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大米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43)好知府,陌上行,丹东大米汤,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陶启自打中进士做翰林开始,至今快有三十年的时光,论说起来,他什么场面没见过?可象今天这样受百姓敬重爱戴却似乎还是第一回,因此情绪也有些激动,虽然努力做出一副庄重的矜持仪态,却又哪里把捏得住,清癯的脸庞上早已飞起两团红晕,哈着嘴看着老板两口子只是笑。
狄栩瞥了陶启一眼,笑着问道:“贤夫妇是如何认识陶公的?”
老板娘说:“这位客人,我家姓王,不姓贤。”又说,“上月老大人带人来搬这河岸边的垃圾,我还去送过汤水的,所以认识老大人。老大人还喝过我熬的绿豆汤。”狄栩点了点头,说:“原来如此。”说完低头不语默默沉思。
陶启橘皮般沟壑纵横的老脸已经胀得通红,捻了颌下班白的胡须沉吟着说道:“你这一说,我也确乎记起来了,清理河道的时候,确实有热心街坊掸壶提浆送茶送水,本来说当面致谢,可此后事务繁杂一再拖延,想不到今日竟然遇上一一倒是多谢大嫂当日的汤水了。”说着在座椅里引手一拱。
店家两口子急忙还礼。男人看来嘴舌拙笨,讷讷地说不出话,老板娘说:“看老大人说的!您那么大岁数,还在河岸上跑上跑下地忙乎,不都是为了我们这些小百姓们好?再说,衙门里的差官老爷都能挽裤脚卖力气,咱们这些小百姓送几口水算什么,就敢值当老大人的谢?就说要谢,也该是我们谢老大人,要不是老大人,这条河都不知道要臭到哪年哪月去了。何况老大人治的又不仅仅是这一条河。我看啦,如今遍燕州城的黎民百姓,怕是人人都要感激老大人!”
陶启已经笑得连嘴也合不拢,连声谦逊说道:“不敢当,不敢当!老朽愧不敢当啊!”他把手朝商成一引,“这都是……”商成看话题马上就要扯到自己身上,正想开口岔开话,老板娘已经接茬了:“老大人有什么不敢当的?不信你问这在座的人,谁不说老大人是燕山卫的这个?”说着翘起大拇指问店里的客人,“你们说,我说的对不对?”
几个客人都站起来朝陶启作礼,乱纷纷地说:
“老大人真是好父母官。”
“那还用说?有陶大人在咱们燕州,那是咱们的福气!”
“……小民是祝县人,我们那里也在学着燕州哩,县令汤大人也在领着人清理县城里的垃圾,也在城里修公厕,还学着燕州一早一晚地派人收垃圾收腌臜……”
“那还用说?”一个书生模样的中年人说道,“陶大人治州治府的办法实乃开天下之先河,早晚必为朝廷所采纳,引为制度。”
此时知府陶启也来赶早市的消息已经传开了,店铺小小的门面外黑压压一片都是攒动的人头,要不是苏扎机警,临时指挥着陶启狄栩的几个随从在外面布了一道人墙,只怕铺子里早就是人满为患。可他们毕竟人少,看热闹的人又越来越多,你拥我挤推推挨挨,渐渐地也有些抵扛不住,警戒线越退越小。苏扎见场面有些不受控制,赶紧进来对商成说:“大人,这里待不得了。”又问老板娘道:“有没有后门?”
“啊?啊,有……”
苏扎掏了两吊钱扔方桌上:“前头带路。”
……直到老板娘转回来,她男人还有店里的几个客人都还傻楞楞地立着,仿佛宿醉一般满脸迷瞪。她也有些恍惚,拿着抹布有一下没一下地在碗盘杯盏都没收拾的方桌上划拉,突然抄起两吊铜钱惊叫一声:“啊呀,我这死人,咋就收了陶大人的饭钱咧!”
那书生若有所思地盯着店铺一角狭窄的甬道,既象是问旁边的人,又象是在自言自语,沉吟着说:“能走在陶孟敞之前的年青人,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几个人面面相觑做不得声。半晌,才有人小声地说:“那人,那人,怕……怕不是,怕不是商瞎子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