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科举第一刀,夔州府军阀
灵灵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3章 科举第一刀,夔州府军阀,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灵灵吼,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明是一个制度颇为完善的封建王朝,很多事都有循例可依。
就比如科考这件事,在刘之渤看来没什么好多想的,既然监国府如今只控有川蜀,即便再过两月,也只是多个贵州,且朱媺娖也没正式称帝,那么按乡试规格选拔一批举人就是最合适的。
至于更高级的、选拔进士的会试,可以等将来朱媺娖正式称帝后再进行。
并不耽误事儿。
他以为自己说完,这事也就过了,谁知朱媺娖却道:“将科考规模控制在乡试层次没问题,但科考规则与内容,本宫却准备参照后世的先进经验改一改。”
听见这话,下方诸人都是一愣。
科举可是天大的事,他们怎么都没想到朱媺娖会提出更改科举规则和内容。
回过神来,刘之渤当即道:“科举干系重大,万不可轻易改动,监国三思啊!”
随即,龙文光、张继孟、刘鳞长也都一起出列拱手躬身,道:“请监国三思!”
见李岩、刘孝廉也有所意动的样子,朱媺娖不禁柳眉微蹙。
她提声道:“科举制度乃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大计,是不可轻改,但也不能因循守旧,一成不变。
本宫早就说过,如今世界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必须求变,方可抓住机会发展强大,否则便会落后,会挨打。
况且,此番本宫只准备在川贵两省试验,对科举做少许改动,并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有何不可?”
听见这话,龙文光等人紧皱眉头,一时无言。
作为科举出身的他们,本能地不想科举规则有任何变化。
但因为朱媺娖拿“大变革”说事,又是“得天所衷”的真命之主,他们便也一时想不到反驳的话。
李岩作为文臣中对后世之事了解最多的,听了朱媺娖这番话,却是没了犹疑,当即出列道:“本朝科举制度虽承自宋元,却又大有不同。
因此,科举制度本就是可以改动的,况且监国以后世经验为参照,逐步改动科举规则和内容,正是顺天应人之举。”
李岩说完,黎玉田、刘孝廉也当即出列表示赞同。
龙文光这几位年纪较大的官员,皱着眉头想了又想,最终还是同意了。
见此,朱媺娖才露出笑容,道:“此事本宫已与驸马商量过,此番科考依旧会以策论为主,然后再添一些附加题。
另外,策论文章将不再限制为八股形式,但考生则限定为有童生、秀才功名者。
等过些天,本宫还会拿出附加题的学习资料,传播出去,给诸考生学习。”
听了朱媺娖这番话,龙文光等人虽然仍皱着眉头,却也松了口气。
其实八股文的作文形式,在明晚期已有所松动。
这个时期,明朝外有鞑虏、内有流贼,南方又受到外洋的一些文化、物质刺激,因此思想变化是相当活跃的,甚至隐有百花齐放的趋势。
可惜在历史上,这一重大思想转变被清朝的建立给打断了。
在这个时空,在明晚期的文化思想背景下,朱媺娖对科举的这第一刀其实是很轻的。
不再限制八股作文形式,等于是让现有研究八股文的众考生多了些竞争者。
但朱媺娖却言明,这次科考人员限定为以前的童生、秀才,便等于在此次科考避免了新竞争者的出现。
如此,也就不会遭到太多反对了。
至于说这一刀为以后科考制度的改革埋下了伏笔,或者说下一次科考时,竞争会变得远比这次激烈许多,就不是龙文光等人要考虑的了。
他们先前反对更改科举制度,除了本能的不喜,主要还是要为后辈、门人争取利益。
而按照朱媺娖的科考改革步骤,以后的考生们至少也有几年的适应时间。
如果几年都无法适应新的科考规则、内容,那便活该被淘汰。
···
在朱媺娖等人于“朝堂”中议论着国家大事,以及将要进行的某些改革时,小的变化其实已经出现在监国府治下的方方面面。
这其中,又以军事方面的改变最为明显和剧烈。
因为军事容不得妥协。
夔州府。
达州。
城外大营,李定国的大帐中。
马乾皱眉道:“李总兵,这样做会不会不太好?这些人都是桀骜不驯之辈,逼迫太过,恐怕会直接跳反。”
李定国神色淡然,道:“没什么不好的,他们若敢跳反,直接镇压就是了。
况且这是监国府军务处的命令,成都各部也都是这么整训过的,夔州这些人若想继续当官军,就没理由例外。”
马乾不说话了。
成都进行的军队大整编他确实有所了解,监国府军务处的命令文书他也看过了,另外还从按察使张继孟的书信中侧面了解这事。
所以,这确实不是李定国肆意妄为。
尽管他心里还对李定国这个张献忠养子有所提防,但此时也不好再多说什么,点头道:“也罢,那本官就配合李总兵尽力办好此事。”
李定国闻言露出笑容,抱拳道:“多谢。”
马乾摆手,“你我同为监国效力,何必言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