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6章 蒋益澧率军投降,晚清第一枭雄,左茂行,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蒋益澧知道复兴会神通广大。李珊元准确说出他与李续宾不和,此举并不令蒋益澧意外。只是,他那番湘军威胁华夏长治久安的微言大义,确实有些振聋发聩。
他心里清楚的很,自己这六千湘军断粮已久,突围无望,除了投降,再无别的选择。
但是,就这么投降了,家乡父老如何看待自己?六千三湘子弟的性命如何保证?
那个李瀚章,似乎已经决计追随复兴会了。哼,这个首鼠两端的皖北小儿!自己是三湘子弟,岂能像他那样背信弃义!
复兴会善待俘虏,这是不假。可是,他们只善待下级官兵。对于中上级军官,他们虽然不伤人性命,却也是牢牢地监禁,并不轻易释放。
若要投降,自己作为主将,该怎么办?
以死殉节?不成,自己才三十岁,如今才是个知县,赏加同知衔。李续宾已被清廷实授为安庆知府,赐挚勇巴图鲁勇号。若自己死了,李续宾岂不要偷着乐?不行,比不过李续宾,就不能轻易言死!
筹钱赎人?自己身份特殊,复兴会会同意吗?
对了,可以此为投降条件。只要复兴会肯放自己和唐训方回去,自己就答应投降。
可是,这样一来,自己苟且偷生,岂不被世人耻笑?自己手上又没筹码,复兴会凭什么答应他?
难道,像李瀚章那样投顺复兴会?做个贰臣?
蒋益澧胡思乱想良久,没有作声。
倒是唐训方十分不忿,他性子急躁,说话做事一向直来直去。他说:“大丈夫战死沙场,死得其所,也能留下名节在人间。何必苟且偷生,反被家乡父老唾骂?”
李珊元针锋相对,说道:“义渠兄此言差矣,识时务者为俊杰。罗山把你和芗泉兄留在梅家洲,摆明了是要抛弃你们。你们为罗山献名节,岂不让李续宾暗自高兴?”
李瀚章也插话道:“义渠看重名节,这是士子本分,李某十分佩服。只是,梅家洲还有六千余名三湘子弟,他们还有父母、还有妻子。义渠可曾问过他们,是想投降还是想饿死、病死?”
斟酌良久,蒋益澧猛喝一大口茶,说道:“假若我军投降,贵军真的会善待俘虏?真的能够放官兵回乡?”
曾国藩认为乱世需用重典,肆行杀戮,被时人讥为曾剃头,意为杀人就像剃头一样随意。他还鼓励部属多杀长毛,只要湘军攻下了太平军占领的城池,不分城内军民,不分是否投降,皆可屠之。
这就是湘军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屠城政策。即便太平军投降,湘军也会先佯装允许,再尽数将其屠杀。
蒋益澧口气松动,李珊元心里长舒一口气。蒋益澧是第一个带兵投降的湘军大将,若能成功,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吴捷对此很重视,亲自布置劝降策略,让敌工处长李珊元亲赴敌营。现在,李珊元已经成功了一小半,脸上浮出笑容,说道:
“当然。我们复兴会一向优待俘虏。去年,我们在建昌俘虏四千多名江西绿营。事后,有一千五百多名俘虏自愿加入我军。不少人在绿营庸碌不堪,到了我军却生龙活虎。
“譬如张惟侠,如今已成为我们左七军的团长,手下有近两千人。其余近三千名俘虏,我们尊重他们个人意愿,尽数释放,还发给他们路费。就连绿营主将、总兵马锡元,也被我们释放,平安回到南昌。”
清朝得国不正,自清初便设置严刑峻法威慑华人。到了晚清,凌迟、摘心、剥皮等酷刑层出不穷。刑罚之残忍,就连禁片《满清十大酷刑》也只能管中窥豹。
清军虐杀战俘,更是罄竹难书。就连一向自夸“挥金如土、杀人如麻”的曾国荃,尚且在杀俘问题上承认“我心不忍”。
曾国藩、罗泽南等湘军统领却极力怂恿部下杀俘,塔齐布在武昌私自释放太平军童子军,就被曾国藩批为“妇人之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