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8章 领事裁判权,晚清第一枭雄,左茂行,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领事裁判权是帝国主义强加给殖民地的不同等制度。要取消领事裁判权,何其艰难!
日本最早于1890年废除,土耳其于1923年、暹逻于1927年、波斯于1928年、埃及于1937年先后废除领事裁判权。
二战后,华夏在形式上废除了领事裁判权,从实质上废除,已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事了。
对付洋人的领事裁判权,最好是将其消于萌芽状态。
1855年,洋人虽然取得了部分领事裁判权,但远不像后来那样肆无忌惮。到了清末时,外国领事不仅可以在司法上管辖本国侨民,还能管辖本国侨民的家属、仆役、外商的雇工。
甚至,就连信仰基督教的华人,都能得到外国领事的特殊保护。(教民横行无忌,引起华人愤慨,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义和团”运动。)
儒家传统“息诉”思想、满清官员的懦弱无能,进一步助长了领事裁判权在华夏的泛滥。
最开始时,满清在西北开放边城与中亚等国贸易。浩罕国收留张格尔叛党,援引穆斯林传统,要求在边城派遣代表,管辖本国商人,处理贸易纠纷。
满清国力衰退,对回疆的掌控力大不如前,便同意了浩罕国的请求。穆斯林在华自治,自元朝时便有先例。这便是满清开放领事裁判权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因文化、法律不同,中英屡出纠纷。
例如,早在乾隆年间,一艘英国船只在鸣放礼炮时,误杀两个华人。乾隆帝龙颜大怒,当地官民也一片哗然,按照华夏的朴素传统,要求英国人杀人偿命。
按照英国的理解,这最多算是误杀,犯不着再杀一个英国人偿命。但乾隆帝不依不饶,不惜与英国开战,也要英国人杀人偿命。
当时,满清国力正处于巅峰状态。英国人不得不交出两个倒霉的水手。乾隆帝格外开恩,将其中一人斩首,一人赦免。此事促成了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试图劝说华夏开放通商口岸,避免此类误杀事件再次发生。
乾隆帝当然不会同意开放通商口岸。
英国人忍耐了数十年,终于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撬开了华夏大门。战后,双方议和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便是领事裁判权。
满清方面,负责谈判的耆英丝毫不知领事裁判权的危害性,反而认为外国领事审判外商,可以让满清摆脱令人头疼的涉外问题。
在满清亲贵中,耆英算是个“通夷之才”了。他尚且如此昏聩,更别提其他那些老顽固了。
对于领事裁判权,吴捷认为此事决非小事。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他与洋人官方打交道的第一道坎,必须妥善处置。至少,他要与阿礼国、麦莲这样的外国官方代表达成某种默契。
随着中兴公司的扩产,随着复兴会的不断壮大,势必将有越来越多的洋人来到九江。到时候,吴捷将不得不与外国官方打交道。
在晚清舞台上,外国势力是一股绝对不能忽视的力量。他们侵略了华夏,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华夏近代化的大门。
如何与外国官方打交道?这实际上涉及到了外交问题。
天京方面鼠目寸光,与洋人交恶,洋人转而支持清朝。这是太平天国运动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