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九章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下),大明求生记,拉拉袖,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山西汾州府石楼镇“石楼书院”,王芿峤道:“自古此地乃文涌之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然,百发失一,不足谓善射;千里蹞步不至,不足谓善御;伦类不通,仁义不一,不足谓善学。学也者,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王芿峤以是高龄,前年回到家乡兴办学堂,教书育人,现为“石楼书院”山长,目前王芿峤族亲都在平安镇营商,石楼书院除了王家适龄儿童读书外,还招收附近外员,平遥、文水、孝义、介休还有来自太原的生员,千百年来,这里就是文风鼎盛,学风茂盛之地,这个石楼书院早在三年前就兴建,在王芿峤的主持下,王家投入了不少心思及钱财,原本只是办一个族学,后被章子俊知道后,大手一挥,就成了现在的规模。
建一座“合规”的书院投入还是很大的,大都人想着不就是建一圈围墙,在里面弄一个操场,再搭建几排房子做为教室,再弄几间办公房什么。这些做法只不过是属于“私塾”,要合乎文人的规制,就不一样了,古代书院最重要的是先建一座文庙,所谓文庙就是孔庙也,文庙一般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作为祭祀孔圣人的场所,所以也称孔庙;二是县学的学堂,也称为学宫,供本地学生读书之用。古代官办儒学,往往依循左学右庙之制,右为孔庙,左为学堂。
“石楼书院”的兴起,就是内有文庙,按照官办的学堂而建,这种文庙可大可小,小的文庙就是一间房,里面有孔子像,大的文庙可就是个无底洞了,有牌楼、学道、牌坊、泮池、小桥、松柏、塔楼最后才是庙宇大殿,不过这样的规制并不多,“石楼书院”的文庙除了庙宇大殿外,庙前就是泮池,泮池前面一座小牌楼,就是这样的规模,连汾州府学也没有。
有文庙就要有泮池,所谓泮池在文庙大院内,有一个外圆内直、形似半月牙的水池叫泮池,民间俗称月儿池。
文庙内的泮池是孔子的洗墨池。后人出于对孔子的尊重,把泮池作为文庙水池的专用名称。泮池形为半圆,不盈不亏,象征‘中庸之道’,是孔子哲学思想。泮池还有一个实际功用,就是蓄水防火,因为古代大型建筑多是木质,防火也是长治久安的必要措施。
所谓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就是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水芹菜以备大典之用。寄语一考中的,名悬红榜。典故:泮水之边有泮宫,(是鲁国的学宫),也不知从何时起,据说读书人若是中了秀才,到孔庙祭拜时,得到大成门边的泮池采些芹菜插在帽上,这才算得上是个真正的读书人。
后然又不知从何起,没有中秀才的童生在府试前也去泮池采些芹菜插在帽上,意语高中,讨个彩头。就这样文庙内泮池中的野芹都被薅脱噜光了,现在就会有专人在文庙泮池边上专门卖这种野芹菜的人。
这样做成了一种读书人的仪式,帽上插芹起的那一刻成为真正的读书人,也代表了入学的意思。这里指的入学是考中秀才成了县学生员的意思。故而考中秀才也称“采芹人。
毛诗序:《泮水》颂僖公能脩泮宫也。诗曰: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
毛传:泮水,泮宫之水也。
郑玄笺:芹,水菜也。古时学宫有泮水,入学则可采水中之芹以为菜,故称入学为采芹、入泮。后亦指考中秀才,成了县学生员。以芹宫指学宫、学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