似乎还真有这种可能。
两个小少年贝勒骑在马上的讨论,不远处的莽古尔泰也听得到。
不由的回头看了一眼,心中竟然欣慰的想着,长白山的狼崽子们,终于长大了,大枪的将来也后继有人了。
然而实际上,现在的大明,哪有这么多阴谋诡计,完全是被迫不得已的迎战。
不但时间紧张,许多后勤都还没有跟得上,来到锦州的也不过是一支孤军,若是后方的支援断裂,很可能就要全部牺牲在这里。
而这也是最后那些崇祯身边的参谋们,推演出来而没有来得及亲口说出的事实。
原因自然是被一个小参谋的言论给打断了。
最后崇祯又赶走了一个能够想到这一点的卢象升,所以说作为君主,真的是不要轻易的迁怒他人。
历史上可是有不少的大业,都是这么不知不觉中被一个小小的坏习惯给毁了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