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镇,大明求生记,拉拉袖,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随后,这个黄泥瓷罐做的有点大了,变成了一把茶壶的大小,大了将近一倍多,因为在一个罐子里面套了一个小罐,中间的小罐中装了五两黑火药,外面的罐中灌满了“地狱火”,所以有二个封口,外罐的封口直接用木塞子封蜡,小罐子的封口留有引火线,当小罐的火药爆炸后,把外罐中的“地狱火”炸的四散,火苗飞溅的到处都是,如果用手去扑打会越弄越旺。当榆林守将褚茂林看到此情此景时,大喊道:“此乃真正的大杀器也!巡抚大人真乃神人也!”
一个武将用文人的口吻说话,把章子俊听的鸡皮疙瘩全出来了。接下去就是大批量地制造,章子俊又把防火安全这些交待完后,还规定,这种“火雷”存放的办法,选一个空旷处,按放在窑洞中,每一个窑洞不能存放过多,定期检查,战时分配到前线,还要做木箱子,箱内分成小木格,一个格子正好放下一个火雷,用干草包裹,这是为了防震,这样便于运输,只要有一个瓷罐破了,后果很严重。
章子俊目前很忙,一辆破马车来回在榆林、鱼河、平安镇、米脂县、四十里铺、绥德镇之间行走。这条路全程一百多公里,放在五百年后开车上高速也就一个半小时,可是在明朝要用天来计数,只能是走一路住一路,在自己的防区内到也没什么。每到一地就召集军户、地方官衙规划往后怎么样改善生活,以民生为重,这就改变了以往朝廷的军事为主的大方向,所以这一次带来的万两银子早就花的七七八八,可谓是杯水车薪。
反正巡抚主管屯田粮储、修建城堡、抚慰军士等,也没有违背朝廷的法度,这些全在巡抚管辖范围内,而打仗调兵全部有总兵官负责,总兵全权负责军事防御事务,可是在榆林堡这一片没有总兵,榆林的守卫是听从大同总兵调度,可是路途遥远,鞭长不及。随着章子俊出任延绥巡抚后,榆林地区的军政一手抓,延绥巡抚就是一个边关上的土皇帝。
经过大半年后,太原府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芦城来的一大队人马,由朝廷一路派兵护送的家人已经到了吕梁,不久就能渡过黄河,这一队“人马”光是大车辕、驴马绵延十多里地,经过千辛万险,走走停停总算是来到了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马车、驴车对官府称为是边关的战略物资,其实大多是一些铁块,几台土制车床,各种模具,枪管,拉膛线用的机器。还有几台碎石机,都拆解了分别装运,更多的是一些原本在芦城干了多年的技术工人,拖家带口的,因为只有跟随章大人干活才能过上好生活,离开了现在的手艺,一大家子人就没法养活了,当王小姐宣布要搬家后,就决定挽留这些人,开出了很优厚的条件。
对于王小姐来说,这一次搬家很开心,因为距离娘家更近了,凡是能鼓动的全部接收,到最后自愿一起走的有七十户人家,三百多口人,老老少少这一路行来,走的很慢,好在每到一个辖区,朝廷有兵士护卫,少则一个旗,多则一个百户队,这样大规模去往边关的商队不是商队,军队不是军队的人员调动,每到一个地方,当地衙门连问也不敢问,因为当初朝廷已经发文,凡是属于边关的人员、物资,地方上只有无条件配合,违者严惩。所经之地都像是在送瘟神,打出的旗号延绥巡抚大旗,一看是延绥的“人马”,所经之地还要一路送上粮草及生活物资。提供各种所需,大肆购买驴马、猪牛等牲畜。先是船运,光换船就三次,从庐城出发就是船运,三十几艘船,进入长江,从运河到济宁换船过黄河后,就改成大马车队,从陆路一路而来,此时的黄河河道可不是五百年后的走向,流经济南府,而是分出许多条河流,主道最后是“夺淮入海”。每年的治河花费数千万量白银,不单单是治黄河,因为黄河主道分出了许多的支流。
朝廷现在把边患的严重性已经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每年拨付给边关的军费开支,没有一个人敢提出异语的,加上朱见深一直以来对守边及内乱不惜重金。
章子俊正在平安镇建房种地、挖窑造水车,弄得热火朝天时,鞑靼又一次举兵攻大同,宣府。宣府之战又一次打响。这一次鞑靼小王子亦思马因前一次受挫后,再一次带兵五万,一路攻大同,一路攻宣府,另一路作为偏师直奔榆林而来,跨度达千里,作为偏师的一路兵马五千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