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清君侧!”和“战于野!”
一只橘猫压海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8章 “清君侧!”和“战于野!”,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一只橘猫压海棠,海棠文学),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唐军,这是多么熟悉,而又陌生的称呼啊,作为唐军和吐蕃人打了半辈子的仗,没想到现在,自己竟然成为了在剑南烧杀劫掠吐蕃人的盟友,对抗却是正经的唐军……
有道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虽然已经接受了背叛大唐的事实,但是在这些良知没有泯灭,唐人的观念没有彻底消除的这些剑南兵的心中,依旧充满了负责而煎熬的情绪。
这突如其来的寂静,让整个场面显得异常的尴尬。
虽然尼玛巴扎在面对刘辟的时候嘴上的刀子从来没有卸下来过,羞辱,挖苦各种各样的语言层出不穷。
但是那只不过是尼玛巴扎在敲打刘辟,或者说时时刻刻提醒刘辟,你已经带领整个剑南道叛逃了,以李唐对这种叛徒的处置,大概率只有灭九族,你已经回不去了,你的选择只有一条,跟着我们吐蕃人一条路走到天黑。
但是,面对普通剑南军的士卒的时候,尼玛巴扎的表现却和对待刘辟的时候截然不同。
虽然在刘辟的耳畔总能听到尼玛巴扎提高吐蕃武士,贬低剑南军,但是实际上,跟随唐人学习了整整五年的尼玛巴扎远不像看起来这么轻佻和虚浮。
尼玛巴扎太清楚这些构成剑南军士卒的实力,这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经验丰富,战力强悍的剑南军的战斗力远不是他手中吐蕃人能够达到的。
所以,在面对剑南军士卒的时候,不仅自己未盛气凌人,有意识的避开某些会刺激这些剑南兵的言语,甚至要求吐蕃人也有任何贬低这剑南兵的行为。
只不过,激动之下,尼玛巴扎还是无意中get到了眼前剑南军斥候的心痛点,一时间尼玛巴扎也不知道该如何缓和现在的氛围。
好在,做了韦皋十多年副手,又当了五年剑南西(东)川节度使的刘辟不像尼玛巴扎一样的年轻。
看到斥候的表现,刘辟先是稳了稳情绪,接着长出一口大气,最后缓缓的说道。
“朝廷有多少人马?”
刘辟之所以用朝廷的兵马,是因为他起兵,或者说向长安方向进攻,名义上的理由就是“清君侧!”
“清君侧”这三个字在华夏历史上出现的频率简直不要太高。
在李唐之前,刘汉“七国之乱”喊出的理由就是“清君侧,杀晁错”,只不过晁错是杀了,该乱的还是乱。
在李唐,安禄山、史思明打出“清君侧,锄奸佞”的旗号扯旗造反,结果杨贵妃,杨国忠被噶了,在造反的还是造反。
在李唐之后,朱明燕王同样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旗号起兵,奸佞是除了,但是该当皇帝的也还是当了皇帝。
对刘辟来说,“清君侧”同样成为了刘辟说服自己,湖弄下属,聊以自慰的最好理由,至于不愿意被刘辟这骗鬼的“清君侧”湖弄的剑南军,会遭遇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一句“清君侧”并不能改变刘辟叛逃,反叛的实质,但是却真真切切的让他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实力。
同样的,一句朝廷的兵马,虽然不能在本质上改变叛军的性质和叛徒的身份,但是多多少少让剑南军的斥候有了一个缓冲的余地。
果不其然,听到朝廷的兵马这样一个说法,剑南军斥候至少找到了一个自我安慰的理由。
“数量不详,但是应该不会少于万人!”
随着斥候带来的信息,尼玛巴扎、刘辟、凑罗栋同时陷入了沉思。
虽然因为大散关守军的缘故,战斗被硬生生的拖延了一天,但是反唐联军并没有浪费时间,从大散关战斗结束到现在不过三天而已。
区区三天的时间,严格来说不够任何一支唐军出现在陈仓道阻击他们。
但是,眼前的斥候已经明确的告诉了他们,就在他们前面不到二十里的地方,一支规模超过万人的唐军已经抵达了那里。
虽然这种事情听听起来有些离奇,但是从可能性上判断,这支唐军的来源有且只有一种那可能,那就是驻扎在距离大散关不过百里的陈仓的那支禁军。
再稍稍的琢磨一下,从陈仓城,到陈仓道北端出口的位置不过五十里,如果那支禁军在获得了散关失守的消息之后第一时间立刻出击,沿着渭水朔流而上,确实有可能在三天之内抵达斥候所说的位置。
“刘帅,你确定你们的朝廷,没有瞒着你提前在渭水边上留下这样这一支兵马么?”
听着尼玛巴扎的询问,刘辟的嘴角挂上一抹笑容。
“没有,东西两侧白万大军,长安刚刚组建的禁军已经被派往了各个战斗略要地,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兵力放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位置上。”
“更何况,由我亲兵组成的那支冒充信使的小队可是从长安返回的,他们可以确定,从长安城,到大散关,就只有陈仓有太上皇的两万禁军。”
只不过,对于对方禁军这种行为,刘辟、尼玛巴扎,甚至作为吉祥物凑罗栋感觉到的都是兴奋。
原因很简单,禁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在散关,他们已经充分的领教过了。
在纯偷袭的情况下,依旧被对方死死的拖延了接近一天的时间,并且打出了一比三甚至一比四的战损,巨大的损失差点让刘辟和尼玛巴扎直接内讧。
虽然没有人说,但是他们都知道如果在不偷袭的情况下,就算是把三十万联军都送进去也未必能能拿下散关。
而散关只有区区六千禁军,陈仓可以说有整整两万禁军!
虽然不知道那支禁军有什么底气,敢于冒险孤军上阵,胖臂挡车,但是他们不在乎。
在渭水之畔对方精锐的禁军野战,比在陈仓城中消灭这些精锐的禁军要简单太多了,至于其他的,不重要。
那惊人的战损比能形成的条件很重要的一点是关隘之上的特殊地形,使得联军绝对的兵力优势得不到发挥,如果在相对开阔的地方,无论是尼玛巴扎还是刘辟都相信,禁军虽强最多也不过能做到以一敌二而已。
如果对方以两万精锐坚守陈仓城,在有那位太上皇加持的基础之上,哪怕自己手头的三十万大军围攻,尼玛巴扎和刘辟也没有把握在短时间内拿下。
现在,对方主动从陈仓来到了渭水之畔,兵贵神速显然是做到了,但是军争这东西永远都是有代价的。
在他们看来匆匆而来的禁军必定无法保持巅峰的状态!
随着剑南军的斥候离去,尼玛巴扎和刘辟也不再斗嘴,而是开始认真的商议如何将对方的精锐禁军留在渭水。
对方军争的目的显然是准备在联军立足未稳之际进行偷袭。
既然如此,很快,两人达成了共识,对方军争,那自己反而可以放缓速度,一方面保存体力,一方面让后续的兵马可以源源不断的通过散关。
对方的禁军很厉害,但是他们人数终究是有限的,更重要的是反唐联军中的也都是精锐,不是那种一个冲锋就可以被干掉的炮灰,就算禁军能一打二,一打三,哪怕一打四,总不能做到一打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