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说313提示您:看后求收藏(48、刺客,三国雄儿传,日新说313,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是朝中很多人的看法,充分考虑到了天寒地冻、行军打仗、后勤保障等多重因素,这可以说是对的,也可以说是错的。
两国相争,在拥有大量职业化军队的情况下,任何季节都能够出兵,战与不战,只不过是考虑敌我双方形势变化罢了。
比如秋高气爽,草原胡骑常常南下入寇,一来马匹膘壮,骑兵战斗能力强;二来田地粮食成熟,可以大肆劫掠;三来天气持续转寒,集结的汉人军队无法深入追击,掠夺后的胡骑容易全身而退。
而汉人军队反击,则喜欢挑选开春之际,天气逐渐向暖,过冬后的胡马掉膘严重,胡骑战斗力削弱,与冬季里养精蓄锐的汉军步骑作战不利,胜少败多。
南军北伐,常在开春之后,一来水量充沛,北上水运便利,二来汛期水网纵横,可以充分发挥舟楫之利;而北军就选择在冬季用兵,天干物燥、土地坚实,南下步骑驱驰奔击,大有用武之地。
所以,姜维独断专行,要在这个冬天打一仗。
在打这一仗之前,姜维用足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的兵者诡道。
他先是不顾泄露蜀中虚实的风险,一口气释放了在绵竹一战被俘虏的魏卒。
然后讲武演兵、鼓励士卒、调度粮草,让全军上下都知道了,眼下国中正养精蓄锐,准备来年开春后与魏国大军开战,夺回汉中。
这些消息也不胫而走,流传到了有心人的耳中。
···
入夜,关城。
自从剑阁关下撤退之后,无法攻入蜀中的魏国军队回师汉中等地,退而求其次,想要攻下汉、乐等仍在坚守的城池,抢在姜维军队反攻前,彻底消化掉汉中、阴平、武都这三个郡。
双方军事既受冬季气候的影响和限制,也都在争分夺秒,尽可能地为开春的战争做足准备。
而卡在金牛道上,扼守蜀中至汉中主要官道的关城,首当其冲,成了魏国军队阻挡蜀军反击的第一道防线。
魏军统帅钟会本人虽已移营汉中,但他很重视关城的防守,蜀军降将蒋舒不能再留在这里,就特意派遣参军皇甫闿、将军王买率万余兵马在此驻守,防御剑阁的姜维北上。
受命驻防的皇甫闿、王买身处前线,不敢掉以轻心,连忙巡视关防、构筑防线。
经过巡查,他们发现关城是蜀军为防备外敌而新筑的关隘,防御的重点放在北面,所以关城北面城墙高大坚固、易守难攻,相比之下南面城墙的防御就较为薄弱。
于是二将派兵加强了南面关城的武备,增派关外哨探的斥候,还抢修了一些垛口、角楼和墙垣,完善城防工事,时刻严阵以待。
结果,从冬月进入腊月,天寒地冻的,鲜有人迹,根本没见到半个蜀军的影子。
最近连续下了几场雪,估计蜀军不可能出兵来攻,二将这才缩减了关外挨冻苦守的哨岗,但仍然下令关上将士要严守死守,不可有丝毫松懈。
只是这上热下冷很难避免,更何况,高处不胜寒,在关上守夜的普通士卒们条件艰苦,他们是真的冷。
交接时辰一到,轮换下来的魏军士卒争先恐后缩进了草棚中,关城门楼这种既能够遮蔽风雪又能够生火取暖的好去处自不是他们这些小卒能去的,只能够十几个人拥挤地躲在棚中抱团取暖。
独眼的陇西人杜克跑在后头,入棚后只得硬生生躺出了一个身位,惹来了身边骂骂咧咧的声音,还差点被旁边同袍身上的臭味熏晕过去,他暗中咒骂几句,却舍不得离开这座铺有干草、稍稍暖和的棚窝,只得艰难地脖子扭到另一边,微微喘着气。
自己可真倒霉!
想想去岁,弓马娴熟的自己还是征西军中一个管着几十名马兵的骑吏,若不是一时贪功去冲那个该死的蜀军军阵吃了大亏,后面稀里糊涂又跟着上官中了叟兵埋伏,打了个大败仗,怎么会狼狈地退回军中,被军将革职处罚,一撸到底成了个底层小卒。
再后来,自己一个独眼败卒,想充当精兵强将跟随征西将军邓艾入沓中作战毫无可能,只得跟随雍州刺史诸葛绪的军队出征,铆足了劲头一心想要立下军功,扬眉吐气,重新回到军吏的位置上,不成想那诸葛刺史也跟自己一样倒霉,莫名其妙就丢官去职,听说要被押回京城问罪下狱,而自己作为雍州军的一员,不由分说就被并入了镇西将军钟会的大军之中。
好吧,其实跟谁都好,只要能顺利混上军功就成,结果谁又能想到,自打自己进了镇西军中,这一路势如破竹的钟会大军立马在剑阁关下吃了瘪,自己从征几个月,来回跋涉,草鞋都磨烂了好几双,立功复职的机会一点都无,最后竟混到了在这关城上挨饿受冻的境地。
还能有谁比我更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