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二章 《大明时报》(一),大明求生记,拉拉袖,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大明时报》的作坊坐落在京城正阳门外正西坊袁洁的一处别苑内,章顺的到来后,正式挂牌为《大明时报》报社,这处别苑占地很大,三进三出,有门首厢房,进入后就是大院正厅,两边是阆苑,正厅后面是四合院的布局,进入后院后面是一处花园,最后面就是高墙了,外面是棉花坊、鸡乐坊等。

《大明时报》编辑部设在门首厢房内,共有十一间房,分成了采访采编部、编辑校对组稿部、采编审阅部、总编室、排版印刷发行出版部。这些都是按照一个报社正规搭建而成,可不是袁洁他们自己设想中的,到处找文章,汇集成几篇八股文那种小册子。

正厅变成了印刷车间,两边的阆苑成了仓库,内院是章顺的居住地,还有三位科技学堂刚毕业的学生及三位印刷排版技术人员居所。

三位学生虽然年轻,朱志浩才十九岁,从五岁起就读书认字,直到在平安镇科技学堂毕业,成绩都是优等,而黄锵年龄最大,已三十二岁,老家在太原,早早娶妻成家,成化十七年考进秀才,迫于生计,听友人说平安镇对读书人有优待,月银也高,就全家迁来寻找门路,结果高薪酬的是在科技学堂毕业的才有,根本不认朝廷的功名,无奈之下就又报考科技学堂,又上了七年的学堂。果然这一次来到京城,三公子章顺给出了月银八两,还有报社的盈利抽成,当然如果报社没有赚钱,也就没有抽成。可是黄锵在这七年的上学中,所学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识,学问已经不能跟七年前相比,那是两个不同的学问,知识面的扩大,人的心气神也就不一样了,在各种事物的认知上提升到了另一个维度,这就是当前平安镇科技学堂的学生跟别的地方读书人区别,这种区别很大,大到产生了用词的方式,连书写规格也不同,特别是大量应用了各种标点符号来作为文章的断句等,颠覆了以往传统的文本方式,古人没有标点符号,只因古人把阅读文章的断句功夫,叫作“句读”。私塾老师教授学生时,红笔断句,学生水平提高以后,不需句读,就能够通读文章。句读的基本原则就是“语绝为句,语顿为读。”即语气结束的地方为“句”,用圈来标记;没有结束的文句叫作“读”,用点来标记。古人常用“可圈可点”一词,赞颂某位历史人物的功业。

另一位是当地穷苦人家的孩子赵墨,被章顺选中是因为跟章顺同龄,都是二十八岁,也以成家,写的一手好文章,在八股文上不输当今那些会试中的举子,加上又精通算学、天文、地理,在上学时还是科技学堂内部报刊的学生主编。所以这一次赵墨担任编辑校对组稿部主任,黄锵担任采编审阅部主任,而朱志浩就是采访采编部主任,章顺自然就是主编加后勤了。排版印刷发行出版部有三位技术工内的魏老主持。

袁洁是《大明时报》的后台,少詹事刘壁及庶吉士邹智,礼部主事曹保就是股东,这样也就规避亲自出马的麻烦,为官是不能经商的,因为这一次跟以前的《大明时报》在经营上有所不同,最大的区别是要盈利,盈利也就代表了是买卖,就是经商。

以前的《大明时报》不死不活,虽然出版了二十多期,却是七年来的积累,朝中官员都把这样的出版物当成是袁洁个人喜好,写几篇文章,自费出几本书看看,更多人认为袁洁的做法有点疯狂,因为在古代个人出书无非是立言。儒家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立言最重要。第一,前两个不容易做到;第二,就算前两个做到,最终也要体现在立言上,才能代代相传,影响深远,虽死犹生。

其次是总结个人成果。无论成功与否,把个人文章汇总起来,算是对自己读书生涯的一个总结。再有做指导书。从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挑选合适的书籍,用以指导初学者学习。如《文心雕龙》《古文观止》等。指导如何参加科考的书,也属于这类。可是在古人看来《大明时报》不光这些,用个人的钱财,刊登其它人的文章,这就显的不伦不类,让人摸不着头脑,这是为它人做嫁衣吗?

章顺要求每隔七天出一期时报,一个月出四期,采用活字排版方式,就突显出了极大的优势,把以前的刻板工匠改为专做活字即可,又把手工印刷印板工匠改为机器操作,余下的整理装订都是现成的。因为《大明时报》虽然属于报纸一类,其实就是一本八页的宽二十,高三十的厘米的杂志,只不过页数少了点,页面大了一点,报纸的大小取决于造纸时的规格,宽二十,高三十的厘米的纸正好是造纸时,纸浆剥离的宽度及烘干后机器切割的长度。

弘治八年三月新的《大明时报》正式发行了,从这一刻起,大明将进入到一个学术全新交流时期,《大明时报》不光在学术上,还有在民生、军事、边事、民困、时政、文学等方面全面报道,有趣的是,在首页上,四个《大明时报》大字下面有一行小字声明:“本时报所登载内容及文章,只代表作者个人思想及立场,和《大明时报》无关,欢迎作者以佚名发表文章。”

此时的明朝人都不知道报纸为何物,还当是像朝廷邸报一样的东西属于民间邸报、小抄之类的小报。

这种小报在前朝北宋时期就兴起,属民间发行,熟悉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在军事上实力孱弱,但经济上却在历代王朝中首屈一指。老百姓手里有钱后,各种休闲娱乐文化频繁出现。如宋朝的夜市、瓦舍等场所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宋朝百姓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而小报的诞生也是如此。社会底层人民迫切需要了解最新的知识,而商人也可以从中获取巨额利益,二者不谋而合,“小报”便有了生存的空间和土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未来小说相关阅读More+

拐个神仙下凡尘

熠花皆暮

致命的温柔

小白菜

触发警报,我的战神身份曝光了

赤色星尘

红气养我

帘重

【盗墓笔记】我的记忆

春色七分甜

燕知鸿鹄志

燕知鸿鹄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