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野梧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八章 玩味开张,吃货书生恋厨娘,织野梧芽,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至于狗儿,这么久以来,终于有了一个上得了台面的名字——李博文。据景亦说,这源自“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得我以礼。”
只是他们在家仍是习惯叫狗儿,而狗儿也觉得自己是狗儿,别人叫他博文时,是在叫他而不自知。
不过也不着急,还有这么长的日子,足够让大伙儿都各自习惯起来。
……
转眼间,生意上的事儿都准备妥当只等开业了。不过这旋即而来的还有喜气洋洋的年,故而这生意上的事儿也都推到了年后。
眼下的事情也全是为过年而准备。
因着过年对哪家来说都是大事儿,自然,对于皇家来说那更是不小。元氏一家在过年前几天便不再来了,去宫里,各个府里参加大大小小的宴会。
事实上,元氏甚至有意让阮玉也先跟着她去混个熟脸,毕竟从景亦选择科考的那天起,也意味着阮玉日后也将慢慢地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圈子。
但阮玉拒绝了。她也清楚这个朝代的官场,多靠夫人外交。只是如今景亦无官无职的,她贸贸然去,也不过给人留下什么好印象,虽说有公主这样身份的干娘,但若是自己本身得不到别人的认同,那便是靠着别人得来的再好的身份也不会让人从心里上接受。
其次,她一个乡下来的农家女,那不说那权势人家的弯弯绕绕,便是各种规矩都一无所知。眼下去了也是闹笑话,倒也是不如不去。等到了必要的时间,她也得先学学规矩,才能有底气的闯入另一个圈子。那个她所从未触碰过的圈子。
剪窗花、贴对联、挂灯笼……纵是在外只有少少的几个人,也是要热热闹闹地过的。
而大年三十这一晚,他们一家五口人去逛了逛街道,街道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景亦一只手抱着狗儿,一只手紧紧地握着阮玉,闹趣的同时自然也是十分担心他们走散。景保成两兄弟也是头一回见到京城三十夜的热闹。原来,过年的时候,也可以不用像在村里那般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呆着守岁了。原来,即便是深夜了,街上也仍是可以有比白天还要多的人的。原来,城门上还会放烟火让整座城都共享这美景的……一切都太过美好了。而这些,都加深了他们要越发好好干活儿的动力。他们想要留在这里,想活在这个熙熙攘攘、充满人的地方。
这一晚,直到子时赏晚烟花、放完花灯,街上的人群才渐渐散去,阮玉一家自然也是顺着人流回了家。
年后没几天,玩味便开业了,既然要赚钱,便是要舍去许多休息的时间。若是时时刻刻都能安逸,哪里能赚到什么钱。
念书的念书、做生意的做生意。
开业这天选在大年初七,大抵也是因为元氏说一定要等到她来才能开业,她必定要带上几个手帕交来捧场。而这此期间,阮玉又提议多雇几个人,不然就他们几个人,任是多长出来一双手也是忙不过来的。
虽说景保成两兄弟一再保证不用雇人,他们能忙得过来。但阮玉也知道他们是舍不得那雇人花费的银子,可是不雇人还真忙不过来。他们的生意可不是摊位,也不是只有三五桌,这楼上楼下的客人都离不了人。自然不能让客人没有人伺候着,眼下也只是暂定了这几个人,若是到时候人多,说不定还得要再雇人。
景保成欲言又止,到底没有再说什么。
阮玉和他们关系也没有很亲密,也不好再问下去。直到晚间回去和景亦说了这事儿,景亦若有所思,才缓缓说道,“他可能是想从族里挑人来吧。他们能来这儿是极好的,保成哥又是个念情的,自然牢记着自己能来这儿是因为族里出了力,想回过头帮帮族里的人也是能想到的。你那儿若是还缺人,便写信回去让族里挑些人来。族长挑来的人自是千挑万选能信得过的,且也算是报答族人里对我的帮助之恩了。”即便知道靠着阮玉的关系来回报族人,不免有些不齿,但眼下阮玉也正好缺人,肥水不流外人田总是千古以来的真理。
“这有什么,若是族里能来人我自是万分欣喜的,也难得我不用再花心思去挑选人了。若是用人不察,说不定我们这生意都毁了。”景亦自然也知道她的话中也夸大的成分,不过也是为了他罢了。
她对自己的心,始终热枕。
“怎——怎么了——这就被感动了?”看着景亦感激的眼神,阮玉也有些不好意思。她向来不怎么善于表达感情,总是做得多,说得少。这一下子被景亦裸地看着,仿佛被扒了衣服似的。故而也调侃着说道,借以缓解一下这空气中散发的暧昧气氛。
哪知景亦上前一步搂过她的腰,紧紧地拥着她,在她耳边轻声说道,“等春闱结束,我们便洞房。”
低沉的嗓音,再加上耳边传来的触感,让阮玉面红耳赤。终究是不好意思说些什么,一头埋进景亦的脖颈里再不说话。
一时间,屋中温馨弥漫。
之后,招人的事儿便被搁置下来。总要等景亦写信回去托族里的人上来,而这阵子的人只能想陈柏借了。元氏自然也是极想出一份力,但到底是手里没有在酒楼干过的人而放弃了。
不过陈柏答应借人自然也不是白借的,当归酒楼要从这里拿货。好在阮玉从最开始便是打算给他一些的,便也没有多争执,这事儿也便是这么定了下来。阮玉的爽快还让陈柏摸不着头脑,难不成是自己提的条件太轻松了不成?
在一阵匆忙中,这玩味到底开张了。
初时,路过的人都不知道这家卖的到底是什么东西。直至门口挂出一块儿板子,上面写着卖的各种东西,以及东西的价钱。大家心里渐渐有了数,这就是卖吃食的地方,带着一丝好奇以及对优惠的渴望,慢慢的,也有人踏了进去。
而元氏带来的人,也的确真是手帕交。对她干女儿开的这样一个店铺没有一丝轻视不说,也是很欢喜的。有能力的人在哪儿都会被喜欢,她们也是听了元氏提起的不少关于她的事迹,自然是好感连连。
自此,阮玉在京城的第一个店终于开张了。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