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三章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重生无冕之王,格鱼,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上午九点。
红日高悬。
天气依旧是那么燥热,热得让人心烦意乱。
市直有关部门和宣传部陪同活动衣冠楚楚的官员们三五成群分散着站在市委大院中等候乘车,而十数名扛着长枪短炮的新闻记者,则早早上了采访中巴车。
车上一群记者七嘴八舌互相打着招呼,眼镜张也不例外。在众人眼里,郭阳是一张非常陌生的面孔,但在郭阳心里,这些人他没有一个不熟悉。
比如说日报社的大老李,后来当了日报的副总编。比如说电视台新闻专题部的袁涛,后来干了本市广电局的党委书记兼局长。还有电台的女记者彭彩英,三年后上调省台,再三年当上了省广播电台的副台长。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之下的郭阳,还只能装作谁都不识,一个人默默在最后排找了个座。
还有一个人真的不能不提,晚报的副主任记者孙欣庆。此人现在三十出头,业内颇负盛名却性格傲慢,十年后居然出人意料地坐到了晚报总编的位置上。业内哗然,只是八卦人士们还没有来得及解读开其间的内幕,由郭阳主导推进的本地三大都市纸媒合并组建组建报业集团的行业改革就拉开了序幕。
这意味着孙欣庆出人意料地当了晚报总编,又莫名其妙地自动下了台。在众人的意料之中,孙欣庆与郭阳竞争集团董事长位置失败,出任郭阳的副手,却因为一直跟郭阳拧着干而被上头调离。
八九十年代的传媒是一个非常讲究资历的行当。能力很重要,但资历更重要。如果你没有业务能力,有资历也可,总能混得下去。而对于现在的郭阳这种纯正的新嫩,能力再强,也只能慢慢积累资历。从业不久的新记者面对前辈大抵都是谦卑低调的,哪怕是装,你都要装得像模像样。
所以,在眼镜张跟众人寒暄打招呼的时节,不少人都在以前辈高高在上的目光审视打量着郭阳这张年轻的新面孔。不过,通过眼镜张的热情介绍,郭阳的名字还是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因为今天本地三大媒体头版头条的评论员文章署名就为郭阳啊。
三报联动发了通稿,在本市的报史上并不多见,而署名的就更少了,郭阳因此在本市传媒领域一炮走红。但对于这样一个以这种方式崭露头角的年轻人,一车记者的表现各异。
大老李哈哈笑着主动过来跟郭阳握手寒暄,随口说了两句鼓励赞赏的话。袁涛无动于衷,继续坐在那里摆弄自己笨重的摄像机,彭彩英矜持地扭头向郭阳投过一抹淡然的微笑,还有几个人只是略略扫了郭阳一眼,就转回头去自顾谈笑生风。
郭阳坦然处之,他没有指望自己会因为一篇稿子得到铺天盖地的鲜花和掌声,获得同行们的认可,这并不现实。但如果说大老李几个人的反应还算正常,孙欣庆的表现就明显有些过头了。
孙欣庆坐在第一排撇了撇嘴,冷冷道:“年纪轻轻刚入职就不学好,写这种花里胡哨东拼西凑的吹捧文章,还自以为得意吗?”
孙欣庆的话音一落,正在谈笑的前排几个人顿时沉默了下去。孙某人是出了名的刺头,他虽然有才却嫉妒成性、最见不得年轻人比他更有才,尤其是他的评论员文章昨天都定版了却被郭阳的稿子临时撤换下来,心里早就憋着一股无名邪火。见到郭阳本人,以他的个性,想要忍住不反弹都很难。
孙欣庆这么一开口,几乎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回头望着最后排的郭阳。
眼镜张很不高兴,皱了皱眉道:“孙主任,你说这话啥意思?什么叫花里胡哨的吹捧文章?如果稿子质量不高,还能发通稿吗?”
孙欣庆嗤笑着:“发通稿就了不起了啊?张坤,你少给我装糊涂!我只是奉劝年轻人,还是踏踏实实有点实干精神的好,少走歪门邪道,投机取巧只能得逞于一时,却并不长久!”
孙欣庆站起身来目光咄咄逼人望向了郭阳,大声道:“年轻人,你说是不是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