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0733 闻战则喜,北朝帝业,衣冠正伦,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兴州的丹江口是如今荆州总管府水师造船大基地,而造船自然要用到大量的木材。无论秦岭、武当山还是大巴山中,木料良材总是不乏,只是砍伐开采出来比较耗费人工。按照李泰的造船计划,伐木工自是多多益善。
游荡在山南各地的,按照李氏兄弟所言多是从大巴山麓中游徙遣出的巴人蛮部。离开山野之后,他们并没有固定的生活领地和谋生技能,兴兵作乱是早晚的事。只不过眼下还没有形成规模比较大的乱部,纵然略有骚乱,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李泰虽然不会像蜀中的萧纪一样强征这些人作为其东出的炮灰,但也不能好酒好菜的招待着,就算拉到沔北来,他们也没有工艺技能或者耕作经验来养活自己,那就只能就近安置作为伐木工。虽然也很辛苦,但是两餐一宿还是能够保证的。
按照如今西魏摩拳擦掌、对蜀中虎视眈眈的态势,这些在汉中山南游荡的蛮部巴人们如果不肯顺从李泰的安排去伐木,那么多半是要沦落到如木料一般被魏军给砍伐了。
李泰之前还盘算着如果中外府接纳他对崔猷的举荐,他就安排郭彦率领三千甲兵随其赴任、为其壮势。现在看来三千甲兵还未必够用,而且正如李迁哲所言,与其被动等待中外府通过,不如自己趁势去争取。
毕竟在以伐蜀为大前提下,为了维护汉中山南这一行军大基地的稳定,他的行动纵然有些过激,那也是可以原谅的。
人的想法和欲望总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最开始的时候,李泰只是想趁着蜀中还未拿下做点蜀锦买卖,顺便维持一下自己在陇右商道上的话语权。
但是随着事态的发展,他却发现自己能够争取更多,那自然也就没有要放弃的道理。眼下他虽然仍然没有要出征并坐镇蜀中的想法,但却可以在这场战事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所以在交待完崔彦昇等人后,李泰想了想之后便又让人将贺若敦召来。
“郎主召仆入府,莫非是将大动干戈于江陵?”
贺若敦入堂之后,便眉飞色舞的向李泰作拜并询问道。他是一个比较纯粹的武人性子,闻战则喜因为有功可建,倒是没有多少悲天悯人的情怀。
听到贺若敦作此发问,李泰眉头便微微一皱。就连关中都不乏伐蜀还是攻取江陵的议论,荆州总管府内此类议论声当然更加的多,不少将领都把江陵当作了下一个军事目标。
但是由于李泰一直都在加强与江陵人士的互动,除了发展内应之外,也是希望未来真正夺下江陵的时候,在江陵人士们心中不是一个恶贯满盈的侵略者、而是一个新秩序的建立者,所以并不想将彼此之间氛围搞得过于剑拔弩张,因此一直都禁制将领们在公开场合讨论这一话题。
其他的将领倒是都很听命,就算有什么攻略江陵的想法,也都是私下里向大将军进行汇报。但是贺若敦这家伙,管住他的嘴简直比要了他的命还要难,自然不理会这禁口令,每每在公开场合高谈阔论。
“休得胡说!我与江陵正情谊和洽,岂有擅动兵戈之想!你若再因此口舌滋事,休怪我重加责罚!”
李泰也很想维持一个礼贤下士、宽厚包容的上位者形象,但是见到贺若敦后不免就要破功,这家伙能力如果是九十分,就因为长了这张嘴起码得扯上八十五分的后腿,那是真的很难顶。
之所以还能容忍这个只有正五分的低能小渣渣,那自然是因为他那个能力一百分、破嘴减九十的儿子贺若弼。
不过贺若弼属于是还能救一救的情况,这小子出生于大统十年,如今也已经到了启蒙的年纪。虽然说遗传上是改不了,但若认真教一教的话,兴许还能把那破嘴从负九十见到四五十的程度。
李泰虽然有点顶不顺贺若敦,但也不想把他打发回家去教儿子,一早便交代他将贺若弼送去龙原学馆,算算也已经到了蒙学大班了,跟高颎那些同学们混,总比跟着他老子耳濡目染要强。
贺若敦虽然口无遮拦,但在面对李泰这个郎主的时候还是颇知敬畏的,眼见李泰瞪眼呵斥,忙不迭垂首连连说道:“仆不敢、不敢,郎主请息怒!无论郎主召授何事,仆莫敢不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