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端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1章 曹孟德的私房话,大汉大忽悠帝,郑端木,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51章曹孟德的私房话
……………………………………
这个议院看似无权无势,但是既有安抚百姓,乡中三老的意思,又有监察百官,御史大夫的意思,最重要的是它能带来巨大名望!将来谁能成为政议长,谁就是大汉最有名望的人之一。名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比当官更有权,比钱财更富有!袁家四世三公,不就是名望吗?也许将来,人们再提起袁家,就得说“三公一议长”。
眼看着袁绍壮志满怀,意气风发,就要接下这个议长之职了,曹操却无不担忧地说道:“陛下!议院之制,确属善政,可您有没有想过,此议拿到朝堂之上,会引起多大震荡?可能您那些爱卿全都会出言反对,口诛笔伐。届时,您将如何应对?”
跟着刘汉少时间久了,曹操也知道爱卿这个词儿不太像夸人的话,此刻说来,尤其畅快。
刘汉少故作惊讶地说:“他们反对啊?那就对了!哥就怕他们不反对,那里边才有问题呢。咱们不能说爱卿都是混蛋,但是有多少贪官恶吏,上欺哥这个皇帝,下压咱们的百姓,他们犹如蛆虫,一个个吃的脑满肠肥,结果却是百姓受苦,皇帝挨骂,百姓们知不道,还以为哥是昏君呢。现在好了,有了本初这个政议长,下可为百姓靠山,上可为哥的耳目,上下通达,宇内清明啊!爱卿们清者自清,谁要是想再糊弄咱,本初也不答应,是不是?”
袁绍掷地有声地说:“是!正该如此!”
现在好了,百姓的靠山,皇帝的耳目,足以让袁本初膨胀了,信心满满地打算就职大汉首任政议长。
其实,弄出这么个似是而非的议院之制,刘汉少原本也没想过它能和所谓的民主有毛线关系。大汉此时的人心都快碎成渣儿了,这个时候还说民什么主,那不是自己找死吗?
虽然刘汉少一再说明,议员不是官儿,但是他相信,只要把袁绍放出去组建议院,那些人还是会认为议员就是官。
这就是刘汉少想要的!
因为这个时候的百姓并不是指所有人,起码还能自己种地自己吃,再稍微好一点的就算小地主了
。至于那些雇工、仆役、流民,其实也和奴隶差不了多少,对于一个光着腚要饿死的人来说,只想要口吃的,才不会在意谁有权利谁当官。
所以,首先加入袁绍组建的议院之人,也必然是当地有一定权势名望之人。
那么问题来了,大汉现在究竟有多少权势豪族,又有多少贪官污吏?有多少是尸位其上的,又有多少是只会嘴炮的?
把这些人全换了,大汉会动荡;把这些人全杀了,大汉会饿死,倒不如挖个坑,插一块议院的牌子,把这些人乐乐呵呵地哄进去。等到将来,真正的百姓吃饱穿暖之后,意识到自己的权利了,自然会用手中的选票维护自己的权利,那时候才是议院成长的时候。
嗯……现在的议院更像人形垃圾中转站。
历史上有的说袁绍长得帅,有的说袁绍待人宽厚,礼贤下士,而最著名的恐怕还得属郭嘉说的那句“好谋无决”。所以,让袁绍出任政议长再合适不过了,首先,袁绍名望高又长得帅,能够投效他肯定让人觉得有面子;其次,袁绍待人宽厚,说明脾气好,能容忍那些嘴炮贤达高谈阔论,胡说八道;最后就是这个好谋无决,议院那种地方肯定会吵吵的比较热闹,想决都决不了,等他们吵吵完,真正干事的人早把事干完了。
“就先从河南开始,一个县一个县的搞,组建好县里的民议院,就组建郡中众议院。你所做之事,史无前例,开创先河,任重而道远啊,要加倍努力。”
终于,刘汉少拍了拍袁绍的肩膀。
袁绍认真回道:“臣唯效死力,以报天恩。”
刘汉少点头说道:“太傅年迈,也该享几年清福了,你们袁家需要有个年富力强的新家主站出来,为国效力。本初,哥看好你哟。”
这句话汉少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过,当年只觉儿戏,现在听来依旧轻如戏言,却又寄予厚望。
自从干掉董卓之后,太傅袁隗一直很低调,虽然刘汉少加元服的时候,请他做的筮宾,缓和了与袁家的关系,但是改制三府之后,太傅之位便越来越没有存在感。袁绍也知道自己家里那些人是怎么想的
,患得患失,悲悲喜喜,刘汉少这个话说的再明白不过,袁家不会失宠,只是太傅老了,该换成袁绍出来说话了。
很多时候,在外面无论吃苦还是风光,只要回家能够得到温暖,便是最大的安慰。然而袁绍从小到大,最受排挤的地方就是在家里,要是真能成为袁家新主,恐怕是他这个庶子最扬眉吐气的时刻。
现在,皇帝明确表示支持自己,感动太大,反而无言以对。袁绍只是注视着刘汉少,用力地点头,心中生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悲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