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00章 太平军一破江南江北两大营,晚清第一枭雄,左茂行,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7月17日,复兴会敌工处天京情报站站长秘密来到九江,向吴捷汇报工作。
站长名叫叶芝,天京人,于1853年时加入左七军,是敌工处处长李珊元的得力干将。
叶芝的公开身份是太平天国佐天侯陈承镕府中的医官。陈承镕在天京位高权重,他另一个身份是复兴会天京支部的副主任。
在李珊元的陪同下,叶芝首先向吴捷汇报了天京方面的局势。
去年时,九江之战一结束,太平军东王杨秀清便派出心腹卢贤拔,要求吴捷提前进攻南昌。
吴捷百般推辞,反而向卢贤拔提议从皖北、湖北抽调兵力,打击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
吴捷的提议与杨秀清的思路不谋而合。事实上,这正是历史上太平军一破清军江南、江北两大营的主要策略。
此役,杨秀清的军事天才发挥得淋漓尽致,堪称神来之笔。
早在1856年1月,杨秀清便开始调集皖北部队。这支皖北大军由陈玉成、李秀成、涂振兴、陈仕章、周胜坤五部组成,另有捻军李昭寿部参加。
陈玉成等人都是广西老兄弟,如今都已成长为“丞相”一级的高官,即春官副丞相涂振兴、春官正丞相陈玉成、地官副丞相李秀成、夏官正丞相周胜坤、夏官副丞相陈仕章。
他们手下老兵很多,战斗力很强,再加上李昭寿的骑兵,总兵力已近三万。
之前,皖北重镇、安徽临时省会庐州被清军夺回。杨秀清从皖北集结了三万大军,清廷判断这支大军将加兵庐州。出人意料的是,杨秀清置庐州于不顾,将这支三万人的大军调回天京,交由顶天燕秦日纲统一指挥。
1856年2月,湖北方面,太平军加紧反攻武昌周围的清军官文、胡林翼、罗泽南等部;江西方面,吴捷率军出师,发动赣西、南昌之战。
这支3万人的皖北大军,则悄悄从天京以西江面渡江,经栖霞、龙潭,绕过天京城和江南大营,直奔镇江杀去。
此前,江苏巡抚吉尔杭阿顺利平定上海小刀会起义,在向荣江南大营的支援下,率军猛攻镇江。镇江已被清军围得水泄不通,再不救援必将陷落。
镇江为天京东大门,位于京杭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守将前为吴捷,吴捷移防九江后,一直由东殿大将吴如孝镇守。
在清军的重重围攻下,吴如孝艰难支持,粮弹将尽。清军从广东水师调来两千多吨的“红单船”,进一步封锁了镇江。
秦日纲率三万生力军杀向镇江,清军不敢怠慢。江南大营副帅、提督余万清一路尾追堵截,绿营第一悍将张国梁则从东路迎击太平军。
两军在句容、仓头、下蜀、高资等地苦斗一个多月。太平军被清军缠住,未能攻进镇江。
后来,十九岁的陈玉成乘坐一叶小舟,冒险突破清军封锁,驶抵镇江护城河,与镇江守将吴如孝取得联络。太平军秦日纲部与吴如孝部达成默契,准备沿长江东西夹击清军。
4月1日,秦日纲率军东攻,与清军激战于汤头,相持不下。地官副丞相李秀成部已于战前迂回至清军侧背,此时突然发起进攻,清军腹背受击,阵势大乱。
4月2日,太平军大败清军吉尔杭阿、张国梁部,镇江之围自解。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太平军既未凯旋,也未追击残敌,而是于4月2日当夜连夜渡江,到达江北。杨秀清运筹帷幄,早已准备好渡江的船只、粮草,只留周胜坤部数千人在镇江城外坚守。
3日,太平军主力破江北重镇土桥,5日,破扬州。清军江北大营已经营三年,旦日之间便被太平军摧毁。
紧接着,秦日纲率军西进,攻占天京对岸的浦口、江浦等重镇,在此停军休整。
清军江南大营则在镇江外围死磕太平军周胜坤部。最终周胜坤寡不敌众,周胜坤本人战死,余部撤入镇江城内。
江北大营大败,浦口、江浦等重镇落入太平军之手。咸丰帝闻讯大怒,催逼江南大营统帅向荣派骁将张国梁渡江,前往收复浦口、江浦。张国梁不负众望,很快便收复了浦口、江浦。
然而,清军此举正中杨秀清下怀。这样一来,实力雄厚的江南大营兵力将进一步分散,与清军吉尔杭阿部的紧密变得若即若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