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讲(上),大明求生记,拉拉袖,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意思是说,有这种想法的人都是愚蠢之人才信。

尹旻看着章子俊深叹一声,好不容易弄来京城的帮手,比自己还要无知,只能死马当成活马医了,看看在明天的筵讲上能不能有所作为吧。

次日清早,以内阁刘翊、六部尚书以尹旻为首,加上都察院、翰林院学士、讲学等人前往内宫,今日的筵讲主要是听李孜省、邓常恩之流对国运的占卜,所以皇上、太子也要听讲。

自从西南地崩后,这样的活动隔三差五就来一场“法事”,这些方士僧道已经把内宫当成了道场,弄的乌烟瘴气,难怪吏科都给事中王瑞倡说朝纲不振,朝政惑乱,的确够乱的。

现在的李孜省深得皇帝信任,可以说朱见深被惑悠的有点走火入魔了,即封李孜省为国师。

章子俊是被尹旻硬拉来的,混在洗马罗璟、兵部尚书马文升、顺天府丞杨守随等一众朝臣里面旁听,只见一众僧道簇拥着一位身着八卦图服的道僧,鼠须胖脸,双眼精光有神,此人就是李孜省了,很可笑的是以往筵讲都是有顺序的,这种经筵形式是古代专门为皇帝设立的御前讲席,是皇帝处理国家事务之余,提升自我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老朱建立大明之初并未设立经筵制度,洪武十五年,大臣桂彦良向朱元璋上了一封题为《太平治要》的奏折,首次提出“今当大兴文教之日,宜择老成名儒,于朔望视朝之际,进讲经书一篇”,但朱元璋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永乐至宣德时期依然没有设立经筵制度,皇帝“每视朝毕,无日不御文华殿或便殿,召大臣或儒臣讲读”,这在实质上与经筵已经非常接近,只不过时间、地点、讲读的内容没有制度化而已。

到了正统时期,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朱祁镇继位时只有10岁,内阁老臣“三杨”认为此时朱祁镇还应该以读书学习为主,于是由杨士奇主笔,上了一封题为《请开经筵疏》的奏折,请求重启经筵制度,得到太后及朱祁镇批准。至此,明朝正式恢复经筵制度,此后虽然偶有间断,但一直到明朝灭亡都没有彻底废弃。

明朝规定,为规避寒暑,每年组织两期经筵,分别称为“春讲”、“秋讲”,每期3个月左右,春讲一般2月开始,5月结束,秋讲一般8月开始,10月结束。经筵期间,每月组织三次,分别在每月的初二、十二、二十二,其中尤以春讲、秋讲的首次开讲礼仪最为隆重。

关于经筵地点。原则上安排在文华殿正殿举行。官员参加经筵的人员,除了要“听课”的皇帝之外,明朝参加经筵大体还有7类人,分别是:知经筵事,总领经筵一切事务,前期由功勋大臣担任,后来基本由内阁首辅来担任,同知经筵事,协助知经筵事处理相关事务,一般2-3人,多由内阁大学生或各部尚书、侍郎担任。经筵讲官,负责向皇帝讲解经史子集,一般由兼任翰林院编撰以上职衔的各部高级官员、国子监祭酒担任。侍经筵官,皇帝特许参加经筵的官员,不负责任经筵之事,只是旁听。

展书官,负责为皇帝展掩书籍,一般由翰林院编修担任。书写讲章官,负责誊写经筵讲章,一般由编修或中书舍人担任。经筵执事官,这是一个统筹,具体包括四类人,分别是鸿胪寺堂上官1人,负责鸣赞;锦衣卫堂上官1人,负责警卫;侍仪御史2人,负责礼仪;给事中2人,负责监督官员礼仪。经筵讲官“必得问学贯通,言行端正、老成重厚、识达大体者”,且要先由“吏部、翰林院共同推举,具名陈奏”,然后由皇帝钦定。

可是现在全变了,经筵变成了筵讲,而这个筵讲还成了道场。

皇上驾到,太子驾到,贵妃娘娘驾到,王爷朱祐杬、仁和公主也来了,好么除了还在呀呀学步的,差不多一大家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未来小说相关阅读More+

拐个神仙下凡尘

熠花皆暮

致命的温柔

小白菜

触发警报,我的战神身份曝光了

赤色星尘

红气养我

帘重

【盗墓笔记】我的记忆

春色七分甜

燕知鸿鹄志

燕知鸿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