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匹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81章 论功行赏,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浙东匹夫,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九月二十五日,汉都长安。
诸葛亮带着关羽的捷报,以及对后一阶段战略规划的谏言,在百余骑护卫的掩护下,过了新丰渡就弃船换马,沿着渭滨直奔长安。
秋风得意马蹄疾,连诸葛亮这样的文官,为了赶时间报捷,都骑马,可见河北一系列的大捷有多么的激励人心。任你泰山崩于前而不动色的贤臣名将,都得激动一下,忍不住显摆献功。
当然,这也跟诸葛亮年仅十九岁有关。若是再成熟个十几岁,或许他也能做到跟谢安那种功冷淡一样淡定吧。
刘备也亲自率领长安驻军骑兵和部分官员出城数十里,到灞上迎接——他这不是单单给诸葛亮面子,而是给包括关羽在内的、全部在前方奋战了一年的将士们面子,对他们冒死搏杀建立的功业的肯定。
灞水之滨,诸葛亮远远看到刘备御辇仪仗,便下马步行,上前依礼奉上捷报、奏表。
一番君臣礼遇自不必说。
刘备也是意气风发,抚慰完文武臣僚后,心怀激烈“云长克复二郡,歼灭袁绍贼军二十万众。虽拓地不多,却彻底扭转了袁绍胆敢进犯之心。且朝廷大军正好趁机扩大战果,未来更多大胜可期。
伯雅在江东,也是传讯回来,说吴会皆平,丹阳贼众,不过负隅顽抗。子龙已带其余闲军,趁着冬日将至,南下扑灭呼应孙权侵犯交州的林邑国。大汉彻底中兴、天下太平,怕是两三年内便可期待。”
三年恢复一统,这个速度刘备原来是想都不敢想的,他觉得怎么着都得五年以上,甚至七八年——
之前长安城里那么多谶纬童谣,说秦之天下不过十五年,王莽篡汉也不过十五年,所以这一轮乱世也要十五年而后终结。
当时刘备听了这些谶纬还觉得是祥瑞,觉得从董卓废立算起,十五年的话,那就是还有七年(到),真能统一天下他已经很满足了。
还是李素给他当头棒喝,提醒他学了殿兴有福就该破除谶纬迷信,既不信灾异、也不信祥瑞。刘备当时还挺不甘心的,最后考虑到李素一贯料事如神,这么多年信用积累下来了,才勉强采信。
现在看来,伯雅果然是对的!这个乱世哪能撑那么久!就袁绍现在这颓势,两年必亡!
……
回到未央宫后,刘备自然是先大宴群臣、庆贺前方胜利。
之前被限量供应的五粮液和江阳老窖,今天算是彻底敞开了喝,山珍野味、膏粱珍馐毕集。
诸葛亮被安排在仅次于荀攸钟繇等少数几个三公级别的重臣之后就坐。考虑到诸葛亮的年龄和职位,这已经是非常不错了,让他跟其他九卿同列,甚至座次还是最靠前的。
诸葛亮还以为刘备酒宴之间,就要询问下一步的战略。
不过刘备倒是很沉得住气,他看过诸葛亮代表关羽写的秘奏之后,只是先简单批示两句,让关羽继续为攻打雒阳和太原做准备,但其他并没有问更多。
诸葛亮也有些奇怪,趁着酒宴间隙祝酒的机会,私下里问刘备,刘备只是说
“不必急切,朕料伯雅的奏折,这两日也快到了。卿所奏诸事,朕也觉得多半可行,公达之前的建议,跟你也大同小异,只是在对待袁绍本人方面略有不同。
等伯雅之策送到,看看你们师徒是否暗合。若是暗合,何必再议?直接采纳便是。这两日,先议封赏!”
刘备也知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但是如果身边主要的谋士重臣看法都一致,那就肯定算兼听则明了。
诸葛亮也知道这并不耽误事儿,没有再纠结。
回到自己席位上之后,荀攸都忍不住羡慕而又嘉许地说“孔明贤侄建此殊勋,令师伯雅兄更克竟平吴全功,师徒俱受巨赏,实在是古今佳话。”
诸葛亮还有些忧疑“陛下这是已经决定了?”
荀攸“陛下没说的事儿,我们也不好提前说,不过明日便是五日一朝的朝议日,今日且尽兴,明日自知。”
诸葛亮“我只是觉得,雒阳未下,太尉还未算克尽全功。李师在江东,也还有建业不曾攻破。提前受封赏,总觉于理未必适合。”
荀攸“陛下仁厚念旧,非其他肇基之君可比,不怕对臣下功高不赏。官职和爵位可以分开给嘛,下次雒阳、建业城破,周遭平定,还可以再补的。
伯雅可是多次说,圣人三十而立,他尚未而立,不可独相,这话也只有他配说得出来了。”
诸葛亮这才放心,没有再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